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新风尚(图)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北方网 作者: 编辑:唐淑倩 2017-03-22 08:05:16

内容提要:一个地方的风气,体现了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当前,西青区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作为加快推进西青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创文”测评体系涉及方方面 面的工作,不仅有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也包括城市的社会风气。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城市文明创建的内容。

李娜(右一)和同事在折纸花

魏桐秀在接受记者采访

方蕊蕊(图右一)在为居民办理业务

  天津北方网讯:一个地方的风气,体现了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当前,西青区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作为加快推进西青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创文”测评体系涉及方方面 面的工作,不仅有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也包括城市的社会风气。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城市文明创建的内容。

  崇尚礼仪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这种传统礼仪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变质为某些人的面子,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持续攀升,既加重了人们的经济负担,也扭曲了正常的人际关系。在西青创建文明城区的关键时期,提倡移风易俗、崇尚勤俭节约,已经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那么,在移风易俗方面,我们还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和努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分别走访了不同阶层的干部群众,听一听他们的心声。

  发挥各方优势让文明新风吹遍西青大地

  区文明办主任庞丽丽对记者说:“经过两年来的‘创文’工作,我们通过传统媒体、新技术媒体加大宣传、弘扬先进,积极推进婚丧喜庆大操大办专项治理,大力开展文明餐桌、文明过节、清洁家园行动等,群众讲卫生、讲礼貌、勤俭节约、遵规守矩的意识增强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正在逐步养成。”

  不过,庞丽丽也坦言,尽管移风易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部分村(居)民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封建迷信、不守秩序等观念和陋习依然顽固。移风易俗工作的方法手段还比较单一,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使得这些陋习没有得到有效根治。今年,区文明办将联合相关部门继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让文明新风吹遍西青大地。

  首先,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大力报道全区在移风易俗工作的进展成果和典型经验。加大公益广告、图片漫画、标语口号的宣传,形成强大声势,使“移风易俗、共享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共识。其次是广泛开展城区“啄木鸟”行动,发挥广大志愿者、新闻媒体和社会监督员的作用,以及共青妇等群团组织力量,对陈规陋习现象和行为进行监督,及时劝阻、引导。第三,进一步建立完善村居级移风易俗理事会的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促进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第四,发扬榜样力量,把倡导、践行移风易俗作为党员、干部的一项政治纪律纳入管理制度。同时,把带头弘扬文明新风,带头抵制婚丧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封建迷信、不守秩序等不文明行为,作为党员、干部年度考核评议的重要内容。

  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之风应该刹刹了

  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逢年过节来往走动,互赠礼物,互助安康,也是美好情谊的表达。特别是在结婚这样的喜事上更是讲究礼尚往来的重要时刻。操办婚礼无可厚非,但是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彩礼、几百几千的份子钱,亲朋好友连吃多天的婚宴酒席……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在一些地区还普遍存在着,甚至愈演愈烈。“人情消费”持续攀升,“面子工程”随处可见。

  这些“面子”工程不仅造成极大浪费,也容易滋生攀比之风,给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造成巨大的负担。如何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喜事新办,树立文明新风,成为了大家关心一个社会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记者随机采访了杨柳青镇、中北镇、张家窝镇的居民群众,听到了他们的心声。

  退休教师魏桐秀:“我觉得移风易俗体现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代表着该地区老百姓的文明形象。现在,谁家办婚事,从提亲、给彩礼到准备婚房、婚庆都要花太多钱了,特别是彩礼也从三四万甚至达到二十几万。虽是喜事,可愁得父母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有的人家结婚娶媳妇还会拉下一屁股债,也影响了正常生活。我觉得这样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之风应该刹一刹了。首先应该要戒攀比。在红白喜事、生日满月、子女升学、搬迁新居等庆典事宜时,自觉抵制盲从攀比、跟风宴请,做到能免则免、能减则减,不讲排场,不比阔气,尽量不请客、少请客,不送礼、不收礼,用其他积极健康的庆祝方式代替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自觉融入文明大潮,除陋习,树新风。同时,还应该婚事新办、简办,尽量控制宴请的次数、规模和档次,做到不滥发请柬,缩减宴请范围,既体现礼仪之风、人文之风,又彰显文明之风、节俭之风,形成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

