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科技奖励大会举行 189个项目获市科技奖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北方网 作者:晚报江珊 编辑:曲璐琳 2017-03-28 16:06:40

内容提要:今天上午,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天津大礼堂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2016年度,本市共有189个科技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23项、二等奖57项、三等奖109项,包含自然科学、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等多个种类,获奖项目总体质量显著提高。

  天津北方网讯:今天上午,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天津大礼堂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2016年度,本市共有189个科技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23项、二等奖57项、三等奖109项,包含自然科学、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等多个种类,获奖项目总体质量显著提高。

  据了解,今年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获一等奖数量占总数的30.4%,彰显出本市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其中,由天津大学、大天医学工程(天津)有限公司、天津市人民医院合作完成的“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系统及其关键技术”项目,拥有66项国家发明专利,创造出全球首台“纯意念控制”人工神经机器人,技术水平走在世界前列。

  同时,青年科技工作者异军突起,45岁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占获奖总人数的49.7%,较去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无论是获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胰腺癌精准诊疗体系建立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项目,还是获自然科学一等奖的“超快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机制、调控及应用研究”项目,其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都在40岁以下。

  此外,本市科技型企业获奖项目数有新的提升,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获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脉支架系统开发及产业化”项目更是由赛诺医疗科学技术有限公司独立完成并申报。据悉,2016年度共有124项为企业第一完成单位或产学研结合的项目,占获奖总数的65.6%,为本市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技术发明一等奖项目“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神工开启“人机共融”之路让中风患者“想”到做到

  如果说“只靠大脑指令就能把电视打开”是“脑-机交互”的初级阶段,那么在今天上午举行的天津市科技奖励大会上,获得2016年本市技术发明一等奖项目,由天津大学、大天医学工程(天津)有限公司、天津市人民医院耗时十年合作完成的“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系统及其关键技术”项目,已真正开启了“人机共融”之路。“中风病人靠意念重新站起来”“机器人分身传达千里之外主人的想法”等科幻小说中的情节正在被他们一步步地实现。

  “中风作为我国第一大致残疾病,2亿老年人中至少有几百万人因此瘫痪。而随着社会步入老龄化,这个数字将不断扩大,如何帮助这些患者重燃独立生活的希望,不仅是医学、科技问题,也是我们的社会责任。”该项目第一负责人、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明东教授告诉记者,“我们研发的神工系列作为全球首台适用于全肢体中风康复的‘纯意念控制’人工神经机器人系统,让中风患者只通过‘想’,就能‘指挥’自己原本无法动作的肢体‘听话’地完成相应动作,甚至能站起来行走、拿东西,直至慢慢康复。”

  “我们的工作不仅要正确、快速解码脑部信号,‘重塑’中枢神经,还仿生构筑了一条完整的脑-机-体‘人工神经通路’,把人体受损的中枢神经(脑部)和周边神经(四肢)连通起来。”明教授介绍道。据悉,该项目已经在天津、山东等地应用,为3000多名病患带来希望。“下一步,我们要实现辅助病人完成更多复合精细的肢体动作,推广至包括脊髓损伤在内的更多患者,甚至实现重症瘫痪的自然意图交流。”明教授表示。

  除了助老助残外,曾被外媒评价为“中国可能改变未来的十大科技成果之一”的神工系列还能在航天、智能家居等产业“大显身手”。“身穿厚重宇航服的宇航员用脑机交互实现与太空机器人的融合与协作”“智能空调通过生命体识别进行个性化‘给风’”……这支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年轻专家团队正一步步地用科技帮人类“心想事成”。

  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智能变电站的理论、方法与工程应用”——

  电网“心脏”有了“防火墙”

  近年来,雾霾天气的频发让人们开始呼吁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加新能源的应用,然而由于风、光等新能源的采集、使用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对电器设备造成一定的冲击和破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获2016年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智能变电站的理论、方法与工程应用”项目给出了解决方案——建立智能变电站,为电网“心脏”砌起智能化“防火墙”。

  据悉,该项目负责人、天津理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周雪松,组建了天津市“新能源利用与智能电网”研究团队。“电网系统有公共性特征,一旦发生事故,蔓延速度快、影响面大,变电站作为电网体系的核心和枢纽,起着汇集电能、升降电压和分配电能的作用,其运行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和稳定。”周教授告诉记者,“为避免因使用新能源带来的危害,我们提出‘智能变电站’的理念,通过网络将地区内变电站联网,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预判将要发生的电网故障,系统自动调节、分配供电设备。”

  “此外,遍布于变电站各处的处理器,也是‘智能’的传感器,通过对周围环境中温度、湿度及烟雾额度感知,第一时间将周围环境中的细微变化传输到控制中心,通过后台分析,实现自我感知、判别和智能化决策,自动完成顺序控制。”周教授介绍道。

  除了“防患于未然”,智能变电站另一个显著优势就是实现了“无人监管”。“实际上是电子监控,传统变电站主要靠人工安检,监测周期长、范围窄、人工成本高、准确性差,而智能变电站实现了数据的自动汇总、过滤,大大节约成本。”周教授表示。

  此外,智能变电站还将大大节约能源的利用率。“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能够对智能变电站内所有用电单位进行科学用电指导,有效降低能耗。”周教授表示。据悉,周教授团队目前拥有13项国家发明专利,与天津石化公司、天津瑞能公司、天津海天量子公司等公司产学研合作,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高达34亿元。

  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胰腺癌精准诊疗体系建立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精英战队打响“癌王”包围战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胰腺肿瘤科郝继辉教授团队是一个精英战队,个个都是专家,他们着力攻坚素有“癌中之王”之称的胰腺癌,经过9年的奋斗,他们成功“包夹”,从胰腺癌的理论研究、诊断、治疗到成果转化,一场精彩的包围战正打响。

  在今天上午举行的天津市科技奖励大会上,郝继辉团队的“胰腺癌精准诊疗体系建立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接受采访时,他向记者介绍了这些国内领先技术:“胰腺癌具有发现晚、诊断难、死亡率高等问题,传统治疗中,只能依靠影像、肿瘤标记物等方式进行诊断,而现在我们可以通过CTC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更早地发现癌细胞,只需要抽取7.5毫升的血液,检出率却高达70%到90%。而且,还可以通过这项检查,动态评价治疗效果,实现了技术层面的最大突破。”

  据悉,胰腺癌素有“富贵病”之称,在欧美等国发病率较高,我国这一领域起步相对较晚,五年生存率不足百分之五,2008年郝继辉团队成立了全国第一家胰腺肿瘤诊治中心。“2015年时,我们在胰腺癌纳米载体药物领域获得重大突破,研发设计的药物实现了分层载带三种有效成分,填补了同时携带多种药物的纳米载体在胰腺癌治疗中的技术空白,药物效果提升,毒性降低。”郝教授表示,“此外,我们也通过多药物组合、老药新用以及手术等方式治疗胰腺癌。”

  近年来,国内胰腺癌患者也出现大幅度增长。“外地慕名而来的患者占到患者总数的45%左右,我们的这套精准治疗体系也推广到山东、河北等地,数千名患者得以受益,5年生存率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郝教授表示。(北方网编辑曲璐琳)

下载前沿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