约两成半受访者遭遇过通信网络诈骗(图)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每日新报 编辑:李彤 2017-01-20 14:40:09

  

  中国银联近日发布的《2016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手机支付已相当普及。调查显示,使用过手机支付的受访者已超过九成。但同时,约有1/4的被调查者遭遇过通信网络诈骗并发生过损失,且近三成通信网络诈骗金额超过2000元。尽管超过半数的受骗者全部或部分追回了损失,但仍有不少消费者未采取措施,其中约有三成不清楚向谁报案或如何报案。

  超九成受访者使用过手机支付

  2016年,手机支付已相当普及。调查显示,使用过手机支付的受访者已超过九成,较上年增加了14个百分点。而网银支付和快捷支付的使用比例则较上年分别下降了15个百分点和29个百分点。

  约有近1/3的受访者表示,不区分大小额均会通过手机付款。而近四成的博士、硕士等高学历消费者及三成的30至40岁主力消费人群更看中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将ApplePay、HCE等云闪付产品作为其首选的支付方式。

  持卡人在线上、线下的实物消费、信用卡还款、转账,使用手机支付比例均超过七成。尽管线上商户实物类消费是最受欢迎的移动支付场景,在线下实体商户使用手机支付的比例也较上年上升了12个百分点。调查显示,线下商场、便利店及餐饮类等商户是85后主力人群青睐的场所。

  随着先进验证方式的应用,消费者对于支付安全的信心也在增强。调查显示,近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主流支付方式既安全又便捷,较上年提升5个百分点。

  2015年,验证方式主要集中在支付密码及动态验证码两种方式。而2016年,传统密码支付仍是受访者最常用的认证方式。同时,手机动态验证码使用比例较2015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而受访者使用过指纹识别方式的比例则高达46%,同比增长了2.5倍,在95后的受访者中占比最高,约占7成,有望成为移动支付另一主要验证方式。

  男性及中老年群体被骗比例高

  2016年以来,通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约有1/4的被调查者表示遭遇过通信网络诈骗并发生过损失,较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调查数据显示,男性受骗比例偏高,较女性高出14个百分点;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体遭遇过通信网络诈骗比例最高,达到五成,较平均水平高出11个百分点。

  遭受通信网络欺诈的被调查者中,超过八成遭遇过盗用社交账号(QQ号等)诈骗,如盗取QQ号冒充对方亲友或领导借钱,或者发送虚假链接等,较上年同比增长了36个百分点。另外,木马链接短信和骗取短信验证码等欺诈手法也是常见的支付欺诈方式,遭遇这两类手法的持卡人比例分别达到63%和51%,如信用卡提额、积分兑换等。

  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也不断升级,针对性越来越强。消费者年龄不同,遭受的诈骗方式也有不同:超九成的85后受访者以遭遇盗用社交账号手法为主;八成以上的40至50岁消费者主要面临木马链接短信的风险;约六成30至40岁的消费者面临骗取动态验证码和钓鱼网页等欺诈的侵害,有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本版撰文新报记者王婷

  近三成通信网络诈骗金额超2000元

  2016年以来,发生通信网络诈骗的损失金额明显上升。调查显示,在曾遭受通信网络欺诈的被访者中,近三成的欺诈损失金额高于2000元,较上年增加了8个百分点。损失金额高于5000元的女性比男性高9个百分点;从年龄来看,50岁以上受害者中,有两成损失金额超过5000元。

  相比之下,手机号码注册账户信息泄露风险较高。调查显示,64%的被调查者曾使用手机号码同时注册多个账户,如金融类账户、社交类账户和消费类账户等。消费者移动支付终端一旦下载或植入木马病毒,将面临短信验证码被劫持的风险。

  超五成受骗者全额或部分追回损失

  调查显示,在遭遇损失人群中,可全额或部分追回损失的超过五成。从损失化解情况看,消费者自行承担全部欺诈损失的比例为55%,有超过四成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数据显示,近半数的被访者表示已配置银行卡或账户盗用相关保险。从保障效果来看,在发生风险后约九成受访者通过保险公司获赔。而未购买保险的受访者与投保的消费者相比,遭遇风险损失的比例高出13个百分点。

  专家支招

  五点建议避免诈骗陷阱

  为避免消费者落入通信网络诈骗陷阱,中国银联专家提出五点建议:

  首先,建议消费者区分金融类账户与其他类型账户的账号。注册金融类账户的用户名尽量避免使用手机号,可以选择使用包含字母数字等更加复杂的用户名。

  其次,建议消费者主动学习防范通信网络诈骗知识,提高主动识别通信网络诈骗能力:一是谨慎对待社交软件中出现的各种借款借口及链接,有疑问先主动电话确认;二是积分、中奖等短信链接不要轻易相信并点击;三是不要相信任何索要手机验证码的行为。

  再次,建议网上支付金额较高的消费者及中老年消费者选择使用安全性较高的移动支付产品。建议使用移动支付的消费者,在手机上安装官方正版的安全软件,降低非法恶意程序对移动支付安全带来的风险。

  第四,建议消费者联系发卡银行或支付机构等,选择配有保险保障的支付产品或为自己的大额账户购买资金保障险,化解自身资金风险。

  最后,建议消费者在遭遇欺诈后,第一时间致电银行官方客服电话告知情况,并及时拨打110向公安机关报案。

  

下载前沿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