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绿色发展:一场“拔钉子”“啃骨头”的绿色革命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日报张立平 耿堃 周志强 李艳辉 编辑:侯静 2018-07-15 07:32:00

内容提要:2017年,一场“环保风暴”疾风厉势,前所未有。群众最直观的感受是:雾霾天少了,蓝天白云多了,“呼吸之痛”得到缓解。有“同感”的还有我市的农产名品──沙窝萝卜,全年重污染天气比2016年减少26天,光照充足了,小沙窝村的萝卜又恢复到青绿可人、味道甘甜,价格比前年足足翻了一番。农户增收,心里也甜。

  天津北方网讯:蓝天白云是什么味道?西青区辛口镇小沙窝村的农户告诉你:甜的!

  2017年,一场“环保风暴”疾风厉势,前所未有。群众最直观的感受是:雾霾天少了,蓝天白云多了,“呼吸之痛”得到缓解。有“同感”的还有我市的农产名品──沙窝萝卜,全年重污染天气比2016年减少26天,光照充足了,小沙窝村的萝卜又恢复到青绿可人、味道甘甜,价格比前年足足翻了一番。农户增收,心里也甜。

  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幸福生活。绿色发展带来的,是人们切切实实的获得感。

  对于西青区来说,绿色发展也意味着转型转向、“刮骨疗毒”的阵痛。

  西青区是环城四区之一,位处天津市中心城区西侧,全区总面积57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市内六区面积之和的三倍有余。近有近的优势,得中心城区发展辐射之便,同时土地、水等自然资源丰富,经济承载力强,西青区迅速成长为我市经济强区。近也有近的挑战,近年来,各类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成为永续发展的“拦路虎”“灰犀牛”。对于西青区来说,既要治理扬尘、废气、噪音、生活垃圾等“中心城区型”的环境问题,又要治理工业排放、农业养殖、河湖水体等市郊的环境问题,可谓“压力叠加”。重化工污染、工业园围城、“散乱污”聚集、村镇卫生条件恶化等等,成为西青区在环境治理中无可回避的难点和焦点。

  发展转型,刻不容缓。理念更新,更有决心。西青区忍痛挥刀,自我革命,以铁的意志和铁的担当,走向绿色发展的新生之路。

  这里面的故事,有甘甜,也有酸涩;有疼痛,更有希望。在实践中,新发展理念稳稳扎下深深的根。

  一座化工城的“绿色”革命

  年近五旬,展秀臣的人生不得不面临新的未知。长城化工厂关停的消息传来,他内心的失落难以名状。从一名普通工人到公司股东,经过20年打拼,他成了村里最先富起来的那批人。没想到年岁大了,全家赖以生活的“饭碗”却保不住了。

  几年前,与展秀臣同样境遇的还有镇上数千名农民。那时候,西青区张家窝镇经历的是一番痛苦的挣扎。

  据镇里一些老人讲,张家窝镇发展化工产业至少有三四十年的历史,全镇40平方公里的地界,驻扎着十几家化工厂。长城化工、染分化工、西琉城化工,从镇办企业到股份制公司,再到后来,蓝星、一石化、二石化等央企、国企也加入进来了。

  “热闹得不得了!全国各地的客商拿着现金排队等货。”采访中,镇党委成员、主管全镇环保工作的张立军对记者坦言。

  村民富了。长城化工厂坐落在西琉城村,吸纳了村里百余村民进厂打工,一个月三五千元的收入,在20年前的农村,这样的数字令人咂舌。逢年过节,厂里发放的食品、生活用品也让人们羡慕不已。

  然而问题也来了。热火朝天的车间内外,空气中飘散着一股酸酸的味道。孩子们不懂,每当这股味道袭来,他们都会猛吸上几口,“还挺好闻的”。

  后来,废物、废水、废气排放超出了环境所能承载的范围,一些真正有实力、有发展的大项目、大公司不来了。眼看着昔日清清的河水变了颜色,一向熟悉的绿水蓝天不见了,村民也颇有怨言。

  “产生了财富,但造成了污染,最后还是等于零。”张立军说,自从镇党委、政府算清了这笔环保账,就下定决心“割肉”,最大的动作是──关停镇上所有化工厂。 

  最大的挑战是政府税收减少。当时,镇上的化工企业经营状况都不错,有的企业是全国前三,有的是在某些产品上具有全国定价权,比如蓝星公司,在最辉煌的时候,一年的纳税额达到12亿元。

