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天津“两会”·津云访谈第一期:走向世界的“拔火罐”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 编辑:侯静 2018-01-24 12:30:00

内容提要:各位网友大家好,您正在收看的是“吹响新发展号角--2018天津两会·津云访谈视频直播节目”,我是主持人明朗。我们的节目正在通过“津云”客户端和北方网进行视频直播。同时,北方网官方微博也在进行实时互动,欢迎您的参与。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您正在收看的是“吹响新发展号角--2018天津两会·津云访谈视频直播节目”,我是主持人明朗。我们的节目正在通过“津云”客户端和北方网进行视频直播。同时,北方网官方微博也在进行实时互动,欢迎您的参与。在今天的演播室里,我们邀请到两位天津市政协委员,来认识一下: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胡利民。胡委员,您好!

  胡利民 :主持人好,“津云”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 :天津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闫凤英,闫委员,欢迎您!

  闫凤英 :主持人好,“津云”的网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 :2017年12月份开始,我们就在“津云”客户端和北方网开通了“我托代表、委员捎建议”栏目,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征集到网友们发来的建议700余件。为了让网友的建议真正能够落到实处,我们特别策划了“2018天津两会·津云访谈”视频直播节目。我们会在这几天的直播互动中把网友的建议以及当前一些热点话题,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一起聊一聊。

  今天是我们“津云”访谈的第一期节目,两位主要在中医药领域从事相关工作,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关于中医药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另外,2017年还有一件中医药界的大事:7月6日,天津举办了“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首次聚焦了中医药发展,把传统医药推向了世界。首先我想问问二位委员,我们现在的中医药产业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呢?二位委员怎么看?请胡委员先谈一谈。

  胡利民 :非常荣幸有机会和广大网友交流,我是从事中医药研究的,具体来说做中药现代化研究,很多内容偏重在中药研究方面。

  最近几年,我们自己作为中药人,感觉从2016年很多人都说我们迎来了中医药的春天。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十八大”以后,中医药的发展得到了重视。习近平主席近年来对中医药很多方面的批示,据统计有20多次。

  比如说在中医科学院60周年院庆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当中提到了“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另外,屠呦呦研究员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对我们广大中医药人,尤其是中药研究人有非常大的鼓舞。

  2017年,中国的《中医药法》在7月份正式颁布,这从法律层面又给中医药人提供了很大的保障。这几个方面我们体会到迎来了中医药的春天。

  主持人 :胡委员谈到现在迎来了中医药发展的春天,闫委员您怎么看?

  闫凤英 :我非常同意胡委员的说法。因为现在应该说是中医药发展最好的一个历史时期,刚才胡委员谈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有一系列关于中医药方面的讲话,我们可以归结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医药思想,很多新理念、新提法确实对中医药人是很大的鼓舞。

  另外,2016年是中医药发展历史上里程碑的一年,有几个非常重大的历史标志性事件。

  主持人 :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闫凤英 :第一件大事,是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这个会上,总书记专门对中医药方面做出了定位或者说为中医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另外,还颁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这是中医药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第二件大事,推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2017年7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第一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的重要地位、发展方向和国家扶持的措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三件大事,就是推动发表了《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着重展示了中医药的文化内涵和科学价值,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对中医药这个民族瑰宝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坚定发展中医药的信心和决心。所以我们说这也是一种文化自信,中医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全世界发布这个白皮书,也彰显了中国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

  第四件大事,是推动建立了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这样就形成了多部门合作,上下联动,推动纲要落地、落实这样一种机制和氛围。

  第五件大事,是推动召开了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座谈会。

  盘点了2016年这五大事件,都是划时代的,从这五大事件中可以看出今天中医药发展处在了历史上最好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时期。

  主持人 :闫委员说得特别好,对2016年进行了梳理,刚刚胡委员也把2017年的重点事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总之我们现在迎来了中医药发展的春天。

  一直以来我有一个疑问,作为一个中国人,大家是非常了解中医药的,无论从小时候的学习,特别是在历史课本上,大家都对中医药的发展并不陌生。我们小时候知道扁鹊、张仲景,这是大家非常熟知的中医药名家,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和以前古代的中医有什么区别吗?二位委员怎么看这个问题?

