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4月24日,津云新闻记者从天津市大肠癌筛查项目总结会获悉,6年来,天津市完成了大肠癌筛查项目,筛查人数达到426万,成功将2.6万人拦在癌前,形成了具有天津特色的慢性病防控精品模式,有效保护了广大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提高大肠癌早诊早治率,天津市自2012年起,以三年为一周期,按照40到50岁,50到60岁,60到74岁三个年龄段,每年一个年龄段的适龄人群在全市16个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大肠癌高危因素问卷”,领取大便潜血检测试纸自行化验,问卷和(或)便潜血阳性的人群,列入高危人群,建议接受全结肠镜检查。
截至2017年底,天津市已圆满完成两个周期的筛查工作,完成大肠癌高危因素问卷调查426万人次,便潜血检查335万人次,随访53.6万人次,筛查出大肠癌高危人群20.2万,其中7.8万人次接受了肠镜检查,筛查发现肠道息肉患者2.6 万例,通过及时规范的治疗,阻断肠道息肉恶变,成功将这部分人群拦在癌前,切实保护了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2018年,天津对将60到74岁常住居民进行筛查,预计本次筛查 80万人。
津云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共设置了30个肠镜检查定点医疗机构,通过项目的顺利实施,提升了天津市全结肠镜检查水平及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临床治疗水平,促进了医院和学科发展,实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态势。
从6年来的筛查数据分析发现,大肠癌高危因素问卷阳性的人群接受肠镜检查后,发现肠道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便潜血阳性的人群。高危因素问卷中,有慢性腹泻病史、便秘史、粘液血便史的人群,肠镜检出阳性率居高。其中,粘液血便史与大肠癌发病关系最为密切。
今后,天津市还将继续以大肠癌早期筛查、预防和控制大肠癌高危因素为切入点,进一步强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把握好各个重点环节的衔接,确保筛查工作高质量实施,将筛查项目作为践行健康中国、健康天津建设的重要举措,不断深化和完善。同时,引导百姓增强防病意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癌症防治良好氛围。(津云新闻记者赵颖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