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过端午习俗侧重不同:一座城容入四面风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新报任悦 李海燕 编辑:侯静 2018-06-18 09:28:16

内容提要:我国各地都保留着独具特色的过端午的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悬艾叶菖蒲、挂荷包、佩“五毒”装饰等,已成为普遍流行的过节风俗。

  天津北方网讯: 艾香、粽甜、果鲜、花艳的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国各地都保留着独具特色的过端午的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悬艾叶菖蒲、挂荷包、佩“五毒”装饰等,已成为普遍流行的过节风俗。

  天津,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移民型”城市。当年,众多安徽、江浙一带的将士来到这个“天子渡口”驻守,盛行于南方的端午节文化被带到了这里。根据生活环境特点,天津人又在过端午的形式上有不同的侧重。

  今年端午节来临之际,新报记者深入蓟州、汉沽、静海等地,了解当地居民还在传承怎样的端午文化与节日情趣。

  蓟州:

  桑园里的甜蜜

  节日里的亲情

  常年致力于蓟州民俗文化搜集整理的丁连举先生,说起当地的端午节,那真是“一套一套的”。

  丁先生说着一口地道的家乡话,管端午节叫“五月五”或“五单五”。他说:“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不论民间还是官方,都是吉月吉日,但只有五月五这个节日,过去认为是恶月恶日,这与夏商周三代时夏至驱邪避毒的活动有关。端午节是一个避毒保健节,后来演化成爱国节和孝道节了。”

  现在,蓟州的居民过端午,还是保持着门上插艾蒿以避邪的习俗。端午节插艾的风俗与黄巢有关。传说黄巢造反攻打一个城池,为了报答一个救过他命的老人,就告诉老人,如果他打进城,恩人可采来艾蒿悬挂于家门之上,就能免灾。老人听罢,回家去将此事告诉亲友,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纷纷采来艾蒿悬挂于家门之上。三日后此城果然被黄巢攻破,黄巢军队见到百姓家门上有艾蒿插挂的,就不进此家之门。此日正是端午节,后来就留下了插艾的风俗。过去蓟州区家家户户的菜园或院子内多长有艾蒿,但如今,农家则很少见到艾蒿了。不过这个习俗还有保留。

  据丁连举先生说:晋时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一直流传下来。在蓟州,粽子以苇叶包裹,多用糯米和红枣为原料。说起包粽子的苇叶,还有一个故事——在蓟州下营镇苦梨峪村东,金扇子山北坡上有一片芦苇塘,过去曾是一个小坑塘。当地一直有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可是,以前当地没有芦苇,包粽子总得跑几十里路,到山外去打苇叶或买苇叶。附近住有一家王姓村民,从山外找来芦苇穗做种子,撒在了这个小坑塘内。后来,这里就长起了茂密的芦苇,村里人包粽子,就不用到山外去打苇叶了。

  过去,蓟州区还有端午节佩香囊的习俗,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衔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还要给小孩子佩带五毒饰品,即蜈蚣、蝎子、老疥(癞蛤蟆)等小物件,多用桃木制作,取以毒攻毒之意,保小孩子不得病。只是现在会做的不多了。

  丁先生说:蓟州山上有很多三五百年的桑树,桑葚也是端午时节的应季食品,有黑、白两种,营养很丰富。传统相声里对于五月节食物的描述:“黑擦擦桑葚儿一盘,白桑葚儿一盘,带把儿甜樱桃一蒲包,山樱桃一蒲包,大杏儿一百……”到端午节,正是到蓟州旅游的好季节,各种水果正当时,采上些水果,吃上顿农家饭,再来几个粽子,生活的甜蜜都在这里了。“端午节成为法定假日,也给蓟州区的旅游带来了更多利好,更需要开发当地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景色加文化,才能更有吸引力和生命力。”丁先生感慨道。

  汉沽:

  万顷苇塘飘香

  百年豪气犹存

  滨海新区的汉沽地处渤海湾入海口,蓟运河从此流过,初夏时节芦苇正长得茂盛。

  丰富的芦苇资源,在当地人眼中,不仅仅是诗意,更是财富。每到端午节,正是收获的季节。

  天津政协口述史研究会的研究员李瑞林先生说,汉沽的芦苇特别有故事。每到端午前后,很多汉沽人会去打苇叶拿到市场上卖,供人们包粽子使用。汉沽的水域边上,有超过8万顷芦苇。因为独特的地域特点,水面潮起潮落,芦苇地保持干湿适度,所以长势非常好,叶子又大又长,用来做粽子的“外包装”再好不过。可别以为这叶子只能包粽子,当地人把芦苇叫做“铁杆儿庄稼”,用来织席、编蒌甚至是用做盖房的材料。芦苇根系繁密,能产生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芦苇塘里的螃蟹长得又肥又大。

  有一首描写粽子的歪诗——生在江南地界,来到塞北幽州,本想金盏配玉瓯,谁知拿我胡诌,内有红娘陪伴,外有锦被蒙头……这说明,这种又甜又黏,以江米为主要原料的食物,本是江南的特产,它怎么来到当年在“塞北幽州”边上的天津呢?

  李瑞林介绍说:公元1405年,明朝兵部册封浙江人邵益谦率1200名将士来到京东(现在的汉沽营城一带)驻防,于家堡、陈家堡就是那个年代的驻防地。这些江浙一带的将士,就把南方的食物和习俗带到了天津。

  不过,粽子这种东西,在汉沽这地方,后来就“不穿衣服”了,变成了汉沽人更喜欢的切糕。这是因为汉沽人干的多是晒盐、挖沟之类的重体力活儿,而且习武之人很多,小小的粽子满足不了他们的食量,还得剥去外皮,实在费劲。于是,当地人就用与粽子相同的原料,做成大块儿的切糕,这样吃着省事又过瘾。所以,吃切糕成了汉沽人过节的一大特色,当然,这种食品已经不是节令食品了,啥时候都能吃。

  静海:节日里的仪式感 满满的幸福期许

  王敬模先生退休前是静海区地方志办公室的主任,据他介绍:静海的端午节主要也是吃粽子,还有不少人家门悬艾叶、菖蒲,就是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或悬于堂中。除此之外,静海人还有在这时洒扫庭除的习俗。据记载,因为静海有比较广阔的水域,所以赛龙舟也是比较重要的节日活动,只是近年来这类活动很少举行了。

  王敬模说:过端午时,有的人家讲究吃鸡蛋,也有的用柳叶水洗脸、洗眼,寓意明目祈福。还有人家在门上挂葫芦,也有的给小孩子背个老虎耷拉,这种布艺制品用五色丝线缝制,内部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等辛香草药填充,在夏日可起到驱虫避瘟作用。老静海人还吃过一种食品叫“五毒饼”,是用模子刻好后蒸烤出来的。模子形状不一,里面刻有五毒图案。五毒饼也曾是端午节走亲访友互相馈赠的常见礼物,目前几乎绝迹。

  一条大运河,成全了天津的独特文化。当年,很多南方商人通过运河贸易,把南方文化带到天津。端午节这个兴起于南方的节日,之所以能在北方扎根,主要还是大运河贸易交际的结果,南北文化在这里交汇,不同地域的人在这里繁衍发展,也让不同的文化交融,形成了天津多元化民俗的特点。(津云新闻编辑侯静)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