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推进京津冀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陈卫东 编辑:侯静 2018-03-01 16:11:00

内容提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绿色发展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社会发展与环境治理相统一的重要体现。当前京津冀绿色发展虽然成效显著,环境得到有效治理,但生产与消费的碳转移的矛盾、资源禀赋与环境容量空间的差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引发的不协调的问题,对京津冀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使得京津冀地区绿色协同发展显得十分必要。

  天津北方网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绿色发展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社会发展与环境治理相统一的重要体现。当前京津冀绿色发展虽然成效显著,环境得到有效治理,但生产与消费的碳转移的矛盾、资源禀赋与环境容量空间的差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引发的不协调的问题,对京津冀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使得京津冀地区绿色协同发展显得十分必要。

  其一,协同优化京津冀产业定位。产业结构是资源要素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组合状态,从绿色产业发展来看,京津冀产业聚集度、布局和形态要与该区域的环境空间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一是京津冀产业聚集定位与城市功能相适应。首都北京突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个核心功能中心,雄安新区产业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有效控制人口规模,增强区域人口均衡分布,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要求,发展企业总部经济、高科技产业孵化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天津滨海新区发展先进制造业、海洋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等产业,一方面承接孵化北京、雄安新区提供的高新技术创新成果,加速新区产业配套和产业规模形成。另一方面,向河北辐射滨海新区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的塑料制品产业等,辐射带动河北产业升级。

  其二,协同推进京津冀工业绿色化。一是加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和引进消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以及重点工艺流程进行技术改造。二是协同提高工业生产部门的资源环境绩效。要协调平衡生产要素、土地、交通运输、城市环境空间等资源的关系,优化京津冀社会资源配置结构,加快发展全要素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三是构建生产、消费一体化的环境污染控制体系,控制由生产向消费的碳泄漏,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安全、能耗、水耗、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标准,重点是京津冀降低生产、流通、消费中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四是提高终端产品的绿色低碳水平。构建绿色生产平台,完善绿色工艺,构建产品绿色评价标准。

  其三,协同发展京津冀绿色新兴产业。发展绿色产业是降低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及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的有效途经。一是推动节能产业发展。加大节能关键和共性技术、装备与部件研发和攻关力度,重点攻克低品位余热发电、高效节能电机、高性能隔热材料、中低浓度瓦斯利用等量大面广的节能技术和装备。促进成熟的技术、装备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二是构建京津冀一体化的城市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加强“城市矿产”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完善以城市社区和乡村分类回收站和专业回收体系。三是发展风能发电、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低碳清洁的绿色能源产业建立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的技术指标体系。四是发展污水处理、大气治理、重金属污染处理等环保产业。以及与绿色发展相关的电子技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海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其四,协同推进京津冀社会生活绿色化。绿色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涉及到从政府到一般社会成员的全方位参与、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领域资源要素的全过程的协同。一是社会成员自发自觉开展环保行动。当下京津冀一些地方绿色发展之所以缓慢是因为政府唱独角戏、社会公众参与意识不强,绿色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各个主体共同来推动。不断增强社会组织、公众参与意识,实现社会成员由“被”治理到共治理的转变。把个人或单位的生态文明道德规范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框架,增强自觉履行生态制度的自觉性,通过形式多样、公开透明的环境信息,吸引公众参与。二是强化生活方式绿色化。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践行绿色消费。倡导绿色饮食,推广绿色服装。鼓励研发和推广环境友好型的服装及服装材料、染料、助剂、洗涤剂及干洗剂。倡导绿色居住。加强建筑物的绿色化改造,推进生态建筑工程建设,鼓励公众购买绿色家具和环保建材产品、绿色建筑等。鼓励绿色出行,鼓励公众积极使用环保汽车。加强京津冀出行交通网络的深度融合,构建京津冀半小时通勤交通网。完善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建设体系,加快京津冀高速公路、高铁网建设,推进京津冀交通一卡通,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和水平;着力推进政策对接、执法协同、标准统一和港口等资源的共享。

  其五,协同推进京津冀产业布局和环境空间容量之间的适应。产业规划布局不合理是造成环境空间容量(碳排放空间、水污染排放空间、固体垃圾排放空间等)减少、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产业总排放量的累加效应制约着该区域的环境容量。京津冀产业布局应体现党中央提出的生态环境优先的要求,宏观、综合管控环境容量。在产业规划的时候首先考虑环境空间容量对产业布局的影响,根据环境承载力和再生能力,规划布局产业规模和类型。一是按照国家环保法、环评法等相关环保法规对京津冀环境容量空间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充分考虑环境容量对产业规划总量的约束,避免环境评价和产业规划脱节,保证京津冀产业绿色协同发展。二是在总量约束下,分门别类划定各类产业污染排放红线。三是加强对区域环境空间变化的监督与控制,实时跟踪掌握环境污染情况。四是协同对重大经济技术政策进行环境效率评估。五是加强京津冀区域环境联防联控,构建全社会、全要素、全过程的环境协同治理机制。京津冀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环境治理互联互通的共享机制,建立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河流污染监管和治理的协商机制。构建生态环境跨区域治理的协调机构,如建立起跨区域的环境治理专项委员会、联合出台统一的法规、政策等。建立京津冀绿色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设立市长联席会议,加强对绿色发展和环境治理的协同力度。加大对相关水系、河道下游的污染物排放环境监督、治理;设立水污染专项治理工程,有针对性地对白洋淀、海河、潮白河等河道污染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建立京津冀通用的生态资源消耗补偿机制,出台统一的生态补偿标准,推进排污权、碳排放权、煤炭消费指标等在内的生态权益交易。六是完善以城市道路、河道、自然湿地为依托的层次分明的绿色空间。构建北京-天津-雄安新区绿色生态廊道景观带。依托京津冀丰富的河岸绿地、河流、湖泊、湿地等资源条件,以北京-天津-雄安新区三角形为轴线,规划绿色廊道(水道、林地、骑车道)形成中心城区与郊区通联的绿色廊道网络;建设湿地生态公园,利用成片的树林、水域等生态环境,开辟生态公园,为鸟类特别是水鸟的栖息、繁衍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保护丰富城市的景观、植被、种群。打通城乡生态空间,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生态走廊;构建京津冀一体化的绿道系统。(天津大学陈卫东)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