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文明立法 贯彻法规比出台法规更重要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柴莹 编辑:刘颖 2019-04-04 11:32:53

内容提要:10万余条留言逐个梳理,充分借鉴外省市治理经验,伴随着广大市民的热切关注,《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今年5月1日起实施。

  天津北方网讯:10万余条留言逐个梳理,充分借鉴外省市治理经验,伴随着广大市民的热切关注,《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今年5月1日起实施。一时间,将文明行为立法成为津城老百姓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公共场所赤膊、随意插队、“霸座”且不听劝阻,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闯红灯,行人跨越护栏,机动车不礼让行人,遛狗不使用束犬链牵领、公共区域焚烧丧葬用品等,都将依法纳入处罚范畴。文明这个“软”东西也将发挥“硬”作用。随着《条例》实施的临近,网友们更多的开始关注《条例》如何实施,因为贯彻法规比出台法规更为重要。

  越秀路街惠阳里社区社工姚瑶说:“作为社区工作者,我和同事们每天的工作都和市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发现不文明行为,我们也都会及时劝阻。《条例》把基本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规范,让我们劝阻不文明行为的工作‘底气’更足了。例如每年清明节,我们都会组织文明祭扫活动,并对随地烧纸等不文明祭扫行为进行巡查劝阻。个别对我们工作不理解的居民,有时也会不听劝阻,甚至对我们工作人员有抱怨。今年出台的《条例》,明确将公共区域烧纸、搭设灵棚等内容列为不文明行为,并从法规的层面做出严格规定。我们再劝阻群众时就有了明确的依据,同时也让更多群众能够客观认识到这一行为的错误性,从而自觉摒弃不文明祭扫方式,自觉自愿地践行文明规范要求,做到文明祭扫。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们社区工作者也要带头当好宣传员、引导员和监督员,让文明在市民群众中落地生根,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文明成为津城的新风尚。”

  家住南开区兴泰园的汪有声大爷对于《条例》的出台特别的支持。他说:“《条例》可以通过法治的方式去推动老百姓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旧风陋俗在老居民区经常会看到,比如为祭奠已故亲人搭建灵堂、‘吹打念经’、‘送路’、‘烧纸’等,产生的焚烧物不仅对空气造成污染,还会给附近居民带来噪音污染。而且这些封建迷信行为也会对小朋友有着负面的影响,更降低了天津的城市文明形象。希望《条例》能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得到真正的落实。”

  天津公益女孩,网络大V王大多对于《条例》的出台则有更为理性的认识。她认为:社会治理是一个由道德约束上升为法治约束最后再回归道德约束的过程。现在将道德规范上升为法治规范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条例》的出台可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是也要清醒的意识到,《条例》的实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给公民一个素质自我完善的时间。“另外,我目前比较关注的问题是在《条例》开始实施阶段,由于需要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合作,可能会出现一些联合执行机制不顺畅,执行要求、尺度不明晰以及由于取证困难可能导致无法处罚等问题,希望公众能够给这些部门一些磨合的时间和机会,大家共同努力建设文明家园。”王大多说。

  家住红桥区惠灵顿社区的高天放说:“《条例》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移风易俗需要时间,很多老百姓可能是无意识违反条例,可以先批评教育,对于拒不执行的再进行惩罚。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用《条例》来约束这些不文明行为,而另一方面,也要继续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让文明行为融入百姓的生活中。因为毕竟惩罚不是目的,能够改变陋习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在金融行业工作多年的肖剑对于《条例》的出台很支持,但是同时也担心《条例》能够真正实施会有一个实践过程,并不会一帆风顺。“比如《条例》中明确了处罚措施和执法部门,但是谁来监督这些执法部门呢?还有《条例》中明确了行政执法部门对不文明行为做出处罚的,应当按照规定将处罚情况录入信用信息系统。那么相关执法部门的系统是否已经和信用系统进行联网或是已经做好准备?《条例》中的处罚措施属于行政处罚,如果当事人拒不执行,执法部门有何措施?就不文明行为本身是否会推至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双方是否愿意付出相应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肖剑说。(津云新闻记者柴莹)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