  闫凤英 :我自己的一个想法,不对的地方请胡委员和广大网友指正。

  传统中医主要是诊断方式,望、闻、问、切。把脉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手法,到今天我们看中医,有经验的中医还是先把脉,不问你什么病,通过把脉基本上对你的身体状况就有了基本的了解,那时候没有现代的科技手段。现代的中医结合西方的一些技术,比如说骨伤,原来凭经验治疗,现在骨伤拍片子都会先看看是骨裂还是骨折,也要到医院做基本的化验,比如说血液检查,看看是否有细菌感染或者是病毒感染,这样治疗更有针对性。这是中医方面的一个区别,古时候和我们现在的一个区别。

  在中药方面,主要在四个方面:第一是提取工艺。以前最传统的还是煎煮,就是熬,制剂也比较单调,煮完以后就是药汤,现在有很多现代的提取技术,除水、纯提取,另外还应用了一些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等提取技术,还有树脂提取、膜技术,还有一些酶处理,很多生物技术手段也用在了传统中药药材这方面的提取上。这是一个区别。

  第二是给药技术。古时候比较简单,就是丸、散、膏、丹,我们小时候也还是这样呢,大药丸子吃一个就饱了,而且剂量非常大。现在的剂型非常丰富,我们都知道中成药有颗粒剂、有滴丸、有胶囊,还有缓控释制剂,还有注射剂等等,形式更加多样,而且药的有效剂量没有减,无效的大大减量,这样服用起来方便、便捷,病人的依从性就比较好,这样就可以坚持治疗,效果也更好了。包括口感,像胶囊也没有那么苦了,有一些调味剂校正了它的口感。

  第三是质量标准。古代通过经验鉴别,一些好坏中药都是靠经验来辨别,不要说古代,我在1991年刚毕业的时候,也还从事过一段中药方面的研究。在北菜园仓库中药材,那个时候就是老药工,蒙眼一闻一摸就知道是什么药,而且是不是地道药材,确实是几十年修炼的本事。那时候经常搞这种比赛,把眼蒙住,一人去识别几十种药材,准确率在多长时间内答出,就是通过闻、摸,凭经验,这是老药工的经验。那时候就是现代技术的模型,就是起步,我们搞一个项目老药工经验数据化,这些经验怎么用现代仪器、用数据阐释出来,而不需要这么多年就可以鉴别它。所以在质量标准这方面和检测手段上,古代和现代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第四,从监管方面也更重视安全性。现在中药申报新药必须要把安全评价纳入,必须要做安全性评价,也要纳入GLP管理,只有在GLP中心完成的安全性评价才能被接受。

  所以,我理解在中医和中药这些方面,古代和现代有这些方面的区别。

  主持人 :闫委员是娓娓道来。请胡委员补充。

  胡利民 :闫委员说得非常全面,很细致。我个人理解,中医药包括闫委员提到诊断方法,最重要的是中医药基础理论扎根于中国传统的哲学、中国文化基础上的,我们这么多年发展一直延续下来,积累了很多优秀的东西,这些哲学从文化角度对我们大家和其他学科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还有诊断,运用到了现代的诊断技术,和西医、现代医学几乎是一样的。

  还有治疗,治疗除了传统的丸、散、膏、丹、汤药,还有针灸、推拿、按摩,我们用到了现代很多的治疗方法,诊疗技术更丰富了。

  还有药物,刚才提到的药物剂型更丰富了,提取不是传统的草药一把土一把草了,现在可以把里面很多有用的东西提取出来,做成片剂或者是口服液,甚至做成注射液,所以制剂也现代化了。

  还有,我们叫丸、散、膏、丹,神仙难辨,现在一个草药或者一个制剂对里面的化学成分有什么东西我们大致都可以了解清楚。在国际上,中国的中医药行业这一点也是走在前列的。

  闫凤英 :不仅可以定型,而且可以量化。

  主持人 :我感同身受,前一段时间我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他是业内“鬼手神针”,这样一个大家,他反复说中医针灸的发展必须要定量,必须要标准化。像二位刚才说的提纯技术的发展可以让中医药事业更好的传播出去,这是最终的效果。

  虽然我们的中医药文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但是不得不承认,传播过程当中会困难重重、曲折重重。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遇到了很多的瓶颈,二位觉得中医药现在的发展如何突破这些瓶颈?