  对于婚礼上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普通群众也有着自己的苦衷和看法

  居民刘家旺:当初我和老伴结婚时也摆酒席,但是就是四菜一汤,酒水也特别便宜。现在,谁家娶媳妇、聘闺女,摆酒席都得几十桌,每桌最起码十八个菜,大家还都吃不了,好多剩菜剩饭都被倒掉了,看着都心疼。我希望办喜事能回归到本质,大家团团圆圆一起祝福新人才是最重要的。

  居民李晓娜:每到“五一”“十一”这种节假日,各种结婚请柬就“砸”到我手里了。各种份子钱更是少不了,普通同事、同学的差不多是200元,关系近一点的朋友最起码是1000多元,有时候一个月的工资都不够随份子的。我觉得现在份子钱已经成了一种负担了,失去了最初的意义。其实,为新人准备一份礼物,表达对他们的祝福才是最珍贵的。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发展。如今有不少年轻人开始尝试喜事新办了,方蕊蕊就是其中一员。去年年初,她与爱人刚刚结婚。但在她们的婚礼中,没有婚车没有操办酒席,而是特别简单的仪式。方蕊蕊向记者吐露自己的心声:“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考虑我爱人的父母和我的父母为我们操劳一辈了,平时省吃检用,攒钱供我们读书上了大学,太不容易,婚礼不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父母负担。另一方面,我们觉得举办婚礼要量力而行,为了我们的婚事,双方父母又凑钱给我们付了新房的首付,现在我和我爱人也都找到了稳定的工作,虽然刚刚上班,以后的贷款就由我们自己慢慢去还,像别人一样大办婚礼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只会给婚后生活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再有,我们想把节省下来的钱都用在双方的老人身上,有机会带他们出去旅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让父母都开开心心。现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作为年轻人,我们更应该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文明新风做出自己的努力。”

  摒弃陋习让清明更文明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即将来临,这是我们悼念逝者、缅怀先人的传统时节,期间,人们用各种方式寄托哀思,表达怀念之情。这本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一些根深蒂固的祭扫陋习,不仅给公共安全造成隐患,也影响一个地区的社会风气。如何将清明祭扫的传统习俗和现代文明接轨,是一个非常应该探讨的问题。

  区民政局殡葬管理所副所长勾玉旺说:“以环保、文明的方式来追思故人,让清明节洗却烟尘,才更符合其庄重肃穆的节日精神。也使我们的清明节更加平安祥和,充满文明新风。”

  他介绍说,西青针对乱烧纸钱的现象,建立了600-700人的劝阻服务队伍,劝导群众到指定焚烧地点焚烧纸钱。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现在80%的居民会到指定场所,利用指定工具焚烧纸钱。同时,我们还大力宣传倡导绿色、环保的祭奠活动。去年,在“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等祭奠故人的重要节日,全区91个社区,共计2770人参与了网上祭奠、社区公祭、放飞气球、植树等文明祭扫活动,“文明祭扫”的理念已经开始被人们所接受。

  张家窝镇京福里社区服务中心主任李娜向记者说道:“祭祀祖先、寄托哀思,追思亲人,这是传承千年保留下来的习俗,固然需要传承。但对传统的传承,应该领悟其形,也要得其核,如果不文明祭扫,就背离了传统的深远价值,更与树立文明新风尚背道而驰。”