  环保攻坚,这是一场硬仗。

  “做起来很难,一些企业不愿意关。”西青区环保局污染防治科科长黄江月说,“没办法,我们对企业周边空气进行采样,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对污染超标企业进行处罚,起罚点100万元。就是这一个又一个100万元,罚得污染超标企业不得不关门。”

  5月23日,记者驱车行驶在福老路上,发现这条曾聚集了多家大型化工企业的公路,竟是如此清净。蓝星公司的厂区,当年每天至少有20辆大巴接送职工,今天只剩下了门卫和小部分扫尾的工作人员,院内高耸入云的大烟囱早在3年前就熄灭了“天灯”。

  “这是时代大势,转型是必由之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位留守企业的工作人员向记者感叹。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停产后,蓝星对厂区内的产品及原材料进行了清理,又投入近千万元,对生产线及储藏罐进行清洗,并承诺不再污染一寸土地。现在,企业占用的土地即将纳入西青区整体规划,计划做商业开发、公园、金融或环保类项目。

  关停了化工厂,张家窝最大的变化就是生态环境的改善。漫步镇区,随处可见大小各异的街角公园,一步一景,各具美态,让人感觉处在一个绿色的花园城市。“这几年,我们在优化生态环境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植树绿化、种植花草上万亩,种植各种乔木80余万株,全镇绿化率达到48%。包括福耀玻璃等一些大项目都引来了!”副镇长高庆锡颇为自豪。

  “留住饭碗,可环境毁了,子孙后代都得骂咱!”茶余饭后,展秀臣与乡亲们聊天, 脑子终于转过了这个弯,同时他们也看到,环保是时代大势,“政府的决定对。关,是必须的!” 

  经过一夜风雨,清晨天气初晴。蓝天下,不远处的天津南站异常忙碌。一列列乳白色的动车有序抵达、出发,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南站门口等活儿的出租车司机闲聊时说:“这周边十几个化工厂全都关停了,为的就是给老百姓这蓝天!”“可不!”

  展秀臣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他与几个原长城化工的老同事一起,进入镇工业园区投资了一家机械设备制造企业,聘请了工程师,准备走科技强企的路线。

  一个化工小镇,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环保革命,现在,正成为南下北上的交通大动脉上有力的脉动。人潮涌动,南来北往的乘客,携带着空气中青草、花朵和泥土的清香,在此相聚、分离、落脚、启程。

  一顿“早餐”传导的压力

  去年4月中旬的一天,晚上8点多,忙了一天的大寺镇镇长刘玉峰刚刚回到家里,还没坐稳,手机就响了。

  打来电话的是西青区推进环境保护突出问题整改落实办公室副主任杨晨光,他说:“刘镇长啊,您明天的早餐到区机关食堂来吃吧,书记请您。”

  这是刘玉峰意料中的事,他早就听说,好几个街镇和委办局的主要领导已经享受过这种“待遇”了。针对环境整治工作,区主要领导“发明”了一个新办法,利用早餐这个时间段,约谈有关乡镇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看似轻松的边吃边聊,其实让每个被“请”的人都有不小的压力。

  大寺镇处于城乡结合部,域内坐落着国家级的西青开发区、微电子工业区,外来务工人员高度聚集,治安、消防隐患是这里的大难题。5000多口人的大芦北口村,虽然村民已经全部搬迁到楼房了,但原有的平房还在,租住在这里的外来人口超过1.5万人。为了解决生活污水乱泼乱倒问题,镇里在此规划建设污水管网工程,这一周,刘玉峰先后三次到村里的工地督战,将近1000米的管道再有两天就能竣工了。他觉得区领导可能最关心的就是这件事,他心里是有底的。

  早上7点半,踏进区机关食堂的刘玉峰看到了几张熟悉的面孔:区委书记、区长、副书记,还有几位副区长。围坐在一张圆桌上,刘玉峰已经等着提问了。

  “区委督查室反馈了情况,感觉镇上管网工程的进度有些滞后啊。”

  “产城融合的规划做了,你们准备怎么实施?近期有什么进展?”

  “提升改造整治小散污企业,你们的工作开展到什么程度了?”

