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2018年前三季度,天津市PM2.5平均浓度46微克/立方米,创近年来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全市累计达标天数162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天津环保工作者的努力分不开。10月22日,记者跟随“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采访团来到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实地了解天津如何进行大气、水、土壤监测,为污染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据了解,目前,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已经形成覆盖中心城区、环城四区、滨海新区和远郊区的“市-区-街镇”三级空气自动监测网络,为全面掌握天津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积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第一手的数据资料。
“2014年底天津市建成环境空气综合观测实验室。实验室共有各类大气环境监测设备30余台(套),包括常规气体监测仪(SO2、NO2、CO、O3)、温室气体监测仪、VOC监测仪、PAN监测仪、颗粒物监测仪等等。这些监测设备对大气污染物开展综合观测,可全方位、多角度剖析污染成因和来源,是天津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秋冬季重污染天气预警、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污染防控措施制订等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础。”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分析测试部主要负责人王琳告诉记者。
“依托于环境空气监测网络和大气综合观测实验室的监测数据,天津市搭建了多模式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未来72小时精细化预报及未来7天污染潜势预报,空气质量预报及重污染天气预警准确率稳步提升。”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陈魁说,其中,24小时预报准确率由2013年的44.6%提升至72.3%,重污染天气预报准确率由60%提高到90%以上,实现了精确把握每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对污染过程提早预报、及时预警、全程追踪、科学评估,使天津市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大气污染防治更加有的放矢。(津云新闻记者董立景 赵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