  胡利民 :主持人刚才说的石院士,他在针灸方面是国家最好的科学家,他在临床、现代科研方面做得非常好。除了临床上的疗效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以外,治疗中风、痴呆还有高血压,以前针灸这方面没有优势,现在通过实践,针灸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推广到了全国甚至全世界,这是针灸。

  还有我们做现代中药研究,也提到了博士生导师张伯礼院士,他在中药现代化方面一直是引路人或者是指导的一个大家,在针灸中药方面向前前进了一大步。2017年出版了一个专著《中药现代化20年》,从1996到2016年中药在哪些方面现代化了,我们做了一次梳理和总结。确实可以看到很大进步的同时,也像主持人说的,也有很多方面还要继续努力,还有很多不足,和现代科技、现代医学和现代药学研究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像刚才提到的针灸,大夫在选穴的时候,选择哪几个穴位、怎么扎,以前都是凭经验。现在像石院士带着我们把它量化、具体化、规范化,这样便于推广应用。外国人学针灸掌握以后,也可以达到。

  说到针灸,中医药这块的研究更多了,但是像刚才闫委员提到的,现在药材有很多种,成药有上万种,在临床上常用的最重要的方子也有上万,这些方子如何组成更合理,如何应用更方便、更安全,又可以达到非常高的疗效,这块是我们要努力的方面。

  还有制药技术如何提高,传统行业很多小型企业还是沿用传统的制药技术。我们现在提到了工业发展,提到智能化,工业的2.0,现在提到了工业3.0、工业4.0,我们也提出中药也要智能化,走智能制造的道路,这也是近年我们正在做的工作。

  主持人 :闫委员,您的看法呢?

  闫凤英 :胡委员刚才谈的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我想还有一个方面,实际还是中药的质量控制、鉴别方面是尚待攻破的难点。中药不像西药化学成分明确、单一,而且易于定量。中药比较复杂,用现代技术手段研究能够提升它,但是它又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说一个复方的几个药材组成的熬制的药发挥了作用,但是你可能把每一味药单独拿出来,甚至把有效成分提取以后再做它的药效,哪个都没有作用,但是煮在一起却发挥作用了,而且单独用的时候还有负作用。为什么中药讲成“君臣佐使”,它是要匹配的,一味中药,还需要有对应的,就是刚胡委员说的“哲学”,中医是中国的大智慧,这个研究起来难度比较大。如果舍弃了现代中药,又无法舍弃现代的研究手段,这种思维,又无法回答中药作用的原理和机理。比如说在推广层面都有这个问题,西医问的这些问题有的时候特别是传统的中药里面没有回答清楚机理,这是比西药研究更复杂、更困难的一点。

  主持人 :在直播过程当中,有个非常有意思的小故事也想跟二位分享一下。

  2016年是巴西(里约)奥运会,在这届奥运会上,菲尔普斯在4×100米比赛中为美国队拿下一枚金牌,当时大家都知道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却是“中国印子”,一个一个“拔火罐”的印子。您刚才提到的文化自信,其实菲尔普斯也成为了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使者,彰显了中医药文化的自信。同时也向我们说明了很多外国人已经逐渐认同了中医的治疗效果,同时认同了中医药文化。

  我还想问问二位,为了加快中医药发展的步伐,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胡利民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做起来也很难,但是我们必须要做。因为祖先的文化,我们自己的宝贵财富,自己不做谁来做?这是对我们提出的一个考验和挑战。刚才提到的例子非常典型,大家直接一看就看到菲尔普斯典型的“中国印”。在民间,很多人不是医生,简单学完以后也可以用,就给人们提供了很好的防病、治病、保健的方法,这个研究如果利用好的话也非常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医科学院60周年院庆的贺信当中还提到,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确实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主持人 :闫委员有什么观点?

  闫凤英 :刚才说的“菲尔普斯印”,中国运动员其实都有,他们日常也经常用这种方式,在比赛前后缓解(劳累),这就是您说的文化自信的问题。咱们觉得不好看,要遮盖上,而菲尔普斯要在那儿晾着,本身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宣传。菲尔普斯替中国中医药做了一个免费的广告,所以我们要有民族自信。刚才胡委员也谈到了,国外也慢慢地逐步接受,现在中医药已经传播到了183个国家,这些年在中药现代化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说以我们院为例,因为我们天津药物研究院前身就是国家药监局的国家研究院,有60多年的历史,这方面有很多历史积淀,做了很多工作,我列了一下,有这么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出了中药研发创新的理论和创新的模式,建立了传统中药药代动力学理论和整合模型。因为我们院有一个国家药代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所以中药原来没有对它的药代进行系统的研究,药代就是吃进去以后最后在身体里代谢的过程。刚才说中药很传统,没有采用现代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这个工作因为我们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也责无旁贷承担了这个工作,特别是我们院刘昌孝院士,他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他牵头建立了这个技术和模型。

