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非遗郭锡鸣:蛐蛐罐世界里的“艺人老四”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北方网 作者:吕斌 编辑:袁野 2017-03-29 15:16:00

内容提要:郭锡鸣,圈里人称“手艺人老四”,目前,他传承的郭氏陶罐项目已被列入天津市河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河东区老天津钢厂后面的平房胡同里,记者见到了郭锡鸣。他说,这处小院是他20多年前置办的。一推门进去,就能看见一处烧陶的窑。走进屋,简易的架子上,摆置着一些土罐,墙壁有黑又有白,整个环境看起来似乎“粗糙”,但这却是郭锡鸣的工作室。

  天津北方网讯:郭锡鸣,圈里人称“手艺人老四”,目前,他传承的郭氏陶罐项目已被列入天津市河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河东区老天津钢厂后面的平房胡同里,记者见到了郭锡鸣。他说,这处小院是他20多年前置办的。一推门进去,就能看见一处烧陶的窑。走进屋,简易的架子上,摆置着一些土罐,墙壁有黑又有白,整个环境看起来似乎“粗糙”,但这却是郭锡鸣的工作室。

  由于古法制陶对通风和采光的要求比较高,郭锡鸣的工作室只有一面窗。午后,阳光透过窗子照进来,让整个小院都多了许多生机。郭锡鸣说,别人都称他是“匠人”,他却觉得自己是“土里土气的手艺人”。 “做蛐蛐罐不是个干净活儿,和泥,揉泥,砸泥,一整就哪儿都是泥巴。”,郭锡鸣传承的蛐蛐罐手艺,以天津本地黄泥为原料古法制作,经过澄泥、沥水、揉泥、制坯、晾晒成型等几十道工序。18岁正式入行,一晃儿,做蛐蛐罐,已有四十几年的时光,郭锡鸣直呼“不容易”。刚开始做蛐蛐罐的时候,一个罐子只能卖几块钱,随着技艺的精进,他的作品开始成百上千的出手,乃至现在,几万,甚至十几万一个蛐蛐罐,都很常见。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现在,“手艺人老四”在圈内小有名气,上门来求罐的人络绎不绝,但是“一罐难求”。郭锡鸣介绍说,古法制陶用时个把月是少说,所有的蛐蛐罐成品都要经过进窑烧制才能成型,而这期间的失败率,他有时也难以预知。“出窑的时候,颜色不一样,有的带斑点,这是意外的窑变,很难求。但是,有时候出来一窑,一个能留下的都没有,全裂了,一年的功夫全白搭,真心疼。”郭锡鸣说,一个成功的蛐蛐罐作品,每一个环节都疏忽不得,泥里有气泡,雕刻花纹时下笔过重,这些看似微乎其微的细节,对于蛐蛐罐来说,都是“致命”的伤害。而做蛐蛐罐带给他最欣喜的事儿,就是“钻研”。“大型作品,工艺复杂,雕刻更为精细,出窑后,一点不裂,那时候,是我最高兴的时候。类似这样的作品我并没有卖,但是,它的价值却不是金钱可以比拟的。”

  在老古玩商中曾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六个子玉蛐蛐罐能换一对道光官窑粉彩龙凤碗。郭老的罐大的可以装下西瓜,小的可以手握怀揣,以天津本地黄泥为原料古法制作,经过澄泥、沥水、回性揉泥、制坯、晾晒成型等几十道工序,一个罐成品至少需要几个月时间,但一尊精品罐售价几十万也是常有的事。“我这个行当虽然报酬不错,但是勤快人不爱干,懒人又干不了。主要是太辛苦了,要不是发自内心喜欢,我也坚持不下来这么多年。”

  郭锡鸣说:“把灿烂的古老手工制陶工艺传承下去是我毕生的梦想。现在如果有人肯上门真心学艺,我会毫无保留地把这门即将失传的手艺传授给他。”郭老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将自己在二号桥地毯路社区的家作为传统工艺家庭活动室,接待来自社区的青少年来家里进行传统艺术的学习,希望孩子们能有兴趣将这门技艺发扬光大。(前沿新闻记者吕斌)

下载前沿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