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见证“沧海桑田”的贝壳堤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广播电视台 作者: 编辑:张麒麟 2018-09-07 21:14:00

天津北方网讯:一条红线不仅勾勒出了天津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也同样留住了即将消逝的地质遗迹。在这次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中,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贝壳堤区域被纳入进来,这片现存规模最大、全球罕见的区域,将有望继续讲述着“沧海变桑田”的故事。

这堆由贝壳及其碎屑组成的不起眼的沙土,在地质学家王宏看来如若珍宝。

他脚下的这片被植被覆盖的土地,是渤海湾最年轻的一道贝壳堤,距今也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这样的贝壳堤天津一共有五道。规模大、发育好、几乎完全由贝壳组成,全球罕见。

天津作为“退海地”,自古便有记录。张熹《津门杂记》中曾说:“咸水沽在城东南五十里,该处旧有蚌壳满地,深阔无涯,至今不朽,想昔日之海滩即在此地无疑也。”在几千年陆进海退的过程中,一道道贝壳堤成为了历史的记录者。

王宏研究贝壳堤有近40年的时间,他觉得沉默的贝壳堤会“说话”,讲述的是“沧海变桑田”的故事。

贝壳堤不仅可以揭示海陆变迁,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堤上生长的植被茂盛,更是小型野生动物的乐园。渤海湾西岸原始的贝壳堤每道都有数十公里长,发育最好的一段绵延超过200公里,但由于过去缺乏保护意识,贝壳堤被随意采挖,遭到不可修复的破坏,现存总跨度36公里。

面对失之不再的古海岸遗迹,王宏十分心疼。

倪成玉家所在的巨葛庄村,坐落在第三道贝壳堤上,祖祖辈辈在这里居住了几百年。挖贝壳喂鸡、坑塘养鱼是村里人代代的生活方式。

为保护这个天然的“博物馆”,2010年天津在贝壳堤区域设了界碑,标示出保护区的界限,并设站专人巡护。2011年,禁止外人进入,慢慢地人们对这贝壳堤的保护意识也在逐步增强,但里面的居住的村民怎么办?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在王宏看来,这样仍然不利于对这片区域的彻底保护。

前几年,随着村里实施平房改造,村民们也陆续离开。不久前,在环保督查中,老倪在村里开的水泥构件厂关了,鱼塘也填上。而这次生态保护红线将贝壳堤、牡蛎礁这样珍稀古海岸遗迹都纳入保护范围,并着手制定更严格的管理标准。这让老倪也明白这片地区的保护意义,打算彻底离开。(津云新闻编辑张麒麟)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