  ……

  刘玉峰一一作了回答,他掂出了这些问话的分量,也清楚了下一步镇里工作的重点。

  离开区机关食堂,刘玉峰急急地赶去镇里上班。

  镇长向区领导汇报工作是常态,但以吃早餐的方式,这是刘玉峰的第一次。他觉得这种方式接地气,虽然领导不板面孔,可传导给干部的压力一点都不小。“严管就是厚爱,对基层干部有提示和警示的效果。”“环保是当下压倒性的工作,领导找与不找,我们都得玩命干!”

  “早餐会”也并不总是和风细雨。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戴维微介绍说,“早餐会”的初衷是以严肃问责倒逼环境保护监督、治理工作落实,凡当日市交办信访问题的案件总数排名靠前的街镇和职能部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以“早餐会”的形式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提出批评意见和工作要求,督促信访整改工作高质量完成。这期间,共对24名干部和1个单位进行了问责。

  一头“泔水猪”的进退去留

  精武镇小南河村因为霍元甲而知名,立着霍元甲塑像的中华武林园也是村里乃至精武镇着力打造的旅游景点。因为紧邻中心城区,武林园附近的房价这几年也提升不少。但谁也想不到,一年前与武林园一墙之隔的竟是一片令人作呕的散养猪圈。

  “镇上的干部来了解治理情况,下车没一分钟就吐了。”别看现在周庆奎把这些当笑话对记者说,作为精武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去年清理“泔水猪”的时候,他自己也是克服了种种不适,在这里奋战一周。

  “我们当时回家就得把衣服从头到脚都换下来洗,这里到处都是这么厚的猪粪。”西青区农经委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高俊成,用手比划着3厘米左右的高度,接着话茬儿说。

  望着眼前几片小树林,两人感慨:“树都活了,长得还不错。”

  2017年4月,这几片小树林所在之处还都是猪圈,泔水是养殖户最主要的喂猪饲料。由于养殖规模小、作坊式经营,养殖产生的垃圾没有规范化处置,被养殖户随意倾倒在周围的沟渠和圈舍旁。附近沟渠的水看上去是静止的,其实以极缓慢的速度流入到连通中心城区的水域,倾倒的猪粪和养殖垃圾太多,随水流污染河道、散发恶臭、影响市容景观。养殖垃圾易产生氨、氮等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更不用提环境卫生了。以泔水为饲料养成的猪,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有的养殖户还从泔水中提取地沟油售卖──这样的情况在西青区并不是个例。生猪养殖本就不是西青区的特色农业,小、散、乱养殖对环境造成的损失远大于其经济收益。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提升养殖业集约化水平势在必行,治理“垃圾猪”“泔水猪”大势所趋。

  2017年4月14日,西青区委、区政府接到市领导关于治理“垃圾猪”的批示后,连夜召开会议,要求全区立即进行全面排查,昼夜行动、实现100%清理,彻底整改“垃圾猪”养殖问题。小南河村作为被媒体曝光的点位,成为重点治理对象。

  环境治理为民生,养殖户今后的生计也是民生重点。下到村里和每一户养殖户沟通的干部是带着政府制定的补偿政策来的,同行的还有检验检疫人员和生猪收购商户。经过检测后,合格的生猪及时销售外运,不合格的一律销毁处理。

  “当时镇上一位领导就坐在这儿,没黑没白地,随时给村民做工作。”高俊成指着小树林旁一处低矮、满是破损的桥栏杆说。为了杜绝养殖场复建可能,防止反弹回潮,对清理后的现场立即进行环境治理,大面积绿化植树。谈好一户,就拆一户,推土机轰隆隆上阵,砖头杂物清理完,立刻栽上树苗。华北平原的4月,风大。下村的干部们结结实实地吃了一星期的土。

  “政府工作有理有力有情,居民接受就快。能高效完成工作,主要还是近几年全区环保工作抓得紧抓得严,养殖户都知道区里的工作力度。而且他们的合理要求,比如对被拆猪圈有所补偿,政府都接受,迅速制定了按面积补偿的标准。”西青区农委主任时迎春全程参与了治理工作,感触颇深。

  2017年4月21日,小南河村的3000多头“垃圾猪”全部清理完成,20户养殖户拿到各类经济补偿1000多万元。

  奋战一周,西青区在清理14296头“垃圾猪”的同时,扩大治理范围,全区不符合规范的172户小型“饲料猪”养殖场也全部被清理,生猪养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业产业升级换代。曾经臭不可闻的猪舍只留存在影像中,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新绿。有了治理“垃圾猪”的经验,西青区又对独流减河和部分水面水产养殖问题照方抓药进行整改,同样使问题迎刃而解。

