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忻鑫:痕迹检验 让无声物证“开口说话”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北方网 作者:柴莹 编辑:柴莹 2017-05-19 07:19:00

内容提要:走进天津市刑侦局十三支队的痕迹物证检验中心,一阵电锯发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顺着声音找去,身穿白大褂的张忻鑫正在和助手对一起系列入室盗窃案的锁芯进行痕迹检验……


张忻鑫毕业于中国刑警学院刑事技术系痕迹检验专业

  天津北方网讯:说到刑警,总有一些朋友会这么问:“忻鑫,最近又抓了几个人?”“你们带不带枪啊?”即使信息如此发达,对于刑侦系统中的这一技术工种,人们依然会感觉某种神秘和陌生。他们虽然奔波在一线,却隐藏在幕后,极少与百姓打交道,身为刑警,却没有亲手制服嫌犯、实施抓捕的风光。但不可否认,几乎每一个被视为经典的案例,其背后都离不开刑事技术人员仔细的勘查、敏锐的观察和精准的判断。

  走进天津市刑侦局十三支队的痕迹物证检验中心,一阵电锯发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顺着声音找去,身穿白大褂的张忻鑫正在和助手对一起系列入室盗窃案的锁芯进行痕迹检验。助手手拿着电锯,正在对一把锁芯进行纵向切割,张忻鑫则在一旁进行指导。

  据张忻鑫介绍,每把锁具自带的钥匙插入锁孔,所产生的划痕是固定的。他们正是通过切割被盗现场锁具,对锁芯所留划痕以及微量物进行提取比对,由此确定案件是否属于技术开锁以及是否可以与同类案件进行串并,为侦查员侦破案件提供技术支持。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忙碌,他们终于完成了对锁芯的痕迹检验,并得出这个锁芯所留痕迹与此前发生在市内的另外几起入室盗窃案手段相同,具备串并案条件。

  张忻鑫毕业于中国刑警学院刑事技术系痕迹检验专业,现任市刑侦局十三支队痕迹检验室副主任,正所谓科班出身。

  说起痕检工作的重要性,张忻鑫介绍说,痕检工作是刑事案件侦破的重要前提。任何一起案件,负责痕迹的技术人员都应该也都会立即赶赴现场,尽可能快地收集到有价值的证据。现在诉讼程序对物证的要求更为严格,光有口供不行,犯罪分子法律意识也提高了,无证据根本不行。通过一些物证可以尽快确定案件性质,以便决定是否进行侦查以及如何进行侦查。


张忻鑫现任市刑侦局十三支队痕迹检验室副主任

张忻鑫工作认真,做痕检工作挺有灵气

  在案情分析会上,负责痕迹的技术人员一般要第一个发言,介绍在现场发现的有价值的物证,然后通过对现场找到的物证进行分析,确定案件的性质和侦查方向。比如,是自杀还是他杀,是刑事案件还是意外事故;如果是刑事案件,嫌疑人如何进入犯罪现场,通过进入的方式还可以判定是不是熟人作案。

  张忻鑫工作认真,做痕检工作挺有灵气。那年他还是一名实习人员,跟着师傅到蓟县勘查一烟贩被杀的现场。他凭借着灵敏的观察力,做出了与老刑警不同的判断,而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

  被害人是一对夫妻,丈夫以卖烟为业。那天早晨夫妻二人被杀死在家中。经过检验,死者所受的是刀伤。屋里留下很多血痕。警方调查确定为入室抢劫,嫌疑人闯进来后,拿刀杀死被害人,然后抢劫逃走。

  张忻鑫最初只跟在师傅后边听。他注意到,男主人死在东屋,尸体跪在地上,上臂和头靠在炕沿上。炕上有一个小学生用的练习本,还有一支笔,本子上记着一些烟的名字。致命伤在脑后部。他的妻子死在西屋,屋内有一个洗澡盆,盆里有水,其穿着外衣,可是没着内衣。

