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天津纪事:文化中心——天津建筑史的丰碑 市民休闲的驿站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王曾 编辑:刘颖 2018-12-12 07:42:00

内容提要:2012年,天津市河西区中心地带,占地约90万平方米的文化中心落成,并迅速成为市民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承接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土建3标段建设的是中建六局,时任项目经理的孙少增带领他的团队此前连续3个春节都在工地上度过。尽管很少与家人团聚,但团队人员奔赴不同的项目的那段日子,依然是他们难以忘却的记忆。

  天津北方网讯:2012年,天津市河西区中心地带,占地约90万平方米的文化中心落成,并迅速成为市民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承接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土建3标段建设的是中建六局,时任项目经理的孙少增带领他的团队此前连续3个春节都在工地上度过。尽管很少与家人团聚,但团队人员奔赴不同的项目的那段日子,依然是他们难以忘却的记忆。

  世界首创——全铸钢迎宾塔

  2009年,天津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土建3标段开工建设,中建六局承接了该项目。开工大会前,项目经理孙少增、项目书记张天毅、生产经理王振刚首次搭档合作。这三人后来被工友们称为“三剑客”。

  时间来到2018年11月底,张天毅和王振刚即将奔赴新的项目工地。临行前,他们两人相约小聚,选来选去,地点选在了文化中心。项目交付后的6年间,两人还没来过文化中心,再次回来时,他们有种特别的亲切感。两人通过微信视频与远在厦门的孙少增连线,“三剑客”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热火朝天的工地一样。

  他们的视频聊天引来了几位附近经过的健身者“围观”,或许在旁观者看来,他们是来参观的游客,殊不知,他们正是文化中心的建设者。

张天毅和王振刚时隔6年后重回文化中心

  张天毅和王振刚走到文化中心迎宾塔前,特地让围观者帮忙拍了一张二人与迎宾塔的合影。这座建筑面积 113平方米 ,直径 12米,高度61.66米,重达500吨的迎宾塔留给他们太多记忆。

  2012年元旦,交通枢纽土建3标段工程接近尾声。本以为当年可以回家过春节,没想到突然接到指挥部下达的新任务,要在下沉广场上建一座迎宾塔。当时迎宾塔的设计方案还在进行中,留给施工方的时间很短。

  为了争取时间,迎宾塔边设计边施工。迎宾塔结构主体采用全铸钢构件,以878毫米振幅的正弦曲线为基础,呈波浪造型。它为全镂空面结构,拼装定位困难。铸钢件厚度薄,尺寸大,精度的控制复杂。

  张天毅介绍说,以往建塔多以混凝土、铸铁为主,而全铸钢正弦曲线镂空塔在世界上属首创,没有参考资料,除了设计方案外,安装过程中只能凭借经验。由于施工时正值冬季,为了达到精准吊装,及时躲避季风,张天毅除了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外,还调取了2012年之前5年的同期气象资料,分析季风规律,估算起风时间、风向。

  施工方也能优化设计方案!

  节省600多万元

  让“三剑客”自豪的另一件事,是对设计方案的优化。按照之前的要求,中建六局是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下沉广场最初始的设计方案,是地下土挖掘时采用斜抛撑的方式和地连墙连接,这种方案是为了防止地连墙外的水和下沉土进入工地。

  这种设计方案是施工中常用的,不过按照这一设计方案,下沉广场土层的挖掘工作就要耗时一年多,势必会拖延整个工程的工期。

  “三剑客”团队决定寻找另一种方案。他们和天津大学合作,由天津大学多名博士生导师、博士生参与,将实验室搬到了工地上,采用反压土代替斜抛撑,并且利用专业仪器随时监测反压土的承压情况,根据精准的数据测算制定施工方案。

工人们在搭建施工脚手架

  以往由施工方优化原设计方案的例子非常少见,因为施工方必须拿出其他的设计方案,并且要有足够的论证依据,甚至有足以推翻原方案的理由,才可能获得设计方的认可。没想到新方案最终获得了设计方的认可,并且得以实施。张天毅说,新的方案节省了至少3个月的工期,为业主方节省了600多万元的支出。

  最终,迎宾塔工程获得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全国优秀焊接工程、天津市钢结构金奖。“镂空曲面超薄全铸钢结构综合建造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中建总公司的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结论为“总体国际领先水平”。文化中心迎宾塔工程QC 小组获得国家级 QC 成果奖。

