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郑津 2017-03-09 16:46:26

内容提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于3月9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多名政协委员就有关议题作大会发言。

  新华网/中国政府网

  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于3月9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多名政协委员就有关议题作大会发言。新华网、中国政府网进行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2017-03-09 14:54 ]

  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晓峰

  各位委员,现在开会。今天大会的执行主席是杜青林、罗富和、李海峰、周小川、马飚、刘晓峰。出席今天大会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让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2017-03-09 15:04 ]

  刘晓峰

  政协第十二届五次会议大会发言共分三场。今天下午进行第一场大会发言,共有14名委员发言。首先请李守镇委员发言,刘继贤委员准备。[ 2017-03-09 15:05 ]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李守镇

  我的发言题目是: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更多“大国工匠”。[ 2017-03-09 15:05 ]

  李守镇

  我这里有两组数据,一是刚刚过去的2017年春节,615万中国出境游客境外消费达1000亿元,人均花费是其他国家游客的3.5倍,从奢侈品到电饭煲、马桶盖,无所不买。要知道,跻身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有约220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千亿元购买力“肥水外流”的背后,正是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尴尬所在。在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品质消费迎来爆发性增长的今天,我们靠什么收复人心、留住消费?二是由于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我国劳动生产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相当于美国的7.4%。以2015年为例,我国单位劳动产出7318美元,世界平均水平是18487美元,而美国是98990美元。简单地说,一个美国人创造的财富,相当于我们13个人创造的财富,这也是我国工业制造“大而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制造2025》号角吹响的今天,我们靠什么赢得主动、成就梦想?[ 2017-03-09 15:06 ]

  李守镇

  纵观世界工业发展史,凡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达到5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5%左右,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可见,要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华丽转身,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更多“大国工匠”已是当务之急![ 2017-03-09 15:06 ]

  李守镇

  据此,我代表全国总工会提几点建议:第一,切实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举措落实到位。2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从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为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明确了“路线图”“时间表”。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应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高度,把建设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作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应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和主抓手,不折不扣地将《改革方案》落到实处,尽快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2017-03-09 15:07 ]

  李守镇

  第二,构建高素质产业工人培养体系。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中技工院校超过2500所,职业培训每年500万人次,但职业教育投入不足、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应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加强职业技能教育的财政投入。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让职业院校真正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制定实施企业职业教育的激励政策,引导企业根据行业发展规划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制定和落实本企业技术工人培养规划。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应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依法保障产业工人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权利,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 2017-03-09 15:07 ]

  李守镇

  第三,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全国总工会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大国工匠》纪录片等系列节目,社会反响热烈,“工匠精神”成为高频热词,但是,社会上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并未得到根本扭转。应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成为时代主旋律。要切实畅通产业工人发展通道,叫响做实“大国工匠”品牌,让全社会都感受到当技术工人的荣光,进而引导社会认知、社会行为、社会风气,改变“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培育尊重劳动尊崇技术的文化土壤。总之,当“金蓝领”成为每一个技术工人的自觉追求,当家长对孩子选择做一名工人感到自然而然,我们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就有了坚实的根基和有力的支撑![ 2017-03-09 15:07 ]

  刘晓峰

  请刘继贤委员发言,陈锡文委员准备。[ 2017-03-09 15:08 ]

  全国政协委员、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刘继贤

  我的发言题目是: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思考与建议。[ 2017-03-09 15:08 ]

  刘继贤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就军民融合问题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将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去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今年1月22日,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习主席亲自担任主任。这些重要决策,标志着军民融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从两个方面谈点思考与建议。[ 2017-03-09 15:09 ]

  刘继贤

  一、从战略高度深化认识。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面临新的复杂局面,要求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内生需求和增长动力。与此同时,非传统安全威胁与传统安全威胁相互影响,要求加快国防和军队建设步伐,为维护国家“领土边疆”和“利益边疆”提供有效支撑。还应看到,世界范围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颠覆性创新不断涌现,各国为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地位、赢得未来,纷纷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重新谋篇布局,寻求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各国对未来军事和科技发展主导权的争夺,比的是理念、体制和政策,拼的是谁更能集国家之志和民族之力支撑和孵化颠覆性创新。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军事革命的发展,已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结合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深。实践证明,促进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军中有民、民中有军”,既是各国推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时代潮流,也是抢占世界军事竞争制高点的战略举措。习主席准确把握世界军事和经济发展脉搏,适时提出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强调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既为我们在新一轮军事革命和科技发展浪潮中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提供了战略指导,也为我们牢牢掌握世界军事竞争的战略主动权,占据未来战争制高点提供了战略抓手。[ 2017-03-09 15:11 ]

  刘继贤

  二、从实际出发深度发展。从实际情况来看,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需要注重以下三点。第一,加强融合的领导。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领导,必须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军民融合的各领域、全过程。为此,要以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为契机,加强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组织制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方针政策和规划计划,督促检查政府、军队和社会共同遵照施行。要发挥各级党组织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作用,切实加强对军地各层级、各部门、各行业领域军民融合工作的领导。[ 2017-03-09 15:12 ]

  刘继贤

  第二,拓展融合的领域。要以国家经济社会为基础和依托,凝聚军地双方的智慧和力量,提高军队基于信息网络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为维护和平、备战止战、遏制危机提供强有力支撑。要把握国家利益拓展新机遇,积极推动海洋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组织实施一批战略性、基础性的军民融合重大工程,全面提高海洋、太空、网络、生物、新能源等领域核心竞争力,增强国家经济发展和军事斗争的主动权。[ 2017-03-09 15:13 ]

  刘继贤

  第三,改进融合的方式。要以健全体制机制为重点,以重大项目工程为支撑,绘制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蓝图,积极稳妥有序地做好融合工作。要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各类平台和载体,打造一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探索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新路径新模式,努力实现全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布局、“一体化”实施。我们相信,只要把军民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做实做深做好,我们的中国梦强军梦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2017-03-09 15:14 ]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下载前沿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