  张忻鑫感觉,嫌疑人不像是硬闯进来的。男主人是卖烟的,嫌疑人进来时应当是借买烟名义,因此夫妻俩都没有防备。后来来人乘丈夫在本上记录时,从后面将其杀死。其妻的状态说明,加害时其妻正在洗澡,听到异常声音后急忙穿上衣服,但只来得及穿上外衣。如果是闯进来的,她就没有那么多时间穿衣。

  当时大家都没有考虑嫌疑人和平进入的可能。

  局长当时也在场。张忻鑫还只是实习,这时却不知深浅地说:“我说两句。”得到局长的允许,他便将自己的分析说了出来。有人听后不以为然地说:“农村妇女就不穿内裤。”后来张忻鑫听说此案破了之后,情况跟他当时的分析一样。杀人者与卖烟者认识,当天晚上来到卖烟者家,预订某种烟。当卖烟者在本子上记录时,乘机从后面将其杀死。然后来到西屋,将刚穿上外衣准备出来探问究竟的卖烟者的妻子杀死。

  痕检工作不仅责任重大,而且非常辛苦。张忻鑫出的第一个现场时,眼中所见让他非常震撼。这是一起杀人案,一名妇女在死后一个星期才被发现,尸体已呈巨人冠状,血水一地,蛆虫遍地。侦查和技术人员每人用一条蘸水毛巾捂住嘴,才能进到屋里去。尽管如此这般,张忻鑫还是差点吐出来。他当时感觉到这样的现场,简直就是对人身心的一种摧残。他觉得那气味是这辈子闻到的最难闻的气味。勘查完现场浑身上下都是这个味,一个星期都散不掉。

  其实,痕迹工作与法医尸检比起来,一点也不轻松。他们也要密切接触尸体。比如,在按指纹时,遇到尸体指纹表皮脱落,就要将死者掉落的表皮贴在自己手上按;尸体风干时,指纹出不来,就要煮或油炸一下,将指纹撑起来,再取下指纹。

  痕迹物证的提取,对确定案件的性质以及侦查方向非常重要。痕迹科的技术人员为了提取有价值的物证,往往要付出巨大的辛苦。因为他们明白自己的工作是基础性和方向性的,自己多辛苦一点,会给后边同志的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方便。

  张忻鑫利用收拾锁具的间隙讲了个至今记忆犹新的案子。津围公路边,一场大雨过后,一个在建的涵洞内冲出一具尸体。这是一个新建的小区排水管道,当时地下管道已经铺设完毕,竖井也已建起,但是因尚未投入使用,所有井口都没有加盖。

  刑侦人员到场后分析,尸体应当是被雨水从管道里冲出来的。然而,接下来的问题是,尸体是怎么进入到管道里边去的?是杀人抛尸还是自杀?由于尸体已经高度腐败,一时难以找到是否有加害迹象。现场指挥员决定,派技术人员进入管道里检查它在管道内的位置,从井内具体的环境看一看是否有相应的物证,以便确定此案性质。

  张忻鑫当时便主动提出爬进去。地下排水管的管径为80厘米。里面很黑,留有雨后的积水,张忻鑫带着勘查灯身穿勘查服下到管道内,一点点向前爬进。管道内空间很小,呼吸都很困难,好在间隔十几米就有一个竖井,爬到有竖井的位置可以伸直腰,喘口气。最后爬了近200米,张忻鑫在一个竖井边上看到了有人生活过的痕迹:他发现一个玻璃瓶、一个罐头罐,还有一些烧过的灰烬。检查旁边的竖井,只见井壁上有人蹬蹭的痕迹。张忻鑫一共在井内呆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带着有价值的物证上到井上来。

  后来,经过尸体检验,确定其生前没有被加害迹象,骨头没有伤痕,可以排除杀人抛尸的可能。通过现场勘查获得的物证,推断此人为一流浪人员,在井内栖身,从竖井爬上爬下出入,因病或其他原因死于井内多日,却未被人发现直至被雨水冲出。