  一家钉子工厂的变化取舍

  “只要你拿来样子,我就做得出来。”曾经的王稳庄制钉厂企业主有这样的底气。现在,企业主赵洪伟最大的愿望是:“过一阵子能让我恢复生产。”

  “不可能。够门槛儿的可以进入工业园继续生产,你这个规模的肯定不行。”王稳庄镇副镇长赵德坤语气温和,却透着没有商量的坚定。

  一身运动休闲打扮的赵洪伟,看上去30岁出头,其实已经是一个23岁小伙子的父亲。他能这么显“少兴”,得益于东兰坨村近30年来五金紧固件生产企业的发展。这里过去是出名的穷村,改革开放后,村里脑子活泛的人干起了小作坊式的五金紧固件加工并很快致富。效仿的人越来越多,到2016年,该村具备钉子制造的全产业链已能生产200多种型号的钉子,全村五金紧固件加工总产值达到几十亿元。像赵洪伟这样经营一家家族式钉子制造厂,十几个人一年产值500来万元,能有几十万元的纯利,虽然在东兰坨村的五金加工企业里并不起眼,自家的小日子却是红红火火。这样的小作坊式企业在东兰坨村乃至王稳庄镇,像不小心散落在地上的钉子,扎了根儿,也扎了脚。

  “这些企业的产值对全区的工业产值贡献不大,产品又以低端为主,但是造成的污染却很严重,政府投入环境治理的费用要远高于它们创造的价值。”5月11日,西青区推进环境保护突出问题整改落实办公室副主任杨晨光,在东兰坨村一家关停的制钉企业车间里对记者说。当天,记者走进已经全部停产的东兰坨企业聚集区,还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油泥味儿,停用近一年的机器外壳裹着一层黑油。“现在已经好多了,以前工人进来都得穿长筒胶鞋、皮裤,要不鞋就陷到地上的油泥里了。”东兰坨村党支部书记肖光全还记得,由于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物缺乏无害化处理,2013年开展治理前,东兰坨村周围河道里的水都是红色的,它们将进入流经中心城区的津港运河等河道。生产时排放到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PM2.5、PM10等),看不见摸不到,却是致癌物。

  治理“散乱污”企业,区里镇上都明白这是一场攻坚战。这些小企业是很多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曾经的贫困村东兰坨就是靠它们过上了人均年收入3万元的好日子。别看这些企业上缴的利税不多,但是村里修个路、做个公益,企业主们都出钱出力。他们停产没了收入,村委会办个事也掣肘。

  治理行动开始时,企业都挺配合,服从的背后是观望的小算盘。“我以为一阵风就过去了。2013年治理的时候,花五六十万元买了除烟净化设备,环评也通过了,感觉停工时间不会长。”让赵洪伟没想到的是,从2016年底开始“散乱污”企业治理,直到今天,从村里到镇上再到区里,这根弦儿就没松过。即使环评合格,出于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的需要,小作坊式的五金加工企业也不能再兴办,毕竟“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时代早已远去。这样的道理,镇村干部能讲出来,赵洪伟这样的企业主则不理解。有企业主绷不住,偷偷生产,却没想到区里早就做了预案。干部分片负责,实行网格化管理,24小时不间断巡查。数个偷着复工的企业在凌晨三四点钟被抓了现行,不但失去了提升改造的机会,还被“两断三清”(断水、断电、清理生产原料、机器、产品),个别行为过激的还受到法律制裁。

  “我们看处理得这么严,也不敢想偷偷复工的事了。”赵洪伟道出了持观望态度企业主的心声。

  凭借强大的执行力,两年来,西青区对685家关停取缔类“散乱污”企业完成“两断三清”工作,搬迁改造企业618家,原地提升企业5家。

  复工的事不想了,现实的民生问题摆在眼前。企业主被“三角债”困扰。赵洪伟23岁的儿子领了结婚证却迟迟未办婚礼,因为礼金不凑手。“订货商欠我200多万元,现在停产不能供货了,钱非常难要。我也欠上游原料企业的钱,因为都是周围村的企业,怎么也得先还上。”