  二是建立了中药创新研发全过程的系列关键技术体系,具体来说是四个方面:一是建立了系统的中药质量研究的创新技术方法;二是建立了中药创新研究的药效、药代和毒理学评价关键技术;三是建立了符合中医理论和中药临床特点的中药临床评价技术方法,仪器没有问题,最终疗效要在临床有科学的平均;四是构建了新药研发到产业化的科学模式以及产业化、工程化集成的关键技术。我们院除了上游研发还有应用型研发,工程化集成这方面的研究,就是它的产品直接推向产业化。很多大品种,耳熟能详的最初都是我们院研发的,比如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里面的药理、药效、药代都是我们做了,后面我从产业角度带来的对经济的影响也可以看出来。

  三是制订了多项国家标准和中药新药技术的指导原则,我们院负责撰写了26项中药新药的技术指南和指导原则,36项新药的标准被收录国家药典和部颁标准的收藏。这是标准方面。

  四是获得了显著的创新成果,我们自主研发的新药达到了41项。

  这些方法、手段、体系、标准的建立,对于中医药走向国际化应该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持人 :闫委员介绍得非常有必要,很严谨,如果今天不做这个直播节目,我们很多“津云”网友并不知道药物研究院在中医药走向世界方面还是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关于中医药走向世界,收看节目的很多网友提出了他们的建议。“津云”网友李先生说:我谈谈自己的看法,他建议可以效仿孔子学院的做法,在国外建造中医大学。国内的医学院校也应该与国外院校加强交流,比如说采取交换生的制度、放宽国外留学生的报考条件、增加留学生的名额等等。先问问胡委员,您在高校工作,“津云”网友李先生建议怎么样?

  胡利民:建议非常好,完全可行。

  主持人:您也介绍一下您所在的这个高校,包括您所掌握的国内中医药的这些高校对于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呢?

  胡利民 :刚才受闫委员的启发,确实提醒我,我们天津中医药大学在这些年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个是中医药的现代化,另一个是国际化。现代化从提取、分离、分析到现代制剂,还有临床,临床很大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中国人能够体会到用了药以后起效,但是说到这个药的疗效向外国人介绍的时候他们会怀疑,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这种中医的印象和直接的体验。

  主持人:我们要非常实事求是地向外外国人证明这个效果。

  胡利民:对,在现代化方面从科研到临床有一系列的工作。

  中医药大学在国内有两方面走在了国内院校前列,中药现代化方面,一个是我们提出了现在新药研发,除了传统的研发方式以外,张伯礼院士带领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法,就是做组分中药,把药材有效活性物质提出来,看活性物质生物效应如何起作用,把这些物质重新借鉴传统的中药复方配伍起来再组成新的药,我们叫现代中药。这个现代中药它的活性物质我们了解了,制剂方式可以现代化,作用机制我们也了解了,这样做成药一方面放心、安全,我们也向西医同道介绍甚至向外国人介绍的时候就会说清楚,他们也可以理解、可以接受,因为都是现代化的语言。

  还有国际化,刚才网友提出了他的建议,国际化方面,确实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我们为什么要做国际化?中国人自己传统的东西国外不理解,也不会要,现在通过分析不是我们非要把中医药推到国际,强行介绍给他们,而是现在世界需要中医药,变成了他们是买方市场,他们有需求。因为什么?因为医疗模式变了,全世界的疾病谱也变了,以前以传染病为主的病现在变成了以慢性病、复杂病,像癌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非常复杂的病,现有的传统疗法和药物达不到需求,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这正是中医药的优势,预防疾病和针对复杂疾病的治疗方面是中医药的优势。这是对疾病谱方面的变化。

  还有医疗模式的变化。医疗模式不光是针对一个生物肌体的人进行治疗,而是要从心理、生理方方面面进行预防,这也是中医药的特色。

  还有全世界都提到的医改问题。不光我们在提医改,全世界都在做医改,他们认为有很多问题不好解决。中医药有很多优势,针灸、拔罐,我们说这些方法是“简便灵验”,这在中国现有环境下,我们用很少的资源,包括很少的经济投入就可以解决很大的问题。国外也认识到了,我们很多优势也展示出来了,所以中医药要走向世界,不光为我们的健康服务,也要为世界人民服务。这也是我们的向往,也是我们的愿望。