  有时,面对比较纷乱的犯罪现场,提取有价值的物证十分困难,痕检技术人员要像精确制导导弹一样,具有准确瞄准目标的能力。如此,才能为最后的“解密”创造有利条件。

  在本市开发区一工地上,看夜者看到两个人拎着个编织袋子,吃力地走了过来。他以为对方是到工地上来偷东西的,便将对方叫住。打开编织袋一看,竟是一具已经被分解的尸体。在看夜人惊异之时,嫌疑人乘机逃走。警方接报后,一面追查尸源,寻找破案线索,一方面通过现场取证,追踪移尸人的线索。

  移尸人没有留下有价值的线索,因为天黑,看夜者根本没有看清他们的相貌特征。张忻鑫等只得寻找嫌疑人足迹,以便进一步得以确定。然而,现场是一个工地大门口,周围是一片空地,现场保护不好,且案发后人来人往,留下很多杂乱足迹。如果按部就班地将所有足迹取出,工作量太大不说,还容易把自己搞乱。

  于是,张忻鑫将两个看夜者找来,分别与他们谈话,让他们根据记忆,详细叙述事情的经过,以及嫌疑人进入现场的方向、在现场所处位置、最后从哪个方向逃离的情况等等。之所以让他们分别谈,目的是避免互相影响。最终,通过细致的询问,一步步还原了现场的真实情况,大体确定了嫌疑人进入和逃跑的轨迹。据此,他们在现场提取出两种可疑足迹。

  可是,因为询问过程花费了很长时间,现场有些侦查员有点不耐烦。法医也希望张忻鑫等人快点,他们好对尸体进行检验。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张忻鑫坚持自己的取证方式,最后将嫌疑较大的两枚足迹提取出来,交给有关侦查单位查找鞋的样本。经过分析,这是一种价值上千元的旅游休闲鞋。当时大家对这条路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公安开发分局只是按照流程留下了一套足迹样本。

  时隔不久,这枚足迹样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开发区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技术人员在现场提取到一枚足迹,无意中发现,它竟与张忻鑫在碎尸案抛尸现场提取的一枚足迹十分相似。于是紧急将两枚足迹样本送到刑侦局物证所鉴定,结果,确定为同一只鞋所留,大家为此特别兴奋。巧合的是,盗窃案嫌疑人将手机遗留在盗窃现场,刑侦人员据此抓获了这名嫌疑人。

  后经查证,此人劣迹斑斑,曾与被害女人姘居,后来双方产生矛盾,便将其杀死碎尸,请人帮忙抛尸中,被看夜者发现后乘机逃走。

  此案破获得很顺利,有关人员获得了表彰,张忻鑫等现场足迹工作当然功不可没。但是他们没有得到表彰,大家或许以为现场就留有两个足迹,提取很容易吧。

  跟一线侦查部门比起来,刑事技术人员立功受奖的机会要少得多。为此,张忻鑫说,做这个工作,要耐得住寂寞。

  在市内某区的一栋高层内,父亲和儿子分别住在这个高层的不同楼层。案发时,爷爷带着小孙子回儿子家。门把手上挂了一把小手电筒,爱玩的天性让小孙子顺手将手电筒拿到了手里,爷爷也没在意。进入屋内不久,正忙着做家务的爷爷突然听到“砰”的一声闷响,然后就是小孙子的哭声。老人发现手电筒发生了爆炸,孩子的手被炸伤。接报后,张忻鑫他们迅速赶到了案发现场。

  通过专家鉴定,这是一起电启动的自制爆炸事件。然而,民警在围绕孩子家长的关系人进行的走访排查中,并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因此,案件侦破希望全部集中到了从事痕迹检验的张忻鑫等人身上。