  在东兰坨村,有近万人在被治理的企业中工作,除去几千名外来务工人员,本村村民的再就业问题就很让肖光全头疼──“以前打扫卫生这样的活儿都没人干,现在好几个人争一个岗位。”

  王稳庄镇也想了很多办法,为符合标准的企业在正规工业园建新厂房,统计用工与就业双向需求进行匹配,免费提供就业信息。镇党委书记张万宇说,已经有几个大项目在规划建设,到时候村民将得到成为农业产业工人、服务业劳动者的更多机会。但是已经习惯了小作坊式生产生活方式的村民们,要适应新生活方式还需要时间。

  环境治理、产业提升转型这两大命题,在东兰坨村、在王稳庄镇以细碎的“拔小钉子”形式展现。拔钉子扎了手、流了血,仿佛观念转型之痛。放眼整个西青区,55个工业园区(聚集区)的治理始终被放在突出位置,通过“保留一批、整合提升一批、关停取缔一批”的方式进行着综合整治。占地2200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的西营门街泰和都市工业园区由6个村自建而成,但园区内各类建筑一直未办理相关建设、环评手续,存在企业生产工艺落后等问题,安全隐患极大。作出整体拆除的决定后,西营门街积极推进,制定切实可行方案,坚持做好群众工作,将专项治理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自今年2月以来,仅用3个月时间就将园区拆除95%以上。6月底,拆除任务已全部完成。魅力古镇杨柳青在三年拆违专项行动和“散乱污”企业整治中,责令所有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全部停产整改,并严格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要求,扎实做好各类企业环境治理,对不符合规划、不达标、不符合要求的234家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关停。该镇九街村建设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宏旨木材市场,由于历史原因未经过相关部门审核和批准,存在电线老化、杂物乱堆乱放等安全隐患,且发生过严重的火灾事故。针对违建问题,该村没有只看到每年320余万元的出租厂房收入,而是着眼大局,率先打响古镇工业园区拆违治乱行动,从2017年12月底开始,在镇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帮助下,仅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拆除了本村木材市场私搭乱建的60个厂院、1000余间房屋。

  一块硬“骨头”的连锁反应

  一年多过去了,走在铁路南曹线杨柳青农场段的高架桥下,西营门街综合执法大队负责人白少华仍然清晰地记得脚踩的位置:这个地方是当时最大的一处违建,一个大作坊……这是家具厂,那边是做喷漆的……看这里,这儿当时是一个养猪场,就是大伙儿说的“垃圾猪”……这里是出租屋……这里有个养蝈蝈的,经常开着电炉子……那边地上都是猪粪,哎呀,那个臭啊,我们拆的时候溅了一身……

  抬眼望去,南曹线复线两段铁路在头顶分岔儿,呈一个“人”字形。我们就站在这“一撇一捺”的连接处。地上除了几棵小树、些许红砖,已非常平整。铁路管理部门架起的绿色铁护栏,将这一片区域严严实实地围护起来,一直通向远方。如果不是翻看西营门街综合执法大队的存档照片,很难想象,在我市外环线附近的林地背后,曾隐藏着这样一大片密集的违建。白少华介绍,“这块巴掌大的地方,盖了800多间房,涉及46户,30户是外地人。”

  “入户做工作的那些日子,我常常想,咱这头顶上经常走的是带油罐的货运列车,万一底下房子着火了可怎么办?”乱接电线、电炉子取暖、烧煤气罐、屋里堆满东西……白少华现在想起来依然心惊。西营门街综合执法大队对这片区域有“属地责任”。大队在去年3月的一次巡查中发现了这颗“地雷”,迅速向区里汇报,区委书记和区长都来了,一看真觉得触目惊心。这片违建不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也交织着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指挥部就设在我们综合执法大队,区里下决心要排掉这颗‘雷’。”

  “挨家挨户谈。有的白天不开门,我们就一直等到晚上,经常一谈谈到大半夜,尽量争取他们自己搬。”转业军人白少华面临的是一场新的战斗。“虽然是违法建筑,但都涉及个人利益,肯定有人不乐意。区里领导带队,先做思想工作,做不通的就只好走法律程序。最终拆除了这片,我们连续作战,花了7天时间。还好,比较平稳,没有出现极端事件。”