  具体做法方面,中医药大学在国际化方面,刚才网友提到的孔子学院的做法,这是我们前些年在世界各地做的。初步了解孔子学院(在全世界)有500多所,还有一种孔子课堂,就是比孔子学院稍微小一点的孔子课堂,(全世界)大概有上千所。我们大学去年在泰国开设了孔子学院,就是叫“中医孔子学院”,也是泰国的第一家中医特色的孔子学院。这么多年来,在基础上已经做了这方面的工作,国内很多院校了解的也是差不多,就是到他那儿开办学院,他们自己招生,我们派老师过去教,连文化传播、技术保健等很多都传播给他们。

  还有我们招收留学生,像天津中医药大学现在在校的留学生,包括有长期的学历生还有短期来的短期团组,每年大概有2000人。有的来学医的、有的来学药的,很多回去是当大夫的,这也是推广中医药文化,包括科学技术一个重要的路子,这是学生。

  另外,我们现在还做了远程的培训,他们来不了,我们搞远程的培训师资。国内有一些开设中医药院校的,他的教育方式跟国内有些还是不一样的,我们给他们培训师资。张伯礼院士是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高等医学教育方面的主任,他带领我们在做国际中医药教育、本科教育的标准,将来国际上中医药应该培训到什么程度,我们提标准,再推广到几十个国家。现在我们正在做教材,他们不仅过来学,我们也派出人员教。

  还有科研方面,我们跟国际上交流也非常广泛。目前我 们跟国际上80多个国家有医疗合作,也有科研合作,比如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我们还跟意大利有一个科技部的中医药联合实验室,就是做中医、中药现代研究和国际推广这块的。

  另外,通过国际推广,对我们产业也非常重要。我们的产品到国外销售的时候,如何让他们理解,如何让他们认识、接受,我们要从教育方面给予支持,给予支撑。

  主持人 :胡委员刚刚说的我有非常多的切身感受,特别是我们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之后,有很多的国外留学生选择到中国学习中医药,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们,同时我们在中医药产业发展方面也跟这些国家做了深入的交流。接下来想问闫委员,您觉得我们现在发展中医药对于推动天津经济发展会有哪些促进作用?

  闫凤英 :首先以我们院作为一个例子,这些数据可以说明问题。我们院成立60年来,自主研发获得新药41项,全部都产业化了,形成的销售额过亿的品种有8个,过10个亿的品种有1个,过7个亿的品种有1个,3年直接经济效益73.7亿元,累计销售额是214.7亿元。仅仅从我们院的数据就可以看出,它对经济的拉动和影响。

  还有天津市的一个数据,中药工业总产值在2014年达到339.2亿元,这只是中药的,超过全市制药行业工业总产值的50%,同时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位居第五,天津中医药应该说是走在我们全国前列的。这还是2014年之前的数据。

  2016年是里程碑式的一年,出台了很多政策,包括立法,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的重视,而且还有指导要求: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际上中药对于西药来说也有它的独特优势,比如说治未病,要预防为主,保健养生,这个西药就不太合适了。还有一些慢性病,长期要服药,慢性病的治疗、调理,包括康复,比如说手术结果没有达到一定的效果,需要一个长期的康复阶段,这些需求我想都需要不断地得到满足,人们对于医疗的需求越来越高了,从原来单纯救治逐渐过渡到保健康复,不是以出院为主,要身体真正恢复正常,这和大健康又结合在一起了。

  我们国家发展战略从健康方面来讲有非常宏大的目标,这也预示着未来中医药产业对经济的拉动越来越明显。

  主持人 :今天跟二位委员聊了很多中医药发展方面的话题,虽然节目即将结束,但是依然意犹未尽。结尾的时候跟二位分享一下,2017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访问瑞士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向他们赠送了针灸铜人像。作为中国人看到这个新闻就会产生强大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也彰显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和文化。回到我们的话题,中医药处于什么样的阶段,毋庸置疑我们迎来了春天,走向了非常好的阶段,也希望中医药越走越好。

  感谢二位委员作客我们的节目,也感谢各位网友守候在客户端一直收看我们的节目。本场直播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下一场的节目将在1月25日上午11:30直播,欢迎各位网友打开“津云”客户端收看,和代表、委员聊建议。各位网友,再见!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