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查干湖: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两不误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津云 作者:鲍燕 编辑:付勇钧 2018-10-19 07:39:42

内容提要:很多人第一次听说“查干湖”,也许是源自一档美食节目:凌晨时分,渔把头带着渔人们,裹着厚厚的皮袄,戴着皮帽,拉上绞盘和渔具,赶着马车,在冻得结实的漆黑湖面上,凭着经验选定下网地点,等待一场银鳞雀跃的丰收。

查干湖核心景区野鸭岛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查干湖”,也许是源自一档美食节目:凌晨时分,渔把头带着渔人们,裹着厚厚的皮袄,戴着皮帽,拉上绞盘和渔具,赶着马车,在冻得结实的漆黑湖面上,凭着经验选定下网地点,等待一场银鳞雀跃的丰收。

相比于白雪皑皑的冬日光景,初秋的查干湖波光粼粼,近处蒲苇随风舞动,远处水天相接,一望无尽。望着如此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人们很难想象出,仅仅40多年前,这里已经干涸成了大片的盐碱地,最大湖水面积仅剩50多平方公里。而如今,这里的水域面积达500平方公里,鸟欢鱼跃的生态之美背后,凝聚着的是拯救,是发展,是平衡……

【危机】

大面积盐碱化致

“漫天白末”

“靠湖,却吃不上鱼”

查干湖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境内,是霍林河末端的一个堰塞湖,蒙古语是“查干淖尔”,意思是“白色圣洁的湖”。1962年以前,最大湖水面积307平方公里的查干湖,是吉林省内最大的天然湖泊。但在1962年到1976年的14年里,这片“草原明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霍林河上游先后建起了多个水库,层层拦蓄,让流入查干湖的水量日益减少,甚至断流,到了1972年,最大湖水面积缩小到50多平方公里,几近干涸。

在65岁村民许占伍的记忆中,那十几年间的查干湖真的是“白色”的。许占伍住的西索恩图村地处观赏查干湖绝佳的位置,村子到湖边也只有几百米,可是大面积的干涸,让他们需要走出几公里才能见到查干湖的湖水,“那时候就几公里外还有点水,我们这边,湖底都成‘地面’了,往那边可劲儿走,那家伙(湖底)全都是碱土,碱面白花花的,一刮风啊,就漫天的白末,那才埋汰呢!”许占伍说,“我们是湖边的村子,可是我们吃不上鱼,为啥呀?因为水干了呗。”

如今,渔民们可以在查干湖打渔

许占伍说,那时候大家也调侃说有好处,就是烧柴方便了,原来水边的蒲苇不够烧柴,干涸后长在水中的蒲苇也可以摘回来烧,“那时候我就想,和烧柴相比,我更想要能痛痛快快呼吸的空气。”

【拯救】

历时8年,“引松渠”拯救干涸

最大湖水面积涨了近10倍

现在的查干湖,春有雏雁之生机,夏有诗画之秀美,秋有蒲苇之苍茫,冬有渔猎之神奇,这一切都要归功于42年前的一项水利工程——“引松渠”。

1976年,前郭县委带领全县8万多群众,修建从松花江左岸锡伯屯到查干湖,全长53.85公里的引松工程。“引松渠”历经8载建设完成,松花江水通过新庙泡注入查干湖,让查干湖重获新生。

野鸭岛

在查干湖,这段历史无论老少都了然于胸,即使对歌曲不那么热衷的村民,也能哼唱出《引松赞》的开头,“劈开川头山,掘开朽泥塘,千里村落静流淌,孕育圣湖富家乡”。

如今的查干湖,水域面积500平方公里,相比于干涸时扩大了近10倍,一跃成为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查干湖再一次成为野生动植物的天堂和珍禽鸟类的乐园。

据统计,查干湖有植物426种,其中药用植物149种;鸟类239种,有国家一二级保护的鸟类43种;鱼类68种,其中查干湖胖头鱼获得国家AA级绿色、有机食品双认证,有着“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和中国驰名商标。

【发展】

生态得到保护,旅游焕发生机

小渔村跻身“吉林八景”

查干湖的驰名,也并非仅局限在鱼的身上。引松工程唤醒了“沉睡”的查干湖,更给了查干湖新的生机。

查干湖核心景区新庙泡

2002年,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正式成立,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打造新庙泡周边景区、完善查干湖周边设施,这里先后投资建设了竹筏观荷、成吉思汗召、郭尔罗斯王爷府、查干湖渔猎文化博物馆、妙因寺、游船观湖、野鸭岛、祭湖广场等旅游景点。

查干湖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跻身“吉林八景”,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如今的查干湖,是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运动养生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是前郭县、松原市乃至吉林省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一份前郭县的旅游数据显示,2018年的十一“黄金周”,查干湖景区的游客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累计接待游客31.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570%和576%。

这样的增长,即使住得离查干湖核心风景区不是很近的邵瑞霞也有所体会,“我的农家院开得比较偏,但这个国庆节,我家每天都能接待四五十人。现在的查干湖真是太‘火’了。”

邵瑞霞在农家院忙着给客人炖鱼

对于查干湖旅游业的兴旺,鱼宴大厨高伟斌的感触最深。高伟斌所在的饭店,靠近核心景区的西索恩图村。一到节假日,他就会忙得不可开交,“中午和晚上,屋里20多桌都坐满了人,上午9点就有人来,下午客人不断流,晚上能忙到10点。”高伟斌笑着说,“我在这儿都干十来年了,以前这里就是个小村落,现在环境变好了,规划也更好,人员素质提高了,这些变化给我们带来的是效益。”

【平衡】

“马拉绞盘”的传统冬捕

生产、生态两不误

来查干湖旅游,吃鱼是必须的。每年12月末至春节前的这段时间,是东北渔民进行大规模冬季捕鱼作业的黄金时间,查干湖也不例外。源于史前,盛于辽金的查干湖冬捕有着独一无二的特色——“马拉绞盘,冰下走网”的传统捕鱼模式。

56岁的张文是第20代渔把头传承人,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查干湖里的鱼儿们。面对好奇于传统冬捕的人们,他总会认真地讲解:先在冰层上打冰窟窿,确定了下网口、出网口,每隔几米要打冰眼,然后在冰下穿杆引线,让网移动到计划中的地方。下网的过程中,人力不够,还需要用马拉动绞盘来拉动渔网,收网时,再由马拉动绞盘将鱼和网一起拉出。

渔把头张文正在捕鱼

关于冬捕是否会对生态造成危害,张文也给出了答案,“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冬捕用6寸的网,网眼可以把不到5斤的鱼都漏出去。”张文说,“我们每年都要投放100多万斤的小鱼苗,科学养、科学捕。而且,我们不是机械作业,不会对湖水造成污染,可以做到生态和生产的平衡。”

【未来】

马营泡面源污染拦截工程推进

生态保护开启新征程

解决干涸,着力发展,再放眼长远。如今,牢筑查干湖湖水的生态屏障,成了当务之急。

环查干湖公路

2016年,查干湖马营泡面源污染拦截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拦污堤、拦污堤大桥和拦污闸陆续投入建设。工程竣工后,可拦截来自周边油田、村镇、农田的面源污染,以及嫩江洪水倒灌产生的大量受污染水体。水中的污染物会在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后,再进入查干湖,让查干湖水免受严重危害。

目前,拦污堤和拦污堤大桥的主体已经完成,拦污闸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以此为契机,查干湖将开启生态保护的新征程。

   原标题:【津云特稿】探访查干湖: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如何相得益彰?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