  “相比我们其他地方的拆违,铁路沿线的情况要复杂一些。”区综合执法局副局长王凤廷介绍,就在南曹线这片区域拆违攻坚之时,央视曝光了京沪高铁天津段高架桥下的违建隐患,其中涉及中北镇部分区域。这片拆违需要与在管理方面存在交集的铁路部门、市属国企进行协调,“属地责任我们当仁不让。舆论监督其实也是给我们帮了一个大忙,各方面更加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了。”在多方努力下,这片区域的违建得以迅速拆除。

  违建拆除了,更要形成长效机制,避免违建的“重建”。这就需要各个政府部门协调配合,打出“组合拳”。除加强巡查、防微杜渐外,植树也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长久之计。西青区农经委主任时迎春介绍了他们的经验:通过在拆违区域种上林木,“乱退绿进”,不但美化了环境,也有效遏制了各类违建的“回潮”。

  再次探访中北镇津静公路与中北大道之间的高铁沿线,不但原有的违建板房等已悉数拆除,还整齐地栽满了榆、杨等,甚至“越界”种到了铁路部门管理的高铁桥下。其中,一部分是今年春季植树节活动期间,西青区组织机关党员干部种上的。通过几处铁路沿线拆违植树,中北镇共增添绿地2000亩。“现在这环境真是好了。”附近四新村的徐大爷经常来这儿遛弯儿,他对记者说,“空气都感觉不一样了。”

  南曹线与京沪高铁沿线两颗“钉子”拔了,玛歌庄园别墅区的违建则堪称“老大难”。5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大寺镇的玛歌庄园小区,几台挖掘机仍在小区外施工。“这一大片就是刚刚拆完的违建。”大寺镇综合执法局第二大队副大队长于武强指着边施工边苫盖的工地说。记者发现,脚下不远处竟然有个正在拆除的游泳池,可这里明明已经是小区围墙之外。于武强解释,“靠近小区围墙的几十户业主,把围墙扒开,往外圈占公共绿地,有的还建起了亭台楼阁。这片违建共有25360平方米。你看到的这一户干脆建了个会所,修了个泳池。”

  这里,同样是“乱退绿进”。有关方面提前对违建拆除区域做好规划,建设一个全体小区业主共享的带状公园。居委会和综合执法大队上门做工作的时候,向业主详细介绍了这一规划,让不少业主心生期待,工作也好开展了。

  “最重要的还是要展现我们的决心,让违建业主们看清大势。”王凤廷介绍,玛歌庄园小区外的违建加上违法圈占,占地共4.5万平方米,是西青区最大面积的成片违建居民小区。这些违建被拆除,是一个鼓舞,更是一个新的开始。

  西青区委、区政府已经打响全区拆违治乱攻坚战,明确了三年清零的目标,决心和力度之大,可以说前所未有。对于各种违建,后续将继续推进,逐个突破。

  “关键是要早发现、早拆除。”采访期间,众多综合执法工作人员都有这个感慨。房子盖完了,业主的对抗程度和执法部门拆除工作量都大大提升,代价高昂。三年拆违治乱,确保“新违建零增长”是一个明确的目标。设在西青区综合执法局的违法建设治理分指挥部办公室里,大展板详细列出各镇每月的工作台账,传导工作压力。

  政府动真格,官员讲担当,市民有预期,法治的秩序才能实现。政风“山清水秀”,城市才能“乱退绿进”,生态宜居。

  西青区委书记李清对记者说,拥有良好的人居环境、享受优质的公共服务、过上高品质的生活,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不能仅仅看重GDP、财税收入这些经济指标,更要关注群众自身生活品质的提高和综合环境的改善。从去年以来到今年6月底,我们下大力量进行环境整治,拆除城市建成区、“两路”沿线、工业园区、安全隐患、新增违建等各种违法建设530余万平方米,改造提升了旧楼区580余万平方米。宁可牺牲发展速度也要坚决关停2000多家“散乱污”企业,55个工业园区(聚集区)专项整治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让蓝天清水成为常态。去年一年民心工程投入达到80多亿元,群众关心的各领域问题逐步得到解决,这些工作都获得了全区群众普遍的认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这一理念已深深根植在西青干部群众的心里。环境美好不会一蹴而就,蓝天白云更需长效机制,西青区对此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环保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深入,这里的环保故事只会更多样、更精彩。(津云新闻编辑侯静)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