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区团泊镇团泊村改革开放同龄人程炳臣:说说我这40年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晚报陈思成 编辑:曲璐琳 2018-12-18 14:11:56

内容提要:40年前,程炳臣出生在静海区团泊镇团泊村。那一年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将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全中国每一户家庭。程炳臣的朋友说他是“改革开放的见证人”,程炳臣笑着回答:“团泊镇这么多年的变化,我可是着实看在眼里。”

  天津北方网讯:40年前,程炳臣出生在静海区团泊镇团泊村。那一年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将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全中国每一户家庭。程炳臣的朋友说他是“改革开放的见证人”,程炳臣笑着回答:“团泊镇这么多年的变化,我可是着实看在眼里。”

  程炳臣出生的时候,团泊镇还是远近闻名的穷地方,“春季白茫茫,秋季水汪汪,春种秋不收,糠菜半年粮。”因为独流减河的分隔,地处团泊湖低洼的团泊村成了陆地上的“荒岛”,每天只有一班通往静海县城的公交车。那时,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154元。

  1982年,程炳臣的父亲程树生在村民大会后兴高采烈地说:“咱以后吃的是自家打的粮了。”当时4岁的程炳臣还弄不明白父亲说的是啥。那一年,团泊镇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程炳臣家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4亩地。随着农民耕种热情不断提高,团泊村的粮食产量和村民收入也节节攀升,截至2017年,团泊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35元/年,较1978年增长140倍。

  1984年,6岁的程炳臣的人生遇到了几件大事:第一,他上学了;第二,家里花1000多元新盖了砖房;第三,门口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最后,听身边人说,村里干运输的一个长辈改了名,叫“万元户”。

  转过年来,村里引进的罗非鱼养殖和蔬菜大棚产业越搞越大,村集体出资给全村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程炳臣提水桶的任务再也没有了。更让他高兴的是,这年他家新买了电视机,能在自家看动画片了。

  1988年,程炳臣10岁。程炳臣的父亲和朋友决定承包以前生产队留下的砖厂,从那之后程炳臣听别人都喊父亲“厂长”。那一年,团泊乡共兴建乡镇企业34个,涉及纺织、缝纫、木器、饮料、化工等十几个行业40余种产品,团泊村的民营经济进入快速扩充期。

  1993年,团泊村交通不便的问题终于解决——随着当年团泊大桥兴建通车,西青区至静海区被宽阔的大道连接在一起,中间枢纽的团泊镇真正站在经济腾飞的起点上。这一年程炳臣过生日时,得到了一辆变速山地车,那是他叔花400多元给他买的。

  1998年,程炳臣入伍参军。一天接到家里电话,父亲告诉他“咱家搬进别墅了”。随着团泊村个人和集体收入不断提高,村里前几年建的6层砖楼“过时”了,很多村民住进了新建的别墅房——“探亲回家莫走错门!”

  2005年底,“小程”接了“老程”的班,开始经营砖厂。2006年5月,程炳臣一次性拿到货款20多万元,他说:“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钱。”那一年,程炳臣买了人生中第一辆汽车。

  2008年,程炳臣和5个朋友承包了1400亩鱼塘,两年后,程炳臣搬进了自己花70多万元新买的房子。截至2013年末,团泊村全村人口均搬入新建成的住宅小区内,新建成的道路四通八达,医院、幼儿园、中小学、贸易市场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全村全镇实现了城市化生活,成了城镇化发展的典型。

  前几天,记者采访程炳臣时,他拍着自家汽车说:“最近正在考虑换一辆。”(津云新闻编辑曲璐琳)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