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山西各地传统端午习俗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编辑:郑津 2017-05-25 13:30:00

内容提要:端午节,我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端午节,我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在山西晋北地区又有纪念明初大将军常遇春之母的说法。大略意思是常遇春父亲为进京赶考举子,母亲是雌性白色人熊。父被母强虏山洞,成婚生子。后来其父携幼年的常遇春逃离山洞,母亲悲痛投江而死。常遇春成人后,于五月端午节投粽子于江以祭母。

  端午节的内涵,源于古人的驱邪避瘟活动。盛夏,是黄土高原上各种疾病滋生、蔓延最活跃的季节。古人解不开这个谜,便认为是邪祟作怪,并由此创造了一系列避邪手段进行抗衡。后相沿成俗,形成了今天我省的端午民俗活动。

  饮雄黄酒,也是山西民间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其来历与吃粽子有相似之处,主要用于防病和祛毒。中药典籍记载,“五月五日饮菖蒲、雄黄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雄黄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解毒、杀菌、辟邪之功效。菖蒲,亦为药材,有镇静、安神之功能,并具芳香气味,可做香料。在端午节以前,民间要用菖蒲根和雄黄泡酒,曝晒在太阳下面,以备节日饮用。山西民间有“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的谚语。节日期间,成年人除饮雄黄酒外,还要在七窍之处涂抹一点。小孩子不饮酒,做母亲的则要用筷子蘸酒,点在孩子的耳、鼻及肚脐等处。历代相传,说是可以辟瘟和驱除蛇、蝎、蜈蚣、蚰蜒等五毒虫害。

  晋北端午风俗

  晋北地区民间包粽子,浸米时水里要放些艾叶。晋北习惯将艾蒿编成人形,悬于门楣,称为艾人。晋北一些地方还盛行用碎布、细茭杆做成符节,缝在孩子背上,俗称“讨吃子”。取意人穷命大,希望孩子消灾免难,健康成长。晋北一些地方,习惯端午节前置买一面新镜子,节日试新,全家人都照一照。晋北地区端午节,讲究寻觅“金鸡头”。就是在端午节日出之前,蛇吃蛤蟆,刚吞进时,将蛇头剁下,让蛇头蛤蟆在一起阴干。据说是一种贵重药材,可消无名肿毒。但只是传言,实际很难找得。雁北地区的阳高县,在端午节有逛城墙的风俗习惯,当地称为“窜城墙”。

  晋中端午习俗

  在祁县和晋中各地端午节过的相对早。早四月底,一般廿八起人们就开始端五节的准备,于是有了端午庙会和集市。例如太谷城善保存着廿八的粽叶大庙会,是祁太两县端午交流的中心。在祁县这一天起城内与东观镇等集市也主要端午市场,主要有粽叶、红枣、江米、马莲、香包、黄符等。五月初一前,家家户户门上就贴上黄符、插上艾蒿,小孩子挂上香包。有的些人家甚至做好粽子,一直吃到初五,初五吃凉糕。由于自然地理原因没有一般端午常有的赛龙舟活动。

  “端午到,包粽子”。现在祁县民间一般在五月前就开始了包粽。传统粽子以糯米为馅,佐以红枣,外包芦叶,吃时拌糖。现在亦有配以各种豆类、麦类以及江米为馅,佐料加柿饼、栗子、果脯等等。粽以锥形为主。在祁县习惯用干马莲系住。干马莲也就是去年割的马莲,在浸水后系粽子。祁县的粽子比较简单,只以红枣糯米为馅。凉糕也是端午期间主要食品。夏锄大忙时期。劳动归来,浑身燥热,从凉水中捞得吃一个粽子,解渴、充饥、打凉、下火,周身上下说不出的舒坦。因此,这种食品一直在民间常盛不衰。

  “端午到,插艾蒿”。艾蒿,祁县人只叫艾。艾蒿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蚊子、苍蝇往往避其味而远逃。端午节,家家户户要在门上插一束艾蒿以辟邪。祁县一般初一前就插上,不只是院门,连院里的房门也插着。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

  “端午到,贴黄符”。五月初一起家家户户大门帖黄符门神避邪。门神是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主要内容有门神秦琼、尉迟恭和佛教如来、观音,或者圣兽神牛、金鸡、老虎。祁县剪纸之乡,也会在农户大门上看到神牛金鸡或剪刀锤子的剪纸贴在黄纸上。

  “端午到,戴香包”端午节辟邪表现在家人安全方面,小孩子一直是重点保护对象。当母亲的要在节前用碎布做成禽兽、花卉等各种形状的小包,内装雄黄、苍术、香需等中药材及香料,称为香包。佩带在孩子身上。男孩多为老虎、狮子之类,女孩多为花卉鸟类。传说可以防止病毒人身。除香包外,还要用五色花钱搓成索,在神灵前摆供祈祷后,挂在孩子们的手腕、脚腕、脖子上,一般初一挂上,到端午节的早晨太阳出山前解下,埋在车辙下,意思是让铁车轮砸烂五毒虫。对于不会走路的小娃娃,做母亲的要抱到老年人的家里睡上一会儿,称作“躲午”。

  “端午到,逛庙会”端午期间祁县庙会主要有初一晓义,初五北左。晓义庙会也是一个粽叶庙会,这一天粽叶、艾草、马莲、红枣等摆在庙会上。晓义是山西有名民间文化之乡,最有代表的是具有地方性质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祁县晓义背棍。重新修建开发的晓义关帝庙与祁县心意拳文化结合作为本地新的晋商文化旅游景点。端午这一天也是祁县北左庙会,主人以凉糕待客。随着端午成为法定假日,端午晋商旅游成为节日新的习俗。昭余古城、晋商老街、乔家大院、渠家大院是外来游客热选。炎炎夏日选择祁县九沟风景区和祁县紫金山风景区也是不错的避暑佳地。

  晋南端午风俗

  晋南地区则要将一些粽子用五色线捆绕。其用意都在辟邪。一些地方民间习惯在端午节太阳未出山时,将特定形式和数目的粽子投山或置水。晋南习惯将艾蒿编成虎形,悬于门首,称为艾虎。曲沃等地是用纸剪成老虎、粘艾叶,贴在门上,称为贴门虎。万荣等地是采制茶叶悬挂门楣。一些靠河水草盛的地方,习惯在门上插菖蒲。还有的地方是门上贴钟馗面像驱邪。晋南一些地方,端午节要用五色线将家具、门环等物缠绕。端午节前,晋南地区旧俗要逮回一只蛤蟆保存。端午节当日把墨锭塞进蛤蟆腹内,阴干,称为“蛤蟆墨锭”。传说可以涂抹肿毒,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故民间有“疥蛤蟆躲端午”的说法。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下载前沿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