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如何走上铁路建设之路(图)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北方网 作者:詹咏 编辑:曲璐琳 2017-03-22 15:45:00

内容提要:提起詹天佑,人们就会想到京张铁路,这归功于那篇至今依然保留在小学语文教科书里的课文《詹天佑》。1905年,英国某报撰文讥讽称:中国能筑京张铁路的工程师还没有出生;4年后,京张铁路胜利建成的消息轰动中外。这喜讯为积贫积弱的中国扬了国威,极大地提振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意义远超工程技术范畴。然而,曾祖父詹天佑的铁路建设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是在逆境中奋力前行的。
詹天佑

  天津北方网讯:提起詹天佑,人们就会想到京张铁路,这归功于那篇至今依然保留在小学语文教科书里的课文《詹天佑》。1905年,英国某报撰文讥讽称:中国能筑京张铁路的工程师还没有出生;4年后,京张铁路胜利建成的消息轰动中外。这喜讯为积贫积弱的中国扬了国威,极大地提振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意义远超工程技术范畴。然而,曾祖父詹天佑的铁路建设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是在逆境中奋力前行的。

  詹天佑11岁时考取首批官派幼童赴美留学,20岁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谢菲尔德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铁路建设专业。按清政府原定计划,他需要在美国参加6年的实习,然而清政府“撤回全部留学生”的决定,让首批官派留学生黯然归国,并饱受歧视和冷遇。

  詹天佑被分配至福建船政学堂,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修完了轮船驾驶课程,并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结束在福建水师“扬武号”上担任驾驶员的毕业实习后,他被调至后堂担任教师,因丰富的学识和出色的教学获得五品顶戴奖。不久,他被张之洞召至广东博学馆担任英语教员,奉命勘测绘制出我国第一份测绘海图——《广东沿海险要图》,并奉命修筑广东沿海的炮台。尽管整整7年“用非所学”,但詹天佑始终不忘初心,关注国际铁路建设前沿技术和国内的铁路建设情况。

据《天津市地名志-和平区》记载,詹天佑曾居住在原建设路德源里(今和平区建设路42号源茂里)

  1888年,经人介绍,詹天佑进入位于天津和平区小白楼地区建设路42号的中国铁路公司工作。主持公司的英国总工程师金达,总是把最艰苦的工段交给这位唯一的中国工程师。为了实现自己建设铁路的理想,詹天佑任劳任怨。他接受的第一项任务就是主持唐津铁路的铺轨工程。他深入工地,细心制订计划,对工程质量严格要求并身体力行,带领工人们仅用短短80天就出色完成了任务。

  1890年3月,李鸿章受命督办关东铁路,詹天佑被指派督修其中从古冶到滦州的工程。1892年年初,工程需在滦河上建造跨河铁路大桥,但湍急的水流使得桥墩建造异常困难,外籍工程师束手无策。詹天佑勇敢地接受了这项任务。他仔细分析前者失败的原因,在多次测量、测算和试验后,改变了桥址并大胆采用新式的气压沉箱法,顺利完成了桥墩建造工程,滦河铁路大铁桥也按期完满竣工。这个中国铁路史上第一项重大工程,使33岁的詹天佑名声大振,同时他也被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甄选为该会首位中国工程师。

  甲午战争期间,关东铁路成了前线。詹天佑不顾危险,常常坐着轧道车巡行于关东铁路各工地间,还受命接收并修复被战火破坏的关内外铁路。1902年,奔波在各地铁路建设工地的詹天佑接到一项“重任”——兴建专供慈禧太后扫墓用的西陵铁路,尽管这项工程没有太大的经济意义,但客观上为自主修筑京张铁路做了先期准备。慈禧太后对工程非常满意,加之此前詹天佑在修复关内外铁路中表现突出,使他成为朝野公认的杰出工程技术专家。

  1905年,英俄两国为争夺京张铁路路权相持不下,提出只有清政府完全自力筑路两国才不会有异议。清政府被迫决定自主修建京张铁路。詹天佑不是狭隘的民粹主义者,从来不排斥西方技术和善意的帮助,但他坚信,唯有依靠国人自主建设,才能摆脱列强的要挟和控制,国家、民族的振兴才能真正实现。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重任落在了这位中国最好的铁路工程师的肩上。在给留美时的房东诺索布夫人的信中,詹天佑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写道:“如果我失败了,那就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更是所有中国工程师和中国人的不幸。”

  从1888年进入中国铁路公司,到1905年被任命为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走过了整整17年的路程。这17年,使他的筑路经验得到积累、为民族振兴奋斗终生的思想得到升华,也是他步入铁路建设主干道前的预备期。

  京张铁路的成功修筑,标志着詹天佑真正走上了属于他自己的铁路建设之路。自此直至1919年病逝,短暂的14年间,他为了中国的铁路事业,奔波于大江南北,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詹天佑曾孙詹咏在武汉詹天佑铜像前留影

  百余年前,詹天佑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为早日使中国铁路建设水平接近铁路的创始国英国以及发达国美国,全体中国员工竭尽全力。赶超欧美,是詹天佑的夙愿!百多年后,他的夙愿实现了,中国高铁建设如今已达到世界水平,成为中国外交“新名片”,令全球瞩目。

  感谢数十年来整理、研究詹天佑史料的人们。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使得后人们不仅看到他的建设成就,更看到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了解了他的事迹,感悟了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勇于奋斗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这个过程,对于我们这些血脉传承的后代而言,更是精神上的继承过程。秉承这种精神,几代天佑之后,在工程、科研、教育及艺术人文领域“各出所学,各尽所知”,造福社会。(本文作者詹咏系詹天佑曾孙;本文经罗澍伟审核)

下载前沿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