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天津纪事:开车上下班?那时的我,真的想都不敢想……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郭强 编辑:刘颖 2018-12-03 08:03:00

内容提要:40年前,城里的上班族们骑着色彩单调的自行车在街道上穿行,数量不多的公交车,每遇风雨天常常人满为患。拥有一辆私家轿车代步,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40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交通工具早已花样繁多:在大街小巷,知名品牌轿车从人们身边招摇而过,出租车招手即停,私家车的数量更是以惊人的速度与日俱增。回首交通工具的变迁,人们品出了昔日清贫生活的苦涩,也品出了今日改革开放成果的甘甜。

  天津北方网讯:40年前,城里的上班族们骑着色彩单调的自行车在街道上穿行,数量不多的公交车,每遇风雨天常常人满为患。拥有一辆私家轿车代步,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40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交通工具早已花样繁多:在大街小巷,知名品牌轿车从人们身边招摇而过,出租车招手即停,私家车的数量更是以惊人的速度与日俱增。回首交通工具的变迁,人们品出了昔日清贫生活的苦涩,也品出了今日改革开放成果的甘甜。

  那个时候,汽车还挺“稀罕”

王福云

  在天津中心城区做生意的王福云就是其中一位“有车族”,今年已经45岁的他近几年已经换了三台车,并且拥有一家自己的洗车场。王福云现在开的是一辆宝马汽车,这是他花了30余万元买下的新车。车刚一到手,他就花了1万多元对爱车进行了改装。

  “我坐过的第一辆轿车是我父亲单位的。”由于时间太久,他已经记不清车型了。不过,在2003年的冬季他拥有了第一辆自己的小汽车。“其实买车的念头老早就有了,但是家里以前没钱。看到大街上驶过的小汽车,当时非常羡慕,让我非常迫切的想要拥有一辆车。”

  为了拥有自己的小汽车,刚结完婚没多久的王福云就在家人的帮助下去看了车。谈起自己的第一辆车王福云记忆犹新,他是在宜白路上的一家4S店买的车,当时去店里看车、买车的人很多。

  “那会儿这款车好像刚刚进入市场,新颖的造型一下就吸引了很多人。”王福云说,那时天津人对于汽车的认识无外乎“老三样”——富康、桑塔纳、夏利。让他印象比较深的是凯越的内饰。“在当时来说,真的很不错,尤其是相比当时常见的‘老三样’来说,漂亮的胡桃木中控台、阶梯式的波箱、舒适的真皮坐椅……我觉得买车,就要这种‘小资’的。”

  “一眼看中了这款车,当时买这辆车,大约花了将近15万,在交完钱以后,还要在店里拿号排队提车,我等了大约2个多月。”王福云告诉记者,他提车的时候正好是03年的年底,那会儿把车开回家,停在小区里,回头率很高。

  “现在汽车已经悄悄地走进了平常百姓的普通生活,汽车再也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王福云认为,居民收入持续增加、道路交通条件改善、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以及消费环境日渐成熟,是私家车越来越热的主因。“现在我不用挤公交车,周末还可以带着家里人出去转一转,出行真是方便多了。”

   从上下班代步到自驾游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汽车市场随之逐步开放。2003年我国轿车产量只用一年时间就跨越了百万大关,达到206.89万辆,全年轿车销量实现204万辆。国内汽车消费开始进入高速增长的消费阶段。

  在2003年,私人购车已经成为汽车购买的主体,汽车市场销售呈现出“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态势,消费者因为市场销售的车型太多,眼花缭乱,反而拿不定主意而迟迟下不了购车的决心。2003年开始的汽车业“井喷”,直到中国成为世界汽车第一汽车市场,这也让市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汽车的普及,私家车不再只是上下班的交通工具,还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和开放意识的旅行方式。“我记得没买车之前,带着家里人去北京和天津周边的地方玩,要先坐火车再转乘各种客车,非常折腾。”

  “对于当年的我来说,就从天津到青岛十几个小时的火车硬座,一下车屁股疼、浑身酸痛的感觉,至今仍记忆犹新。”王福云告诉记者,自己买车以后,经常带着家里人到周边的景点去玩,原来在路上需要花一天时间,现在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跑遍周边各个景点。

  从“跑得快”到“更高档”

  不再满足于“代步”,人们渐渐开始对排量、轴距、大空间、高配置有了追求,这背后折射的是百姓生活的提档升级。2015年,王福云将家中用了12年的轿车在二手车市场售出后,立刻和妻子赶去选购新车。

  包括王福云在内,准备换车的私家车主大有人在。“其实不换也能开,但看着周围的朋友都在换新车,也想换一辆更高档些的。”我们都是普通人,以前看到BMW三个字母或者听到“宝马”这个名字,总觉得离我很远,这种距离感和法拉利、保时捷差不多。

  如今,走在天津的大街小巷,以前人们眼中的“豪车”随处可见,而且每年数量都在增加。“十几年前和普通人离得很远的各种豪车,现在就在我们身边,而且现在车型太多了,一到4S店就‘晕’了。”王福云说。十年前,黑色、灰色为市民购车的首选颜色,近年来白色、红色、黄色、蓝色车辆增多,市民的选择趋于多元化。

  步入中年的王福云,通过多年奋斗,房、车俱备,有一定经济基础,工作之余就是陪着家中老人、小孩走遍中国。“车是能给人带来幸福感的工具。”王福云的换车经历,正是这些年来天津市民“大步奔小康”的缩影。随着居民生活日益富足,衣食住行条件大幅改善,私家车源源不断地进入寻常百姓家。据天津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287.75万辆,其中私人汽车242.56万辆。

  日益紧张的环境压力,让节能环保成了人们换车的另一动力。现在环保节能、方便实用,是市民选车的重要考量。2013年以来,天津市一直按照国家最高标准实施地方财政补助,大幅降低用户购车成本。2017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占全市新车销售总量比例达到16.4%,全社会主动应用新能源汽车意识显著提升。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天津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应用已达8.89万辆,稳居全国重点城市前4位。

  今天,越来越多的寻常百姓把轿车当作自己生活、出行、谋生的现代化工具。中国人能以与国际接轨的价格挑拣几乎所有国际主流品牌和自主品牌的汽车,轿车也成为中国最市场化的产业。它已经成为改革开放四十年对中国社会巨大改变的一个经典注脚。

  (津云新闻记者 郭强)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