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10位志愿者结束在莫高窟的学习和工作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人民日报 编辑:张麒麟 2018-06-19 16:32:51

        
        

  日前,首批10名来自各地的“敦煌文化守望者”,结束了在敦煌研究院的学习和工作。6周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于敦煌和莫高窟还知之不多,现在,这段在敦煌讲壁画的日子已成为他们一生中难忘的经历。

  教师、设计师和企业高管,志愿者们来自各行各业

  “敦煌文化守望者”文化公益项目,去年10月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联合发起,由甘肃鸿文敦煌艺术研修中心、上海名道文化发展中心共同承办,在全球范围内招募并组织志愿者,参与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和文化传承。

  “项目自申请阶段就收到了许多来自中外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申请信,经过初选材料评审阶段后,邀请上海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成员单位的专家对候选人进行打分,产生复选名单。”上海名道文化发展中心项目总监傅博说。

  敦煌研究院科研处副处长范泉介绍,研究院组织专家对志愿者进行评审,并将官方公众号收集的大众支持数据作为参考,产生首批10名“敦煌文化守望者”,于今年5月1日在敦煌研究院开始为期6周的学习和以讲解壁画为主的志愿服务。

  这10名志愿者中既有退休教师、在校学生,也有设计师、策展人、企业高管,他们在讲解过程中结合各自专长,实现了敦煌研究院的专业需求与志愿者能力的精准匹配,进而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与创新。

  牛佳耕是前渣打集团常务首席信贷官,他原本以为来敦煌是学习:“只是来听听课,有可能的话上岗讲一下”,没想到迎接他的是高密度的学习和切切实实的讲解任务。

  孟庆芝是北京一所中学的退休教师,小时候看过的以敦煌壁画为素材创作的舞剧《丝路花雨》一直留在她心里。“这次亲眼来看见了敦煌的壁画和洞窟,莫高窟的美变得具体了。”

  为了了解学生们对敦煌的熟悉程度,孟庆芝来之前做了个调查,调查对象是她所在学校的初二和高二学生。在收回的594份有效问卷中,对敦煌所知甚少的是116人,占到总数的19.5%。454人从书本上知道敦煌,也比较想了解敦煌,占总数的76.4%,而去过敦煌、有所了解的只有24人。

  另一位志愿者赵宇,来敦煌前还是别人眼中的物联网专家。作为博世物联设备及解决方案亚太区总监,他是标准的理工男。在莫高窟上岗以后,却被有的游客认为是莫高窟的老讲解。

  保护措施、历史沿革,学习内容丰富多彩

  每个洞窟都是新的,志愿者们需要记住最基本的信息,包括洞窟年代、谁来开凿、供养人是谁,以及与当时周边的关系……

  “培训很严格,每天上午、下午我们都去看洞窟。老师现场讲解,我们录音。一天下来走得腰酸腿痛,晚上吃完饭还要听录音和做笔记,每天要忙到凌晨1点多。”牛佳耕说。

  对牛佳耕来说,一开始的挑战是把洞窟完整讲下来。后来变成如何管理讲解时间、更加有效服务游客。几次正式讲解后,他熟悉了这个过程,又开始挑战英文讲解:“我买了相关书籍,掌握了英文专有名词,经过短时间的努力,通过了英文讲解员的考核。”

  刚开始学习时,赵宇会对洞窟做一些重点内容和词汇的整理,后期熟练掌握之后,他的讲解开始有了个人特点:“我会做整体的讲解对比,比如说隋朝、唐朝、北朝的风格都不一样,我会用自己的逻辑串起来说。”

  赵宇说,莫高窟目前的预防性保护基础很好,在全国范围内或许都是领先的,现在要做的就是在一个更细分的应用上做叠加,通过监测,更好地预防因颗粒物浓度升高而对壁画塑像造成损伤。

  通过和莫高窟监测中心负责人接触,赵宇了解到敦煌研究院在洞窟温湿度、二氧化碳监测方面,基本已经实现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监测预警,他也知道了监测中心对于颗粒物监测的需求,下一步他想要为敦煌研究院设计一套颗粒物浓度监测的预警系统。

  “希望能以公益形式实现这个项目。为莫高窟保护做点事,这就是我的心愿。”赵宇说。

  牛佳耕考虑的落脚点是向海外华人、外国人传播敦煌和莫高窟文化:“他们很多人应该像我之前一样,知道概念却并不知道详情。如果莫高窟面向海外展览,我还要去做志愿者。”

  “传播和传承优秀文化遗产,是老师的责任。校领导让我回去以后给孩子们做关于敦煌的讲座,下一步还在计划组织学生们走进莫高窟。”孟庆芝说。

  脱口秀、漫画和音频,文化传播的方式愈发多元

  在志愿者们眼中,敦煌研究院的研究者们是莫高窟最长情的守护者。

  在“敦煌文化守望者”10位成员的声音专辑中,赵宇分享了一个老一辈研究院人全员上阵修建水电站的故事,这些研究者们肩扛手提,自己动手想要解决照明问题,尽管“灯泡只亮了一会儿”,但是中间的坚持却让人心生希望。

  “从研究院的老师身上,我看到了敦煌人的专业和敬业。”孟庆芝说。

  带着对一代代敦煌守护者的敬意,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敦煌。

  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生谢焕也在思考她的定位。“实际上每个群体对莫高窟文化的感知和兴趣点是不一样的,我希望站在游客游览莫高窟的心理角度,去掉固化的标签,提升莫高窟文化的传播效率。”

  为此,谢焕设计了一套覆盖线上线下的调查问卷,累计有1000多份,调查群体涵盖老年人、中年人和青年学生。通过做分析,她希望得出的结果对敦煌研究有所帮助。

  除了他们,还有来自上海的策展人罗依尔在敦煌学院内首次开讲艺术脱口秀《莫高情报局》,博得观众的一致好评;设计师张平带领小组设计出关于飞天的漫画,用更活泼的形式让年轻人接触莫高窟文化;武汉大学研究生刘鑫制作了7集音频节目《守望电台》,挖掘莫高窟发展历程中一个个建造和修缮洞窟的小故事,用声音记录敦煌文化。

  40多天的时间一晃而过,交回象征着讲解员身份的钥匙,志愿者们离开了敦煌,但是这仅仅是个开始:“首期‘敦煌文化守望者’派遣计划结束了,但敦煌却会永远留在你们的心中,并会不断发酵,影响你们和你们周围的人……”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说。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