  多个春节难回家,婚礼办在工地上

  自从2009年“三剑客”带领团队进入文化中心工地以来,他们每天24小时轮班上岗,孙少增作为项目经理,更是一刻也不能离开。孙少增的家在塘沽,连续几个春节,他都没能回家。

  2011年4月的一天,孙少增突然接到工友的通知说,自己的父母到了工地。当时孙少增正在浇筑区,飞溅的水泥几乎把他塑成了“泥人”。他顾不上换衣服,赶紧跑向工地大门口。

  当时孙少增的父母并没有下车,看见满身泥巴的儿子。父母只是说了一句:“我们只是来看看你,没什么事,看一眼就走了。”孙少增觉得自己已经几十岁的人了,不用父母总惦记着。“你多大在我们眼里都是个孩子。”孙少增的母亲说。

  孙少增因为工作太忙,总疏忽了给父母打电话,他本以为父母是从塘沽来市区办事路过工地。事后他从妹妹口中得知,父母是特地从塘沽打车去的工地。因为哥哥过年没回家,而且半年多也没和家里联系,父母甚至以为哥哥“死”了或者出了什么事,想到工地上去看个究竟。和津云新闻记者说到这时,孙少增哭得像个孩子。

孙少增和工友们在文化中心工地前合影

  郭其训是项目上的一名年轻工程师,跟随“三剑客”进入工地以来,他便进入了“黑白颠倒”的工作模式。和女朋友穆翠彩交往了多年,33岁的郭其训原本计划在2010年“五一”假期期间回云南老家举办婚礼。可项目工作太忙,郭其训不得不将婚礼推迟到了当年的“十一”。

  一开始,新娘家人以为小两口之间发生了矛盾,对推迟婚礼还有些意见。后来得知郭其训的工作原因给予了理解。但眼看快到“十一”,郭其训还没有准备婚礼的意思,穆翠彩有些着急了。追问之下,郭其训才说项目太忙,工地离不开人,别说婚假,就连睡觉,每天也只有四五个小时的时间。

  如果不想耽误婚期,郭其训就只能把婚礼搬到工地上举行。一开始穆翠彩并不同意在工地上举办婚礼,但经过郭其训的耐心解释,穆翠彩被郭其训对工程、对同事的深厚情谊所感染,最终答应在工地上举行婚礼,而“新房”就设在工地简易的临建房内。作为项目经理,孙少增总觉得在生活上对不起兄弟们。

  这里,带给市民幸福感

  自文化中心建成以来,它就成了很多市民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

  今年入冬以来的首次寒潮预警,也未能挡住市民前往文化中心的热情。冬季的一个夜晚,记者在文化中心广场上看到,轮滑、太极拳、网球、京剧、广场舞等健身团队纷纷亮相,各种音乐交织,舞步飞扬。尽管寒风凛冽,仍然有上百群众向广场聚集,一位父亲正把孩子扛在肩头观看表演。

  一位保安告诉记者,目前常年在文化中心健身的团队不下20个,人数超过500人。夏季文化中心广场每天的人流量达到数千人。

  家住在红桥区的王女士带着儿子匆匆赶来,儿子每周三次到文化中心练习轮滑。五年来,没有特殊情况,她都会和儿子驱车一个小时前往文化中心。

当年在建的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工程

  连续五年的坚持,令王女士见证了文化中心的点滴变化。她还记得五年前,文化中心地铁站还在建设,道路拥堵,车位难寻,有时候不得不跑到附近的小区“抢”车位,彼时,文化中心的健身团队还没有形成规模。

  如今,文化中心地下、地上停车场齐全,地铁开通,公交站近在咫尺。轮滑、太极拳、广场舞等运动项目“扎堆”……像王女士这样远在其他城区的人,无论是开车还是乘坐公交、地铁,都可以把文化中心当做健身休闲驿站。

  除了健身项目,文化中心还有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图书馆。等待儿子锻炼时,图书馆外的咖啡店是王女士最常去的地方,借一本书,品一杯咖啡,让等待的时间在纸页翻动声中慢慢流走,是一种别样的享受。王女士说,尽管她家距离文化中心路途远,但文化中心给了她幸福感,追逐幸福,再远的距离也是值得的。

孙绍增在文化中心工地前照相留念

  同样有幸福感的还有孙少增。如今,孙少增正在厦门建设福建省第一高楼。他说,正是有了当年天津文化中心项目的积累,他和团队才能站在更高的建筑平台上,向世界级工程继续迈进。在他的建筑日记里,文化中心是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和光辉。(津云新闻记者王曾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