  她认为,对于民风民俗中带有迷信色彩、封建色彩或者丑陋因素的东西,有的要引导民众抛弃它;有的要对它进行改造,赋予它新的意涵。“比如,我们社区利用我们自己的文化队伍进行‘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主题宣传。围绕这一主题先后创作了《文明张家窝》《乡里乡亲》《家乡巨变》等文艺作品,并定期到周围小区表演这些节目,使大家通过观看这些节目逐步转变一些思想意识。同时,我觉得移风易俗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应该循序善诱,通过创新活动方式,潜移默化地转变人们固有的一些不文明祭扫的方式。比如,我们去年组织的手折纸花祭奠活动得到了居民的欢迎。大家把折好的百合花和菊花摆放在一起,把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寄托在了这些花上,既环保又有纪念意义。不仅如此,近些年,我们在‘清明节’‘寒衣节’‘中元节’等节日里,还组织了网上祭奠、看文明祭奠宣传片、组织唱思念歌曲等活动,都得到了居民的响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于文明祭扫,普通群众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居民宋丽琴:以前一到清明节,就看到道边上有不少群众在烧纸钱。春天,刮风的时候特别多,有的燃烧着的纸钱被风吹起来,刮到树枝上或者草坪上特别危险,很容易引起火灾。还有的居民甚至还当街放鞭炮,焚烧封建迷信的祭品,纸灰满天飞,弄得四周乌烟瘴气的,不安全还污染环境。

  居民高丽莉:我们的老人曾教育我们,老人在世的时候应该多孝顺,老人去世以后咱们进行一些文明的祭奠方式。我们父母的墓地都在老家了,所以我们每年就把父母的照片放到指定的文明祭奠的网站上,和孩子在网上进行祭奠,大家在一起回忆老人在世时的一些美好事情,心里面也觉得暖暖的。我们会一直坚持用这样的方式祭奠下去,为了咱们的子孙后代,也树立好榜样。”

  其实,不仅是清明祭扫时存在许多陋习,在办理丧事中也存在着燃放鞭炮,焚烧纸钱、封建迷信祭品等不文明的祭奠方式,更存在着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现象。本来是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但是也成了攀比的“面子”工程。针对倡导一种文明、健康、和谐的殡葬文化,反对大操大办,推行丧事简办,大家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张家窝镇闫庄子村党支部书记杨长庚:我们村早很早就成立的白事理事会负责操办丧事,设专职的监理员监督丧葬费用度,亲友统一佩戴青纱白花,回灵席定出四菜一汤标准,取消酒水供应。部分村灵棚、祭奠场地、车辆、亲友佩戴的青纱白花等都由村委会免费提供。对坚持青纱白花文明办丧事的家庭,村里还会给予1500至3000元的奖励,对困难家庭和五保户另减免殡葬费。由此,丧葬费用由原来的1至3万元以上减少到了5千多元,大大减轻了群众负担。“厚养薄葬”“青纱白花送亡灵”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居民马俊来:有的地方办丧事也太过于隆重,穿大白,烧纸钱,放鞭炮,花圈可以摆老远,吹吹打打,不但扰民,还传播封建迷信。有的时候还会看到特别长的送葬队伍,在道路中央焚烧纸马、纸牛等物品,堵塞交通还不安全。现在好多了,随着人们厚养薄葬理念的加深,丧事简办,设个灵堂,放着哀乐,亲人不穿大白,只带黑箍儿,把繁事简办,也达到了寄托哀思的效果。

  居民王忠生:现在铺张浪费的现象太常见了,尤其是这个办丧事上,以前谁家办丧事都给点儿白布,家里人可以拿它做个被里儿。现在,人们用完了就扔了,挺浪费的。还有就是酒席,如今大家伙儿吃得都不多,喝酒的也少了,每桌还剩好多饭菜,太浪费了。丧事简办其实也是大家的心声,只不过不知道从哪家开始。我觉得先从自己家开始做起,拒绝大操大办。同时,村里对于节俭办事也给了适当的鼓励,大伙都特别支持。

  居民王洪礼:“隆丧厚葬”其实就是在赚“面子”,觉得只有厚葬才能体现对老人的孝顺之心。我身边也有得到厚葬的老人,儿女在其生前并不孝顺。经济条件好的人家在举办丧事时,就会多花销,而经济条件不好的也只能跟风。办理丧事不仅成了“面子”工程,还成了“致贫”工程。比如说家里要有个病人过世了,本身医药费就花去家里不少钱,为了讲排场,甚至还得借钱办丧事,这样一点好处也没有,太浪费了。其实,生带不来,死带不去。大操大办,都是做给活人看的。与其如此,不如老人活着时多尽点孝,让他们开开心心地安度晚年才是真正的孝顺。(北方网编辑唐淑倩)

下载前沿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