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红色印迹”:书生报国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日报张洁 编辑:刘颖 2019-06-19 15:56:00

内容提要:“罗三校,兄弟列。为一体,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上的这句话,诉说了一段挥之难忘的艰苦岁月。西南联合大学承载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这所存在不过8年的“最穷大学”,被人们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西南联大纪念碑

  天津北方网讯:“罗三校,兄弟列。为一体,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上的这句话,诉说了一段挥之难忘的艰苦岁月。西南联合大学承载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这所存在不过8年的“最穷大学”,被人们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七七事变”后不久,南开大学成为第一所被日寇毁掠为焦土的高等学府,举国为之震惊。南开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校史研究室主任肖光文向记者介绍,这是因为,南开大学从1919年建立之初便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深沉的爱国主义,浓厚的家国情怀,早已融入民族心,铸就中国魂。1935年,张伯苓校长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问了3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谆谆切切,激发起全体师生的爱国之志。因此,南开大学成为日本侵略者的眼中钉。被毁后,师生辗转南下,加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之后又迁往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西南联大条件非常艰苦,建校之初,没有宿舍,没有教学楼,没有办公室,除了人,可以说什么都没有。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西南联大坚持为国家、民族培养复兴之才。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吴大猷写成了《多原子分子的结构及其振动光谱》,陈寅恪写出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冯友兰写好了《贞元六书》,王力出版了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之作《中国现代语法》……另外,西南联大的教师们治学严谨,要求极严,8年间,8000余名学生中,只有3882人能顺利毕业,他们中走出了邓稼先、朱光亚、杨振宁、李政道等享誉世界的科研人才。

  在西南联大纪念碑碑阴,则刻列了由校志委员会纂列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以来从军学生题名”,上面刻着何懋勋、陈镜湖等832个名字。据不完全统计,八年中,西南联大共有1100多名学生参军,约占总人数的14%,即每100位同学中,就有14人投笔从戎。“华北之大,竟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这是民族危亡之际,学子们悲愤的呐喊。那个时代的青年学子们渴望学习、渴望进步。然而国家的前途命运、民族的生死存亡也牵动着他们的神经。到东北加入抗联,或者西去延安革命,或者投身抗日战场,是那个年代进步青年的选择,很多学子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南开大学学生何懋勋位列西南联大15名革命烈士之首。何懋勋1935年考入南开大学经济系,抗战爆发后,进入长沙临时大学读书,之后投笔从戎,北上抗日,之后赴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参加抗日救亡工作,任青年抗日挺进大队参谋长,1938年在济南战役中英勇牺牲,时年21岁……这些刻列在碑上为人所不知的名字,绝大多数已归为尘埃;他们有卓越的才华,更有爱国之心,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出无悔的青春篇章。他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民族危亡则大学艰难,国运昌盛则大学兴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来天津考察时寄语南开师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南开大学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这是南开的魂。”南开的发展道路是与我们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一条危难时刚毅坚卓、忧国救国之路,是一条和平时昂扬向上、富国强国之路,是一条为中华崛起和民族复兴培育俊彦、贡献力量之路。

  从“刚毅坚卓”,到“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我是爱南开的”,这就是近代以来,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一脉相承的爱国情怀,这也是伟大中国攻坚克难,澎湃向前的不竭动力。

  小资料

  西南联大纪念碑

  从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东门进大中路,沿路西行约800米,大中路和励耘路交口东南一侧,绿荫中巍然耸立着一座圆拱形纪念碑──西南联大纪念碑,碑座为圆拱形,高约5米,宽约2.7米,碑身嵌在其中。西南联大纪念碑1946年立于昆明。2007年复制建立于南开大学。北大、清华也都复制建立有西南联大纪念碑,共同纪念“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大精神……(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