  由于爆炸威力很大,现场物品都被炸成了碎片,证物提取难度很大。然而,张忻鑫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一寸寸勘查,依次逐个提取碎片,终于在现场提取了那卷只有三厘米宽的胶带。由于缠了三十多圈,张忻鑫只好一圈一圈地勘查。到第十四圈时,他成功提取到了一枚指纹痕迹,案件有了重大突破。

  在网监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下,侦查员通过调取孩子父亲的聊天记录,发现他与某单位女子关系暧昧,而两人的不正当关系已经被女子丈夫察觉。经过指纹比对,女子丈夫正是爆炸案的犯罪嫌疑人。如果没有张忻鑫他们提取的这枚关键指纹,即使嫌疑人疑点再多,也缺乏关键证据。

  2015年12月10日凌晨,在滨海新区一处简易的临建小卖部内,发生一起杀人案。在案发现场,除了能够确定“熟人做案,谋财害命”的基本方向之外,没有提取到任何有价值的证据,案发时没有目击证人,现场周围没有任何监控设备。侦查前期发现的一丝丝令人兴奋的蛛丝马迹,随着工作的深入,也一一被排除。

  而此时,天津这一年发生的命案已经全部侦破,这起案件的发生,给办案人员增加了无形地压力。

  在领导的现场指挥下,大家拓展思路,各路办案民警将侦查、取证范围一点点扩大。

  在中心现场北侧有一个修车铺,案发后死者的一些家属曾到这里短暂休息。走进这间修车铺,在乱七八糟的杂物里,张忻鑫发现了一本书,书上带有少量擦蹭血迹,这并没有令大家感到稀奇,因为当时不少家属身上沾着死者的血,休息时蹭在书上完全可能。

  “书哪来的?”张忻鑫举着这本书,有意无意地问修车铺修理工张某。“昨天去对面破屋子解手时捡的,打算回来烧火用。”“那你带我们去看看。”张某把大家领到破屋子里,指着满地大便说:“就这儿。”猛然间,张忻鑫觉得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劲,昨天解的大便,为什么今天全被风干了?这不符合常识,他撒这个谎是为了隐瞒什么呢?这里面有问题。

  接下来的问话变得有些严肃。张某开始语无伦次,顾左右而言他。张忻鑫稳住对方,马上将这一情况向指挥部汇报,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及搜血犬对修理铺进行细致搜查,不留任何死角。

  掀开床单,张忻鑫趴到地上,从床架下面最里侧的一堆杂物中掏出一双运动鞋,发现这双鞋右脚鞋面上有大量喷溅的血点,很明显,这不太可能是案发后蹭上去的。接着再翻,又在一个盛衣服的塑料袋里发现了疑似案件现场丢失的香烟。

  张某成为案件的重大嫌疑人。在铁证面前,他很快供述了盗窃被发现后杀人的整个作案过程。在张忻鑫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一个看起来没有任何线索的疑难案件在37小时内顺利告破,为实现天津全年命案全破做出了突出贡献。

  事后,张忻鑫如此总结,如果森林里有一棵树倒下,即使当时没有人在场,也是会发出声响的,而刑事技术警察就是那个重建现场的“听风者”。

  “如果一个案子让你百思不得其解,那么所有解不开的疑惑,都要回到现场去寻找答案。”张忻鑫始终记得那个著名的罗卡定律:凡有接触,必留痕迹,这是一条颠簸不破的公理。

  美国法证科学之父保罗·柯克说,物证不会错,它不会把自己曲解,它不会总是缺席。只有在人为失误,没有找到、研究、理解它时,它才会失去价值。作为一名刑事技术警察,张忻鑫深感责任重大。他认为,一个个案件,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是茶余饭后的话题,但是对于被害者家庭,就是一种莫大的伤痛,对于死者就是一份无言的冤屈。

  破案、抓到真凶是为了申张正义,也是为了兑现公安机关向老百姓的承诺。16年来,张忻鑫一共出动勘查各类重特大刑事案件现场800余起,检验各类痕迹物证1万余件,出具各类痕迹鉴定书、检验报告2000余份,无一差错。

