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故事六:只为格桑花更艳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霍艳华 编辑:霍艳华 2018-09-29 17:07:00

内容提要:有人说西藏是“眼睛的天堂,身体的地狱,精神的故乡”。是的,没有哪个援藏干部,不是挑战着高原反应,没有哪个援藏干部不是用信念和责任来支撑着自己……

  有人说西藏是“眼睛的天堂,身体的地狱,精神的故乡”。是的,没有哪个援藏干部,不是挑战着高原反应,没有哪个援藏干部不是用信念和责任来支撑着自己。

  还有人说,选择援藏其实就是选择了远离亲人家乡,选择放弃原本舒适安逸的生活,高原缺氧、身体不适、工作条件艰苦,不是最苦最难受的,最苦最难受的,是对家人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是的,没有哪个援藏干部不是在夜深人静之时涌起了不尽的牵挂,没有哪个援藏干部不在承受着不能照顾陪伴家人的痛苦。

  胡月颖一到高原,就产生了强烈的反应,头痛耳鸣,胸闷憋气,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晚上因为缺氧而无法安睡,必须靠安眠药才能睡着,几乎每个小时都会因为缺氧而憋醒,早晨起来口干舌燥,还流鼻血,轻微的活动都会心率上升到120次/分,血氧持续在80%左右,吸氧后的血氧才能维持在90%左右,双下肢浮肿,持续低热,这种情况持续了3周左右才逐渐缓解。第一次离家这么远、这么久,平时性格内向的她,为了不让大家担心,一直强颜欢笑,但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都不住地哽咽流泪,特别是作为一名母亲,不能关心照顾即将中考的女儿,她更是经受了许多煎熬和痛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帮助昌都市藏医院放射科医师能更好地掌握规范性的操作,胡月颖每天工作中手把手、一对一地教,一遍没记住,就两遍三遍,直到他们都牢固的掌握。为了及时诊治患者,胡月颖已记不清有多少次夜里去医院会诊。为了近距离服务藏区群众,胡月颖带病坚持工作,随队跋涉2000多公里,为2100余名农牧民义务诊疗。援藏结束了,她的感言发自肺腑、感人至深:“一年半的援藏经历尤如一朵盛开的格桑花,镌刻在我记忆的深处,成为我人生的一笔重要财富,永远点亮着我生命的旅程。”

  侯志彬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爱人工作单位离家将近30公里,孩子姥爷刚刚做完股骨头骨折手术尚处于恢复阶段,爷爷奶奶的身体一直都不好。但他以“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的信念,来到昌都开始了援藏事业。作为昌都藏医院医务科副科长,他花费大量时间开展调研,帮助医院各个科室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100多项,其中“绿色通道” 管理条例、死亡病例的申报流程、H7N9申报流程等规章制度在预防重大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高医院医疗技术能力,他结合内地的初级医生基地培养计划,向医院领导提出了初级医生轮转的建议,并在放射科进行试运行,取得了较好成效。经过他手治疗过的患者,他一直都牵挂着,直到现在,他还念念不忘那个凌晨1点多来院、已经70多岁的脑出血的藏族老人是否已经完全康复,直到现在,他还挂念那个仅有7岁便患有全身结核的小女孩如今是否已经能够上学。他心里时常想的,不是自己的困难,却是藏族同胞的痊愈和幸福。

  庞妍自愿报名援藏的那一刻起,就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理想:“选择了援藏就是选择的寂寞和坚强,选择了援藏就是选择了奉献和壮美”。到任后,她很快发现昌都藏医院微生物及免疫检测比较薄弱,距临床要求相距甚远。为此,她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微生物、免疫检测方面,尽其所能加强培训、搞好传、帮、带,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为昌都蒇医院培养带不走的医疗力量,并推动实现新技术、新项目本土化。为到丁青县开展巡回义诊,随队一起翻越珠角拉山崎岖险路,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各种身体不适和恶劣的天气深入布塔乡、嘎塔乡,顶风冒雪辗转近2000公里,圆满完成任务。

