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记忆:绝迹的野生黄鱼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广播电视台 作者: 编辑:张麒麟 2018-10-13 20:43:44

内容提要: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是千百年来渔民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事儿。面对日渐枯竭的海洋资源与日益恶化的海洋环境,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就是为了让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让渔业有序健康发展。


天津北方网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是千百年来渔民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事儿。面对日渐枯竭的海洋资源与日益恶化的海洋环境,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就是为了让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让渔业有序健康发展。今天《消逝的记忆》系列报道,我们去看看《绝迹的野生黄鱼》。

2005年,渔民的刘翠波,在一次下网时,意外的打上来了三条鲙鱼,为了留个纪念,他做了这只鱼骨鸡。这是一张鱼骨鸡的照片,雄鸡的造型,是由一种名叫鲙鱼的鱼头骨组接而来。这本是沿海渔民小时候的手工,却成了如今大伙内心深藏的回忆。因为鲙鱼,已经几乎见不到了。去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中,天津鲙鱼的海捕量,为零。

今年55岁的刘翠波,是滨海新区汉沽蔡家堡人,这咕咕的叫声,是他在幼年时期,出海打渔的生动回忆。

这是高洪柱和吴振清两个老伙计一起出海的第46个年头,所谓“一网两船鱼”,说的是他们这些老渔民,用拖网海捕大黄鱼的场景。 塘沽北塘出海口,河海交界处、不同盐度的水体营造出得天独厚的包容环境,各类微生物、小鱼小虾生长旺盛,食物链底端的它们成就了大量繁殖的海鱼。渔民们不用远行,在家门口的近海,一网下去,打上来的收获足够装满两艘船。

如今,这一网下去又上来,游客看热闹,渔民看门道。

在大黄鱼难得一见的情况下,去年5月份,水产养殖部门从南方引进了60万尾黄鱼鱼苗,尝试用海水进行内陆池塘养殖,然而,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最终的成活率只有一成。

野生黄鱼难觅踪迹,海水养殖竟也难以成活。渔民们分析,这应该是水质的原因。

农民种地怕天旱,渔民养鱼怕赤潮。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天津周边海域,开始陆续发生赤潮。大量海鱼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陆续消亡灭绝。在过去的20年间,本台记者多次就此展开调查报道,并进行航拍纪录。1998年,2004年,本市周边海域都形成过超过100公里的赤潮。资料显示,由于富营养化,使形成赤潮的微藻大量繁殖,争夺海水中的氧气,从而使其他生物窒息死亡。而赤潮的形成,则与大量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排放有关。

为了让消失多年的海产品,重新出现在这片海域,天津市近年来,严格控制各类污染物排放,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近海海域环境监督治理、拿出专项资金投放稀有鱼苗扩大物种多样性,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希望形成海洋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津云新闻编辑张麒麟)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