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疆”山有幸埋忠骨 “津”生无悔铸英魂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网信天津 作者:杨成 编辑:张麒麟 2019-01-31 17:02:00

内容提要:石榴花开映山红,昆仑浩气满长空。何妨吟啸归去来,侠之大者笑尘埃。腊月末的于田,寒风瑟瑟、凉意袭人,平添了几许凄惶之意……

“疆”山有幸埋忠骨 “津”生无悔铸英魂

石榴花开映山红,昆仑浩气满长空。何妨吟啸归去来,侠之大者笑尘埃。腊月末的于田,寒风瑟瑟、凉意袭人,平添了几许凄惶之意;已经疾病缠身、执意“超负荷”工作的天津市优秀援疆干部席世明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践行着日拱一卒、只争朝夕的“钉钉子”精神、“与死神博弈”、“同时间赛跑”,怎奈天妒英才,有心工作、无力回天,最终还是倒在他挚爱的工作岗位上,英魂就此长眠于天山脚下,过早地向人民交出一份脱贫攻坚未竟的优质“答卷”。席世明同志虽然倒下了,但南疆更多饱受穷困肆虐的于田群众站起来了,这也许是对偏爱金庸武侠家国情怀的席世明同志最好的精神告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曾发表重要讲话:“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席而世明同志把自己在于田救助的维吾尔族妹妹之女脱口而出取名为“小石榴”也许正有此意,寄托着天津市援疆干部“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矢志不渝。前有云南80后“白发干部”李忠凯“白发虽生早、幸不负青春”的豪迈洒脱,后有天津市台办驻村干部邓小东和张磊因公牺牲在扶贫一线的壮志凌云,全国各地涌现出来的脱贫攻坚尖兵们用生命和热血书写忠诚与担当,就像同根通脉、筋骨相连的“石榴籽”一样“抱团”抵御风霜雪雨;有斯精神,脱贫攻坚大业何愁不成;藉此决绝,全面小康社会岂非探囊。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上有高堂老母、下有垂髫孩童的席世明同志在奔赴南疆的途中还是难忍热泪,自古忠孝难两全,既然选择了投身“三大攻坚战”之一的脱贫攻坚,便毅然以身许党、以心献国;事实上,作为主动请缨、自觉挑担的援疆干部,甫抵南疆,一路颠簸的他便打开随身携带的儿子的红领巾,这一看似返璞归真的赤子之举正折射出以席世明为缩影的奋战在全国贫困一线党员干部们“最初的梦想”,既来之则安之、穷尽所能也要在这片无垠的土地上挥洒血与汗、释放光和热。580多个日日夜夜宵衣旰食“衣带渐宽终不悔”,他的脚步声在于田13个乡镇的崎岖小路上百转千回;100多个村庄小镇焚膏继晷“踏平坎坷成大道”,他的干咳声在1000多人的带动就业中归于缄默;夜深人静时,透过灯火通明的办公室依稀可以看到他时而奋笔疾书、起草着一份份帮助维吾尔族乡亲们脱贫致富、招商引资的方案;时而托腮凝思,望着墙壁上悬挂的贫困乡镇“摘帽”进度表而若有所悟;时而俯首良久,翻阅着案前摆放的一沓贫困人口登记卡而为之动容。

席世明同志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适逢建国70周年大庆,全面小康目标已经倒排工期、步步紧逼;脱贫攻坚之路丝毫不亚于新时代的“长征”,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道阻且长、荆棘遍布,锥心之痛之余我们唯一可以感到欣慰的是更多党员干部接过历史接力棒,“一棒接着一棒跑”,发起“最后一公里”的全力冲刺,向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献礼!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