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打通创新路上的“肠梗阻”·发展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广播电视台 作者:方远 编辑:李彤 2018-12-29 20:40:00

内容提要:作为天津改革开放“试验田”“排头兵”的滨海新区,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有怎样的举措,效果如何?

如不能正常浏览请选用IE浏览器

天津北方网讯:作为天津改革开放“试验田”“排头兵”的滨海新区,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有怎样的举措,效果如何?

中关村,也被誉为“中国硅谷”,是我国科教智力和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最新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看到加紧研发的新能源汽车,也可以看到比肩国外的高性能芯片和通往宇宙苍穹的航空航天设备。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化,“一亩三分地”的思维被彻底打破,2016年9月,北京中关村独特的生态系统成功“克隆”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正是建立。如今,虽然只有两周岁,它取得的成就可不简单:入驻企业数量达到880家,注册资金更是超过100亿元。那么,“亮眼”数字的背后会有哪些故事呢?我们先从园区企业深之蓝的一面专利墙说起。

这是我们的专利墙大家看一下,主要包括水下机器人的多姿态控制专利,还有水下推进器的外观专利。

参观专利墙,是现在深之蓝为客人们准备的必要环节。从成立至今,这家企业共取得163项国家专利,算下来平均每20天,就有一项专利成果在这里产生。但是,这些专利的申请并不容易,一般的流程是先联系代理机构,再由代理机构前往北京,提交给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初步审查通过后,由中心组织专家,进行再次审查,流程繁琐、耗时长成为许多企业的共识。

天津深之蓝海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法务专员杨明:一般专利申请的时间是两到三年,我们没有取得最终获权之前,对于我们公司是有一定损失的。

优化营商环境,专利申报提速势在必行。今年10月,京津两市签署《进一步加强京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出台10个方面的23条合作事项,其中第一条就指出要进一步推进共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尽快出台两市支持科技园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随后不到一周的时间,在滨海新区政府、中关村管委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这里签约落地,这也是第一个设立在北京以外的、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眼下,园区南端的一栋五层小楼,正在紧张装修,明年开春,保护中心就将在这栋楼里正式投入运营。届时,园区企业不再需要通过代理机构跑北京申请专利,直接在“家门口”就能提交办理,不出园区就能拿到专利。初审、复审等耗时较长的流程步骤也将大幅简化。

滨海新区科工创新委副主任科员黄宗文: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打通绿色通道,可将专利审查周期缩短至原来的三分之一,后期我们还要再搭建知识产权运营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专利运营导航、专利融资质押等综合服务。

不仅是专利申请“加速度”,滨海新区还为企业获得专利提供智力支撑。前不久,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示范基地揭牌,联合天津科技大学、国家超算天津中心等平台,打造产业联盟和创业导师,为企业的创新发展出谋划策。从年初到年底,滨海中关村已经建立起“一揽子”的服务体系:从注册税务申报到法律咨询,从担保融资到租金减免,让落户企业在园区安心发展。目前,滨海中关村的入驻企业已经将近900家,其中北京企业占到三分之一,在加速产业聚集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等方面初显成效。(津云新闻编辑李彤)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