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深圳蛇口,四十不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劳韵霏 编辑:霍艳华 2018-05-22 07:54:00

内容提要:1979年,一道光射向蛇口,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在广东深圳蛇口打响,改革开放的生命线就此打开……

  1979年,一道光射向蛇口,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在广东深圳蛇口打响,改革开放的生命线就此打开。

  40年,沧海桑田,时代巨变。

  如今的蛇口四十不惑,历经40年的风雨飘摇,在岁月变迁中破茧成蝶,从一片贫瘠与破落,历经几番巨变,已然变身国际化的海滨城市。

如今的蛇口

  经历过辉煌与沉寂的蛇口,2015年,与前海一起觅得自贸区的风口,再次登上中国改革开放舞台的前沿。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将回眸的落点投射到蛇口,40年的岁月变迁,改革开放给了这座曾经的小渔村怎样的改变?

  蛇口的前世与今生

  5月12日,深圳蛇口兴华路6号。

  几栋灰白相间的办公楼聚集一处,这里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南海意库的所在地,看着并不显眼,与周围的建筑没什么区别,但楼身上“SANYO”的红色标识却格外醒目。

现在的意库,三洋牌子还在

  三洋公司设立于1983年10月,是三洋集团中作为独资企业在中国的第一家公司。上世纪80年代,几乎第一批来深圳发展的年轻人,都选择到三洋公司上班,在那个汽车并不普及的年代里,一个个三洋人就这样骑着单车上下班。早晨,成群结队的打工妹,穿着清一色的工作服,走进车间,这是电视剧《外来妹》中的场景,也是昔日三洋厂房的真实写照。

  二十一世纪初,三洋公司搬离蛇口,并逐步被收购,从蛇口人的视线中离开。三洋公司在蛇口已经成为历史,但三洋的标识却被作为历史风貌保留下来,注视着蛇口的过去与未来。

  40年,沧海桑田,时代巨变。不惑之年的蛇口已然从当年的小渔村变身成高楼林立的国际化海滨城市。

  林小静是改革开放之后招商局蛇口工业区的第一批职工,在蛇口工作了30年,站在蛇口街头,在脑海中捕捉40年前的记忆,55岁的林小静百感交集,时光荏苒,蛇口点点滴滴的变化都在林小静的记忆中。

当年的林小静(左)和如今的林小静(右)

  “1979年我高中毕业,爸爸在蛇口船厂工作,我在香港学过打字,就得到了在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建设指挥部文印室担任打字员的机会。”林小静出生在深圳南头,随爸妈一家人来到蛇口,刚来这里时,蛇口只是一块弹丸之地,当时流传一句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

70年代的蛇口

  林小静用“荒山野岭”来形容当年的蛇口,“全家人最开始住在木棚里,一场台风把木棚全掀了,再盖起砖瓦房,一家7口人住在3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林小静记得,当年的蛇口只有两三千人,分成7个自然村,当地的居民以种田和打渔、养蚝为生,村里没有自来水,只能每天挑水生活,经常会停电,煤油灯是每家必备的,吃饭穿衣凭票,想吃肉要一大早去排队凭票购买。在林小静的记忆中,当年的蛇口,从南到北,半个多小时就能走到,村周围是海,几条小河穿行在村边,涨潮的时候,海水会淹没村里的泥泞小路。贫穷、落后是这个小镇的基调,大部分村民过着“日出而渔,日落而息”的生活。

  40年后的今天,曾经的小渔村变成了如今现代化的城市,曾经的木棚房如今已是高楼林立,曾经的泥泞土路变成了现在的宽阔街道……

80年代时间就是金钱标语

如今时间就是金钱标语

  深圳蛇口时间广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大金字标语牌熠熠生辉。这是蛇口改革开放的口号,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这一声呐喊冲破思想禁锢,直叩人心。如今,这个口号依然屹立,已然成为蛇口的符号。

东滨路

  东滨路曾是蛇口工业区指挥部原址,曾经,走进东滨路就能看到“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几个大字。如今,在同一地点,崭新的大门伫立着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牌子,作为蛇口的门户,这个大门仿佛在告诉着人们,一个全新的蛇口已经诞生。

