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云冈石窟 观众或可用触摸体验质感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屈畅 编辑:郑津 2018-10-12 08:16:00

内容提要:10月11日,山西大同云冈研究院负责人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以云冈石窟12号窟“音乐窟”为原型的3D打印复制品已在深圳通过专家验收。这是目前全国首个可以移动的3D打印复制石窟。该3D打印石窟尽全力保持了“音乐窟”的“原尺寸、原质感和原色彩”,由于体量轻、安装快捷,今后这座3D打印石窟可以到世界各地展出。3D打印选择了与云冈石窟本体砂砾岩触感相似的材料,未来展出时观众可以用手摸,而真正的云冈石窟是不能摸的。

3D打印的“音乐窟”拼装后整体高9米

“音乐窟”内有希腊雕塑风格的造像

  10月11日,山西大同云冈研究院负责人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以云冈石窟12号窟“音乐窟”为原型的3D打印复制品已在深圳通过专家验收。这是目前全国首个可以移动的3D打印复制石窟。该3D打印石窟尽全力保持了“音乐窟”的“原尺寸、原质感和原色彩”,由于体量轻、安装快捷,今后这座3D打印石窟可以到世界各地展出。3D打印选择了与云冈石窟本体砂砾岩触感相似的材料,未来展出时观众可以用手摸,而真正的云冈石窟是不能摸的。

  3D打印云冈石窟通过验收

  11日,北青报记者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方面获悉,全国首个3D打印可移动复制石窟10日在深圳通过专家验收。

  负责“音乐窟”3D打印和组装的深圳美科图像有限公司研发部总监唐立春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称,为了获取云冈石窟的详细数据,包括云冈石窟云冈研究院和浙江大学在内的研究团队花了数个月的时间进行扫描。“我们扫描的是国家的文物宝藏,包括搭建脚手架在内的所有工作都要反复论证,确保对文物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才会进行。实际行动中,我们也要非常小心谨慎,因此扫描花费的时间比一般的3D打印扫描要长得多。”除了用激光扫描技术将“音乐窟”数字化,扫描团队还用图片扫描的方式,记录下了石窟内彩绘的颜色数据,为3D打印出来的复制石窟上色提供支持。

  唐立春介绍,扫描出来的数据并不能直接形成石窟的外貌,而是无法计数的点,“这些点分布在计算机里,就像一朵云一样。我们用了6个月的时间来对这朵‘云’进行处理,让点与点连接形成曲面。尽管最终复制出的石窟高达9米,但我们要让打印出来的石窟表面误差在1毫米以内。”

  为了能够让3D打印出来的“音乐窟”可以移动展览,打印团队将石窟分成了85块,这些石窟块可以用一周的时间像“搭积木”一样拼接在一起。“相比原石窟几百吨的重量,我们的材料要轻得多,总重量不到5吨,可以用集装箱货车运到世界各地去。”唐立春说。

  3D打印石窟将用矿物颜料上色

  云冈研究院数字化室主任宁波说,早在2005年,研究院就开展了石窟文物三维数字化工作,“石窟的迁移复制其实早就有了,之前敦煌石窟研究院就曾展示过他们的复制石窟,是将石窟的壁画复制后,贴在墙上,让观众可以直接体会到敦煌石窟壁画艺术的风采,我们看了觉得很羡慕。”

  宁波说,后来云冈石窟研究院联合浙江大学和深圳美科公司共同攻关。“此前,我们在青岛3D打印复制了云冈石窟第3窟后室,效果很震撼。但那个复制品安装施工就需要很长时间,且不能移动。而我们希望能够让云冈石窟走出去,让世界各地的人都能看到它。这次第12窟的复制就解决了这些难题,5个集装箱的‘石窟积木’利用半自动式的结构安装,整个安装过程只需一周。”

  之所以这次选择12号窟进行3D打印复制,宁波解释说,这是因为12号窟前殿上壁雕塑的数十身伎乐天人形象,演奏琵琶、筚篥、古琴等各种中西式乐器,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宫廷交响乐团,在中国音乐舞蹈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云冈石窟中期的代表,“音乐窟”内部的彩绘非常美,可以看到具有希腊雕塑风格的造像和古罗马风格的柱头,体现了云冈石窟独特的多国文化交流的特征。

  “这次完成3D打印之后,我们会借助此前采集的彩绘数据来为复制品上色。”宁波表示,上色中将不使用现代的化学颜料,而是使用古人彩绘时使用的矿物颜料进行绘制,尽可能地还原“音乐窟”的原有风貌。目前,云冈石窟的另一座早期石窟的3D打印工作也在进行之中。

  观众或可用触摸体验质感

  除了对尺寸精确复制,制作方还在云冈石窟云冈研究院的帮助下,获得了10块来自云冈石窟的废弃石料样本,以求让3D打印的石窟质感也能与原品一致。制作团队先后进行了七八次打印尝试,才让3D打印出来的材料质感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宁波称,“未来云冈石窟研究院计划把这些3D打印石窟送到世界各地展览,观众可以直接触摸这座‘音乐窟’,体验那种砂岩的质感,而真正的云冈石窟你是不能用手摸的。”

  资料显示,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时期,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200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次3D打印的第12窟,其正式名字为离垢地菩萨洞,俗称“音乐窟”,建造于公元5世纪。其前室北壁最上层为天宫伎乐十四身,分别演奏吹指、齐鼓、排箫、琵琶、横笛、琴、五弦、筚篥、箜篌、腰鼓、义嘴笛、法螺等乐器。门楣上一组舞伎群,动作连贯,气韵奔放,是人间舞姿的艺术再现。窟顶逆发形伎乐天体格壮硕,具有北方少数民族性格特点。该窟内乐器雕刻的形制、演奏方式以及乐队的组合形式,集中体现了北魏宫廷乐队风貌和社会音乐制度,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珍贵资料。

  云冈石窟研究院方面表示,目前已有博物馆联系了他们,希望展出这座3D打印的“音乐窟”。

   原标题:云冈石窟3D打印“会走路”石窟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