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从引滦入津到南水北调 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广播电视台 作者: 编辑:张麒麟 2019-04-11 20:50:00

内容提要:“七十二沽春水活,午景声里野桃开”,历史上的天津,有七十二沽之说。但天津一直是缺水型城市。从引滦,到引江,在解决水问题的同时,也推动着天津高质量发展。


天津北方网讯:“七十二沽春水活,午景声里野桃开”,历史上的天津,有七十二沽之说。但天津一直是缺水型城市。从引滦,到引江,在解决水问题的同时,也推动着天津高质量发展。

近半个世纪以来,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枯竭,天津一直处于缺水状态。1952年,毛泽东同志在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是南水北调的构想被首次提出。可那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经济实力很难支撑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80年代初,针对天津遭遇的严重干旱,党中央决定先实施引滦工程,这是新中国第一次跨流域大型引水工程。来自部队、市民在内的20万人,投身引滦工程,只用了一年零四个月就顺利完工。1983年9月5日,引滦入津工程提前全线正式通水。

赵延军,是湖北丹江口人,来天津创业已经10多年了。身在天津,饮水思乡。这里是南水北调水源进入天津市区的最后一站,每年春暖花开时,他都要来这里,看看从家乡丹江口水库调来的水。

引滦入津完成之后,随着天津的快速发展,水源短缺的问题依然存在。所以,充分借鉴了引滦工程的建设经验,经过多年研究论证,随着国力逐渐强大,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作为我国的一项战略性工程,通过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将长江水调往北方,2005年,随着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动工,库区周边40多万人开始了移民搬迁。

作为库区移民,赵延军就是那时沿着江水北上来到天津,在天津旅游部门的帮助下,他和几个老乡成立了旅游公司,开发了天津到丹江口水库的饮水思源旅游线路。

南水北调工程不仅让天津这座城市生产生活用水得到了保障,也让生态补水成为了可能。已经缺水20多年的北大港湿地也从去年冬天开始,得到了滦河水的补给,负责水源调度的刘占友也更忙了。

通过生态补水,天津正在打造水系连通工程,打通北大港湿地、团泊洼和海河的南系循环系统,北部打通海河与七里海、大黄堡循环系统,让中心城区河流和与四大湿地的水资源,实现循环。

不仅仅是生态补水,天津持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腾出了736平方公里工业开发用地,在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建设绿色生态屏障。

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天津以水为线,将绿色生态屏障与湿地、海河串联起来,纳入国家生态发展战略,主动融入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体系。(津云新闻编辑张麒麟)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