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第一批“个体户” 乘风而行终向何方?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张赫洋 编辑:刘颖 2018-07-21 14:56:00

内容提要:温州解放街,一条见证了中国第一批“个体户”诞生的老街。改革开放40年过去了,两侧的建筑和街道宽度依旧如故。 而40年间从这里“走出去”的那些人,虽曾乘风而行,终将如何落幕?

  天津北方网讯:温州解放街,一条见证了中国第一批“个体户”诞生的老街。改革开放40年过去了,两侧的建筑和街道宽度依旧如故。而40年间从这里“走出去”的那些人,虽曾乘风而行,终将如何落幕?

见证中国第一批“个体户”诞生的解放街

  找寻答案的行程即将开始。

  6月21日,温州下起了骤雨。记者寻访来到位于温州鹿城区人民西路的“华妹服装辅料有限公司”,这块招牌屹立于风雨中,诉说着主人的经商之路。虽然这家公司成立日期为2007年,但对于章华妹来讲它仍是“新店”,因为40年间,她曾换了三块营业执照。从解放北路摆摊卖塑料手表,到后来成为了200平米服装辅料公司的法人。2016年12月5日,她作为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代表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接见。

  在章华妹身上,可以感受到温州第一代“走出去”商人的共性基因——大胆且精明。同时她更具代表性,因为她拿到了改革开放后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证号“10101”。

风雨中的“新”公司招牌

李克强接见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代表章华妹

  “逼上梁山”

  不是每一个成功的结果起初都能被预见,我们往往只是被“逼上梁山”。章华妹亦是如此。

  1979年,章华妹19岁。她在家中排行老七最小,但是,小学毕业后她就负担起了家庭卖菜、做饭、洗衣服的重担,并未因年龄小而异常受到宠爱。“年龄逐渐大了,也想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那个年代的体面工作,自然是进入国营单位或集体单位。“但是,进入这些单位仅有几个途径,家里父辈退休子女顶替、高学历毕业、家里两个子女支边有一个工作指标。”这些标准章华妹显然都不符合,为了分担家庭的开支,她开始尝试在家门口摆摊卖些小百货。

  80年代前后,温州的解放街最为繁华,章华妹家恰住在这。第一次出摊,她将摊位摆在了家对面的政府部门招待所门前。“这里往来人员密集,客流量大。”起初她只销售一些塑料手表。“货源就是家门口进的,当时这条街上已经有人私自开始销售东西,问我要不要塑料手表等一些小百货。”

  “我这个人从小独立,胆子也大,不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当时,这条街上有打击投机倒把的执法人员前来巡查,章华妹就快速收摊把东西拿回家里。“小手表卖得好的时候,一天能赚一块钱,挺高兴的,一块钱可以够全家一天的菜钱了。”

  1980年,温州发出了全国第一批个体营业执照,共1844户,这在当时是个创新举措。陈寿铸从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个体经济管理科科长一直干到了副局长,是温州第一代个体户诞生的见证者,此前他接受温州当地媒体采访时曾回忆:“1980年,由于历史原因,温州城镇就业问题十分突出,回城的知青需要工作、部队转业的需要工作。当时有个调查报告,温州市有2000多个无证商贩,其中80%的人是原来没有工作的。为了让这些待业人员就业,1980年7月11日,原温州革命委员会签发了《关于对个体工商户举行全面登记、整顿、发证工作的报告》。

  当时由于国家没有相关营业执照样本,他自己设计,并用毛笔画了一份个体营业执照,包括名称、地点、生产经营范围、开业日期等信息,再到温州市新华印刷厂印发。

  而此前1979年的一天,章华妹在家门口摆摊时,已被属地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突然告知:“国家说可以办理正规营业执照,有了执照你们就不用那么害怕了。”隔天章华妹就去鼓楼工商所进行登记,交了两张照片。正式的营业执照一年后的12月才发下来,“但是登记后我们就已经不再‘偷偷摸摸’的卖东西。”