  张磊的母亲身体一直不好,特别依赖于他这独生子,他的女儿马上要初三了,也正是学习的关键时刻,更需要父爱;妻子担心他身体吃不消,执意不让他来昌都吃苦受累。但在犹豫了很久之后,张磊还是放下了对家庭的眷念,毅然决定援藏。高原反应带来的生理考验还可以挺住,但对家人的思念实在让张磊难以忍受,他深感孤寂,人也变得烦躁。经过长时间的自我调整,张磊终于挺了过来。他把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只是偶尔抽出时间给家里人打电话、视频聊天以缓解思乡之情。展开工作后,根据昌都藏医院检验科实际,下功夫建规章、抓培训、严把关,工作不断取得实效。2016年的10月份和2017年的5月份,为提高昌都医疗水平,经张磊多方努力,2次共为藏医院捐助了4台价值70多万元的医疗设备,依托这些先进设备,填补了医院临床检验的空白。为了推动医院建设,张磊还主动承担了《藏药药效与毒理的血清微量元素组学研究》课题研究,进行了《微量元素检测的必要性》专题讲座,带动了全科医疗水平的提高。“选择援藏,无怨无悔,奉献中践行青春的壮言,既然选择了援藏工作,就选择了奉献,只有乐于奉献,才能在援藏工作中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积蓄下宝贵的人生财富”,这是张磊的灵独白。

  魏群出发的时候,母亲年迈多病,女儿即将高考,但他忍着离家之苦,与爱人分别之痛,毅然决然投入到援藏工作之中。2016年12月,洛隆县腊久乡巴美村的布琼琼不慎摔伤致左下肢股骨干骨折、股骨头粉碎性骨折。当了解到布琼琼没有子女、没有经济来源时,魏群一边尽力为他治病,一边带头组织爱心捐款,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把党和天津人民的温暖送到了藏族同胞的心坎上。

  贺延雷的孩子很小,父母不在天津居住,作为第八批第二期的援藏专技干部,他一走,所有的事都摞给了妻子。到了贡觉县卫生院的岗位上,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仅仅在床上休息2天就积极投入了战斗。面对卫生院医疗人员匮乏、专业水平较低的实际,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规章、写范文、抓培训、搞带教,同时还兼职当起了贡觉工作组同志们的保健医,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2018年5月9日,一名藏族群众右手陈旧性枪伤复发,骨骼、肌腱内嵌入的11颗铅弹引发感染,情况十分严重,卫生院建议转院治疗。但贺延雷考虑到患者家庭经济条件差、转院治疗费用很难承担, 毅然决定留院亲自为患者手术。经过连续5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从患者手中取出全部铅弹,解除了困扰患者20多年的痛苦。术后,他又不顾疲惫,一路上冒着重重危险,克服重重困难,随队去泽巴乡虫草采挖点进行慰问。在他身上,再一次体现了天津援藏干部“视民族团结重于冈底斯山”,连续作战、能打硬仗、敢于胜利、的精神风貌。

  龚玺臻是第八批第二期的援藏专技干部,原来在市第三十五中学担任教务副主任,到了贡觉县,他当起了一名初中教师。2018年3月刚到西藏,他就经受了一次铭心刻骨的感冒。由于过度疲劳,导致感冒发烧,一夜之间高烧到39.6度,浑身颤抖,肚子疼痛难忍,把能穿的衣服全部穿上了,再把自己用棉被严密地裹起来,仍然无济于事,全身冷得抖成一团。每当病情稍稍减弱,他就从早晨6点半开始,持续工作到深夜11点,因为他知道,他带的是毕业班,学生的时间耽误不起。这场感冒持续了一个月他才痊愈,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到现在只字未提。

  藏族学生的基础差,学物理更是摸不到门。一次,一个考试只得了20分的名叫拉宗的孩子,怯怯地问龚玺臻能不能帮她辅导辅导。龚玺臻敏锐地感觉到,孩子们很有上进心,关键是帮他们找对学好物理的路子。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在学校里开创了物理补习班,由于补习是室外操场上,为了能够让每个孩子都能干干净净地坐着,除了两张长椅,他特意自费网购了一个大野餐垫。短短3个月,经他补习的学生,已经有50多个了,而且考试的成绩全都非常理想。

  龚玺臻说,午时1点的阳光明亮温暖,而在他心里,比阳光更耀眼的是他眼前的这些孩子们!看着他们坐在上面,三三两两的讨论着、交流着,他的心里总会升腾起莫名的感动,感动于孩子们努力向上的模样,更感恩于如澄净蓝天和祥和白云一般的孩子们,是他们让他体悟到支教之真义。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