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不能正常浏览请选用IE浏览器
天津北方网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蓟州区罗庄子镇,有一位远近闻名的“梨王”王艳忠。20多年来,他全力帮助村民奔小康。
每天清晨,王艳忠都会准时骑车上山。春天正是果树发芽的关键时节,镇里大大小小的果园都在剪枝,村民见着他,心里就踏实。
王艳忠是罗庄子镇成人学校的校长,天天干的事儿,就是推广农业新技术。罗庄子镇是有名的水果之乡,家家户户都以种梨为生。可在1997年前后,山里的梨树陆续到了50年树龄,结的果子少了,口感更是一落千丈。农户们辛苦一年,最后收的梨,却只能卖上几百块钱。
镇里把农校毕业的王艳忠调到罗庄子镇成人学校,专门改良梨树。王艳忠拿出家里仅有的900多块钱存款,买下了第一批树苗,在自家地里做起了嫁接实验。浇水、施肥,摸爬滚打了两年,眼看着就要结下第一批果,可一场冰雹,毁了他所有的心血。
果子被砸了,但是树还在,四年时间里,他先后尝试了42个新品种,最终选出了用本地酸梨和库尔勒香梨嫁接的办法,培育出产量高、口感好的红香酥梨。可要推广这个新品种时,村民又不买账了。
联系嫁接队、现场技术指导、去北京天津跑市场。王艳忠的诚意和办法打动了村民。第一批红香酥梨下来,价格卖到了过去酸梨的10倍。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周边村民、甚至其他镇里的农户,都来找王艳忠了。
如今,王艳忠是村民眼中的果树专家。今年,罗庄子镇还要再嫁接30万株红香酥梨,他带头上山,全身心铺在果树上,挨家挨户帮着看。虽然辛苦,可王艳忠说,他还有更大的目标。(津云新闻编辑李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