  章华妹说自己拿到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纯属“幸运”,因为当时被告知可以登记营业执照的邻里还有不少人。“有了正规营业执照,很多人在解放路租了店面,生意由此开始做大。”

当初的营业执照与如今的营业执照

  十几颗纽扣与上千颗纽扣

  章华妹发家的源头是一颗小纽扣。纽扣贯穿了她生命的40年,而有趣的是,当年十几颗纽扣曾遭“众人哄抢”,而如今上千颗纽扣则需要“私人订制”。

  故事要从她有了营业执照后说起。章华妹在解放路上开了一家店铺,找木工做了展示柜,主营纽扣生意。“那时候人们的思维还是更愿意在单位里做事,认为单位工作更‘高档’,而经商‘没档次’。”因此,市场的空白非常大。

  “做什么生意都挣钱,只要你踏实肯做。”如今解放路上的一些老住户,回忆当年这条街做生意的景况时说道。

  最初,章华妹售卖的纽扣只有十几种,但是,店铺早上还未开门就有人等着前来选购。“什么纽扣都好卖。晚上7点半店铺快要关门了,还有人在店里选购。”她还到上海、杭州、苏州去进货,同时售卖女孩的包包、梳头的头花等,“跟着市场需求走。”

  与章华妹一样,当时在温州领到第一批个体营业执照的商户,也都开始“走出去”做生意,这些老板后来很多成为了中国最早一批“万元户”。上世纪80年代,做了多年生意的章华妹也跻身“万元户”行列,“可以说当时解放路我家纽扣生意做得最大。”由于当时做服装生意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人都选择来章华妹家进货。随后的一段时间,温州的大型服装市场兴起,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都来温州批发服装回去卖。

  由于看到了生意人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很多当地温州人也开始尝试“下海”,思路逐渐转变。做生意成了潮流,在人们眼中生意人已经不再“没档次”,而是很“潮”。越来越多的温州人前往全国各地发展生意。

  2000年前后,市场的环境已经不再飞速变换,章华妹过了一段生意顺风顺水的日子。后来她将店铺搬到鹿城区人民西路,做服装辅料生意继续主营纽扣。“如今纽扣样式已有上千种。”

小小的纽扣记录了章华妹发家史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很多人填补了市场初期空白。但万物发展皆在于不断变化。“十年前人民西路两侧还都是西装店,现在几乎全关张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温州实体服装生意尤为受到冲击,做服装辅料生意的章华妹,依靠几十年累积的资源继续着与品牌服装商的合作,但早已过了“十几颗纽扣遭‘众人哄抢’的年代。”

  如今,店里上千种纽扣,多是根据服装品牌商的设计需求“私人定制”的样式,发货也是通过物流,早已不是“人肉背回”。

  “可以说,现在温州的生意比十几年前难做得多。以前十几万元随便投资个生意就容易成功,现在投资几百万也未必能见收益。”

40年间解放街依旧如故

  留下的老街与走出去的人

  当年温州最繁华的解放街老街,如今在章华妹看来只能称得上“一条巷子”。

  40年前,外地人要进入温州市区最便捷的方式便是坐轮船走水路,而下了船则必经解放街,因此往来人员密集,道路两侧开始商贾云集。“章华妹我知道,当初她就是在这条街开的店铺卖纽扣。”一位街坊王先生多年居住在这里,“她的店铺对面就是原本的政府部门招待所,如今已经改成某酒店。”

  40年来,这条老街两侧的建筑和街道宽度依旧如故,只是商户变更了一代又一代,且早不像往日那样繁华。“现在这里属于老城区了,温州的新城区发展很快,早前这里有很多人做皮鞋、服装、水产生意,现在生意做的兴旺者多数去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发展了。”

  如今,只有这条老街留了下来,诉说着温州第一批“个体户”的发家史。也时刻警醒着他们,生意人永远要与时代接轨,变中求存。(津云新闻记者 张赫洋 发自 浙江温州)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