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成“新武器” 你知道中国快递有多牛吗?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北方网综合 作者: 编辑:邓坤伟 2017-11-18 06:26:56

内容提要:各种“黑科技”的加持并不只是让中国快递业看起来更加“高大上”那么简单,背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快递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电子商务、制造业、农业等关联产业升级,让快递业上游产业环境逐步优化,从而推动快递业智能化、科技化。

  天津北方网讯:近日,京沪高铁推出“高铁极速达”产品,利用京沪高铁运行时间在4.5小时的“复兴号”载客动车组列车作为干线运力,主要针对有紧急寄递需求的商务信函、标书合同、个人紧急物品、生鲜礼品、贵重物品等,客户上午11时前发件,当日21时前即可收件,北京上海间快件10小时内可送达。中国的高铁和快递,被称为中国的“两大速度”,如今“两大速度”结合起来,自然引发网友们关注。

  其实,更为雄心勃勃的计划正在中国大地铺开。中国中车集团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定向重点专项已经启动了“轨道交通货运快速化关键技术”的相关研发,其中包括研制时速250公里以上货运动车组。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未来全国大部地区的人民可以更加轻松享受到“来自远方省市的鲜活蹦跳的鱼虾、露珠未干的鲜果”,也意味着更多卖家将获得更广阔的销售市场。

  网友观点:

  @bala心:中国两大“速度”结合,给力!

  @ruguo102:所以说中国大力发展高铁是深谋远虑的举措啊。

  @飞阳:估计以后网购南方的海鲜和水果会更加便宜吧?

  @喵喵喵:快递业越来越给力,“剁手族”越止不住买买买。

  中国快递有多牛:“黑科技”加持

  高铁成为中国快递行业的“新武器”当然值得我们自豪。除了高铁,其实中国快递并不乏“黑科技”。

  1.分拣机器人

  这些分拣机器人让人想起动画角色“小黄人”,它们正快速又不知疲倦地工作着。面积2000平方米的作业场地可以产生3000亿条机器人行走的路径,既要避免机器人工作时相互碰撞又要规划最短的工作路径,整套分拣机器人设备5分钟的电脑计算量相当于最繁忙的首都机场一天航班的起降的计算量!

  2.客服机器人

  快递公司的客服机器人不仅仅可以为客户提供简单的查询服务,还能利用完整的数据库向客户提供物流信息、运费、时效、服务范围的查询,保证客户所看到的和快递员看到的是一致的。

  3.无人机

  无人机已经成为快递业务前线的重要一员。无人机无需考虑地面复杂多样、拥堵的交通,可以轻松抵达地面车辆无法到达的极端区域,绝对是未来最节省能耗的输送快递方式。

  4.信息保密终端

  有物流企业已经开发出一种技术终端,收派员需要通过特殊的手持终端才能“一键呼叫”功能联系客户,而客户在手机看到的是有统一格式的电话,相当于隐藏消费者姓名、电话以及地址等敏感信息,实现双向隐藏。

  中国快递大数据

  各种“黑科技”的加持,是中国快递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中国快递业以更快速度成长。

  国家邮政局的数据显示, 2016年全国快递业务量比2006年增长30倍,业务量已经占全球的40%,已连续三年稳居世界第一,对世界快递业务量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0%,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快递市场发展的新引擎;2006年全国快递服务从业人员只有22.7万人,而到2016年底已超过200万人。2017年前9个月,全国快递量达到273.9亿件,平均每天约1亿件!距离在1000公里以下的快件中,有84.62%能够在48小时内送达。

  国家邮政局官网发布的《关于2017年上半年邮政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的通报》中显示,今年上半年快递服务有效申诉率持续下降,快递申诉率创历史新低。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有效申诉率为百万分之6.6,同比减少3.9个点。消费者对快递企业申诉处理结果的满意率为96.6%,同比增长0.7个百分点。

  短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快递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

  笔者认为,各种“黑科技”的加持并不只是让中国快递业看起来更加“高大上”那么简单,背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快递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电子商务、制造业、农业等关联产业升级,让快递业上游产业环境逐步优化,从而推动快递业智能化、科技化。另外,快递业拥抱互联网经济,充分享受中国消费者旺盛消费需求所释放的红利,无疑是传统经济和新经济融合的一个成功例子。(“津云”新闻编辑邓坤伟)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