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北京中关村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年来,已经发展成为具备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有着“中国硅谷”的美誉。筑梦京津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关村里的三地协同。
原来随着北京中关村的发展,不少企业都需要更多的厂房扩大生产,可是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可谓一地难求,为了承接首都资源,天津积极服务,将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担保中心,直接跨地区延伸至中关村的家门口,不仅让企业第一时间了解天津各个产业园的配套和用地情况,更专门出台了一项名为“京津通”的融资政策。
真金白银的政策,为北京中关村的企业提供了无缝衔接的服务,中天一维作为一家指纹识别技术研发的科技企业,就面临着产业外移的需求,通过天津担保中心送上门的服务,一举解决了产业用地和落户资金两个问题。
截至目前,这个设立在北京的担保中心,已经为来津的企业支持融资额超过5000万元,成为京津两地企业流动的重要推动力。
落户只是企业在津发展的第一步,是否会出现“水土不服”,同样是北京企业的顾虑之一,为了加深京津两地深入合作,北京中关村和滨海新区联合建设了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打造出一套“类北京”的发展生态圈。
太和智胜,是第一批从北京落户至天津的科技企业,企业负责人坦言,刚来天津那会,最担心的就是这里是否具备与北京相同的科研环境。
为了打消企业顾虑,天津滨海中关村借助临近大院大所聚集地的区位优势,将清华天津高端院、天津科技大学等30多家实力雄厚的科研机构资源整合,不仅为太和智胜成功牵手中科院光电院,更为园区内50余家企业对接了相关领域的研发实验室和技术人员。
在对接大院大所的同时,天津滨海中关村的企业还可享受业务一站式办理、人才落户等优惠政策,使企业在津成长感受到接近北京的营商环境,目前天津滨海中关村,已吸引了200多家北京企业在此落户,而在京津两地加强合作的同时,中关村还成立专业机构,加速京津冀三地的产业流动。
燕园众欣是河北省一家从事石墨烯材料研发与生产的企业,目前企业已经完成技术转化并投产,但是正是由于技术含量高,其产品尚属新兴事物,因此地域因素对产品市场有着制约限制。
像燕园众欣一样,不少企业由于自身掌握信息不全面,无法整合京津冀大区域内的最优资源,为此,北京中关村成了一家专门面向京津冀地区的服务机构——砹立方智能制造产业加速器,不仅掌握京津冀三地的市场、客户群、上下游合作企业等多方面的大数据,更有创业导师等专家团队,对企业量身打造最优的发展方案,燕园众欣就在砹立方的推荐下,看好天津市场,决定于明年在滨海建立北方最大的石墨烯生产基地。而像燕园众欣一样,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加速器平台上,找到了更好的发展方案。
依托中关村加速器,推动三地企业流动的同时,河北省石家庄、廊坊等地区也与北京联手打不同定位的中关村产业园,一个中关村,三地皆开花,这种一个主体连三地的模式正在逐渐成熟,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板。(津云新闻编辑张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