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津全国政协委员饶子和作大会发言:筑牢“科学地基” 突破“卡脖子”瓶颈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日报刘平 韩雯 编辑:刘颖 2019-03-11 08:07:32

内容提要: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15位全国政协委员围绕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问题进行大会发言。住津全国政协委员、市科协主席、南开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以《筑牢“科学地基” 突破“卡脖子”瓶颈》为题进行发言。

  天津北方网讯:昨天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15位全国政协委员围绕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问题进行大会发言。住津全国政协委员、市科协主席、南开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以《筑牢“科学地基” 突破“卡脖子”瓶颈》为题进行发言。

  饶子和作为现场第六个走上大会发言席的委员,就基础科学研究面临的“痛点”和加快解决“卡脖子”问题侃侃而谈。他说:“近期的中美经贸摩擦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一个国家的‘痛点’,即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饶子和说,其实“卡脖子”并不是新问题。新中国成立70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在核心技术上对我们实施“卡脖子”。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饶子和说,“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讲到此处,记者看到现场许多委员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饶子和说,去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为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彻底解决“卡脖子”问题指明了方向。当前,主要发达国家都在强化基础研究战略部署,形势逼人,必须尽快补上基础研究的短板。

  “要像制定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那样,制定国家基础科学战略规划。”饶子和建议,从国家层面就基础科学的发展进行调研,凝练出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所需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重塑国家基础科学体系,筑牢“地基工程”。要组建基础研究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提出未来10年至20年基础研究的总体规划建议。同时,鼓励部分科学家专心解决源头问题,建立基础研究“国家队”。

  “要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比例。”他建议,将其作为加强基础研究的实际行动和具体指标,并结合国情,今年将这个比例提高到10%。要按照“顶层设计、合理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认准方向,久久为功,将我们基础科学研究的根基筑得越来越牢。(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