  同事李承运,2012年从警,师从张忻鑫,在他看来,师傅是他的偶像。“记得刚实习时,最喜欢听鑫哥讲案子,看着他的荣誉也给自己制定了努力的目标。”李承运介绍道,“鑫哥干这行有天赋,他能统揽全局,洞察到我们不注意的地方,然而这些细节正是破案的关键。”

  两年前,在津河河岸上发生一起强奸杀人案并发现一具女尸,所有勘察人员都围绕女尸和现场进行工作。然而细心的张忻鑫,却发现在草丛里有一堆蚂蚁异常活跃,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他蹲下来仔细观察,发现蚂蚁好像在搬运一块“肉”。他叫来法医,对这块“肉”进行检验,结果这正是人的半截舌头。围绕半截舌头,张忻鑫给出了侦查方向。最终在口腔医院将正在治疗的犯罪嫌疑人抓获。

  去年,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张忻鑫连夜回到队里,收拾装备前往事故现场。

  天津港公安局跃进路派出所办公楼距中心现场仅200米,爆炸致使楼体损毁严重。派出所存有武器装备及周边近1000个视频监控数据的存储硬盘,为迅速确定武器装备的准确位置,第一时间搜集、固定电子证据,在具备进入中心现场勘查的条件下,8月15日上午,张忻鑫和其余三名同事深入跃进路派出所办公楼内进行抢救性勘查。

  在实际勘查过程中,张忻鑫很多时候是爬着前进的。“根本走不动,其中一个楼,我们只到达了二层,三层实在上不去,路全部被堵死了。”张忻鑫回忆道。就是在如此危险的环境下,他们将里面大量的散射物、抛射物收集起来并拍照留存,“楼内有些地方存有血迹,我们也会采集样本,拿回去做血液检测。”

  “包括遗落的警用物品、现场留存的监控录像影像、抛射物等,一切能还原事发过程的物品全部要收集。虽然收集过程很危险,但这就是我们的职责,我们的工作要对得起这些逝者。”张忻鑫说道。

  张忻鑫和同事们冒着30多度的高温,携带着20余斤的勘查设备,手脚并用对数十间办公室逐一进行细致的勘查,不留一处死角。经过近2个小时连续工作,张忻鑫确定了武器装备的存放位置,并成功提取了9块存储硬盘。为了降低硬盘阵列重组的难度,减少检验时间,张忻鑫不顾个人安危再次冒险进入楼内勘查,为后期硬盘的数据恢复提供了重要技术信息。

  连续多日在有害气体环境下工作,张忻鑫的眼睛被污染物刺激得严重充血,领导多次要求他休息,他始终没有离开过一线,他的身影出现在整个勘查过程中,出现在事故现场每一个最危险的地方。

  8月20日,随着事故现场勘查工作接近尾声,张忻鑫又接到另一项新任务,成立现场勘查案卷制作小组,由于现场环境极其复杂,并且涉及的范围为直径6公里的区域,任务之艰巨、压力之大难以想象。

  该工作系将涉及物证鉴定中心6个相关技术部门以及14个参战分局上报的勘验笔录、现场绘图、现场照片、尸检报告、DNA检验报告、理化检验报告等全部材料进行筛查汇总,按照现场勘查卷宗的立卷要求进行编纂制作,并且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完成。

  材料中包括15个现场的数万字的勘验笔录、数十张现场绘图及万余张现场照片,工作量特别巨大。作为案卷制作组的成员,他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在不断的摸索和学习中开展此项工作。最终,以最短的时间完成了近3万字的现场勘查笔录,制作了1千多张的现场照片卷,制作了20份现场勘查平面示意图,整理了十四个分局上报的照片及现场材料,完成了现场勘查标准卷的制作。(“津云”—前沿新闻记者柴莹)

下载前沿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