  水湾村曾是蛇口的一个自然村,被称为”改革开放第一村“,当年为了支持蛇口工业区的发展,水湾村曾经在土地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四十年间,蛇口工业区已变成繁荣的都市,水湾村也变成了荔园小区,每家每户都住进平均120平方米左右的小洋楼。

现在的海上世界

  海上世界更是蛇口的标志,当年的“明华轮”早已旧貌换新颜,这座万吨游轮是蛇口的窗口,也是蛇口人的“成长记忆”。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成长的“海上世界”,如今承载了新的历史使命,成为这座国际化海滨城区的标志。

  破茧成蝶的故事

  蛇口这座小渔村的变化,从那一声春雷开始。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在蛇口炸响,蛇口轰然响起填海建港的开山炮,蛇口成为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特区、改革开放的“第一窗口”,一场改革由此发端,无数突破旧有陈腐观念与体制的举措喷薄而出,辐射全国。

东角头开发第一爆

  1979年初,蛇口工业区正式创办,这座小渔村忽然热闹起来。

  当时的招商局工业区建设指挥部是8栋向蚝民征集来的黄色平房里,工作人员常常加班,晚上停电,就用发电机发电。

  就在这8栋平房里,蛇口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码头现、高楼起、凤飞来、百业兴,蛇口一马当先,这2.14平方公里的蛇口工业区,成了中国改革开放最早的“试管”,在短短几年时间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众多“第一个”从蛇口涌出,缔造了一个个经济奇迹。

  就在蛇口开发区筹建半年后,深圳特区在1980年8月正式成立。春天的气息,从南海边画就的这个小圆圈里弥漫出来。

  深圳的迅猛发展吸引了曾经逃离蛇口的人回归。何显龙是地道的蛇口人,和林小静是高中同学,上世纪80年代,何显龙去了香港,他做过服装、卖过油漆、修过船。改革开放给了深圳翻天覆地的变化,1996年,何显龙回到深圳,在深圳开了家制造行业公司。他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到家乡。

  下海更是改革开放的关键字。当年,蛇口轰然响起填海建港的开山炮,大李就是开山炮的见证人,他在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港务局工作多年,在下海潮的推动下,大李给了自己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开了自己的工程公司,上世纪90年代,在深圳人均月收入不足千元的情况下,大李每年能挣到100万元。

  唤醒深圳先行一步,竞逐世界潮流。蛇口这个小渔村向大都市蝶变的生动故事,演绎着改革开放的奇迹。

  四十不惑继续出发

  蛇口,既是个名称,更是个符号;既是片地域,更是段历史。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是创造一段新的历史。

  1979年,深圳蛇口一声炮响拉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30多年后,在与蛇口一山之隔的前海,一片刚刚完成填海的泥泞滩涂上,新一轮改革开放打开了更加波澜壮阔的画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蛇口再次承载了中国新一轮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使命。

  2009年,蛇口启动600亿再造工程,从曾经的老工业区转型为高科技、服务的发展定位。

  2015年4月,蛇口与前海一并入围广东自贸区。其综合服务、航运物流等方面的优势也将与前海合作区的金融、信息等产业有机结合,实现叠加,完善自贸试验区产业体系,提升自贸区和珠三角整体竞争力,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再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018年4月27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即传来佳音,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公布了自贸区挂牌三年来的改革创新成果。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前海蛇口片区已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数358项,即平均3天左右就推出一项。

  四十而不惑,不惑而心定,在经历了破茧成蝶的变化后,蛇口更加坚定,承担起中国新一轮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使命。

  目前,前海蛇口面临着在新时代如何深化改革开放的问题,立足“改革开放再出发”新起点,把自贸区建设质量提升到新高度,推动前海蛇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的对外开放格局,走在全国最前列。

  40年风雷激荡,改革发展浪潮风起云涌,不变的是改革者以及这座城市的理想主义情怀和永葆青春的不息梦想。在广东自贸区前海蛇口片区,新的梦想也正在启航。

  四十不惑的蛇口,还在续写着更为动人的新篇章。(津云新闻记者劳韵霏)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