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为民族复兴提供“核动力”(望海楼)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张麒麟 2017-03-30 16:06:10

  中华民族现在离伟大复兴越来越近。但正因越来越近,往前走的每一步都是惊险一跳,经常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飞跃。为此,中国更需要强大而有序的活力,持续而健康的动力。中国这艘巨大的航船继续又快又稳、迎风破浪前行,需要巨大、安全的“核动力”。

  “核动力”,哪里去找?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不曾中断和转易的。它的活力、动力机制,既可有效延续、继续扩大正能量,又能以己之长,弥补现代性的先天不足,修正其负面效应。

  一方面,中华文明历经考验。尽管近代中国也曾一蹶不振,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翻身解放、自我振兴、再度崛起的历史,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重新激发、爆发出新的活力与动力。另一方面,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可以因应“后文艺复兴时代”修正负面效应的要求。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所指出的,“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

  什么“独特思维方法”?概而言之,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今天在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又重放光芒的“独特思维方法”,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顶天立地;执“中”为度,以“和”为贵,求同存异。

  这种文化传承,这种思维方法,能不能激发活力、持续动力,能不能转化为生产力?

  请看实践。按照后文艺复兴时代“国强必霸”逻辑,有人臆造出“中国威胁论”。恰恰相反,快速崛起的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和模式,是倡导并积极建设“一带一路”,走出一条与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平等、追求互利的新路。

  “一带一路”首先是经济建设之路。今天世界各国看好“一带一路”,还因为这一开放途径和模式所包含的文化底蕴,避免了重蹈近代西方列强开放的老路,打破了“国强必霸”“赢者通吃”的老套,走出了新兴国家与守成国家必有一争、一斗甚至一战的“修昔底德陷阱”。走在最前面的中国,有着独特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底气。

  肇始于2000多年前的丝绸之路,既是贸易大走廊,也是文明大动脉,更是世界大桥梁。穿过历史烟云,顺应各方期待,今天的“一带一路”应运而生,这一构想凝聚了几千年的东方智慧,闪烁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光辉,承载着沿线地区的复兴梦想,迈出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实步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活力、动力。而迎接一场世界性的、并不逊色于历史上文艺复兴的、新时代的“文艺复兴”,中国可以有所作为。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下载前沿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