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绿”绘染津南 “发展之绿”强劲铺展──“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津南区发展成就综述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日报 作者:杜洋洋 编辑:李松达 2019-08-31 08:04:41

内容提要:津南,北依海河,南临南疆港,西连中心城区,东叠滨海新区。这里既是美丽富庶的鱼米之乡,也是一座正在崛起的绿色、活力之城。
位于绿色生态屏障内的津南城区
小站稻高标准农田
小站天山海世界·米立方
海棠众创大街

  天津北方网讯:最深情的回首,是砥砺前行;最厚重的憧憬,是充满希望!

  津南,北依海河,南临南疆港,西连中心城区,东叠滨海新区。这里既是美丽富庶的鱼米之乡,也是一座正在崛起的绿色、活力之城。

  这片土地冷静、凝重,却也火热、沸腾。

  小站稻、练兵园、葛沽宝辇、周公祠,历史积淀深厚,闻名遐迩。米立方、稻作展览馆游人如织。海河教育园学子云集,国家会展中心、330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正在如火如荼加紧建设。100平方公里的智能园区──天津智谷内,华录数据湖、华海清科、海尔互联工厂等一批高新企业加速聚集。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盘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津南区交出的答卷,一个个数字和亮点勾勒出“全力建设绿色环境、构建绿色产业、打造绿色人文、营造海晏河清政治生态”的脉络,清晰地讲述着这片热土高质量发展的故事,记录着蓝图实现的轨迹。

  建绿色生态屏障

  城乡披绿装 倒逼经济转型升级

  白蜡树排成行,湖水清波荡漾……走进绿色生态屏障津南起步区,眼前大绿大水美景令人惊喜。

  “起步区东起老海河,南至天津大道,西到卫津河,北到海河,原来是津南区预留的发展用地,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现改建绿色生态屏障,真可谓好钢用在了刀刃上。”津南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刘永华说。

  记者看到,在起步区北部,地铁1号线东沽路站已基本建成,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周边道路等配套施工。刘永华高兴地说,地铁1号线通车后,市民来到这个大森林公园健身娱乐,就更方便了。

  津南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刘凤春告诉记者,津南区高标准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完成了起步区7700余亩造林绿化任务,今年又完成了1.87万亩植树造林工作,新建咸水沽、辛庄、双桥河等多个占地数千亩的大型片林区,打造出了大绿野趣、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生态景观。绿,绘就了津南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

  优越的生态环境正成为津南吸引大项目、好项目的“金字招牌”。上半年,津南区共引入500万元以上外省市项目230个,内资到位额110.07亿元,其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项目37个,协议投资额146.9亿元。

  在津南绿色生态屏障起步区西北部,一座国家级现代化展馆──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规划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总计32座展厅,建成后将兼具承揽开闭幕式、大型会议论坛等功能,对于提升津南乃至会展业水平、增强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津南区也正在推动建设海河服务业经济综合发展带,用好32公里海河岸线资源,推动沿线储备地块招商建设,持续提升永旺梦乐城等现有商业载体,着力引进会展衍生产业,全力打造会展商务区。

  擦亮小站稻名片

  扩种小站稻 发展绿色优质高效农业

  初秋的稻田,谷香四溢,浸润着丰收的希望。

  “看现在水稻长势,亩产600公斤没问题,今年又将迎来一个丰收年。”8月25日,记者来到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恰逢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佳林和津南区农技服务中心专家郑宝福在查看水稻生长情况,郑佳林高兴地说:“今年我们村种了600亩小站稻,还有200亩稻蟹田,目前长势都很好,村民增收有底了。”

  郑宝福告诉记者,津南区农田面积有限,过去单一种植传统玉米、小麦等普通农作物,效益很低,村民苦恼,政府部门发愁。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017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振兴小站稻计划,津南区委、区政府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举全区之力做优做强小站稻,全力在小站稻“源”“魂”“种”上下功夫。

  ──整合粮贸公司、小站稻开发公司等12家国企组建成立“天津金谷”,开展精加工;

  ──积极“牵手”市农科院作物所、水稻原种场,培育引进8个优良水稻新品种;

  ──帮助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优质小站稻集中连片,推广绿色生态种植技术;

  ──打通全区河道水网,给稻田提供优质水源;

  ──帮助企业和稻农建立合作关系,解决销售难题;

  ──建成小站稻稻作博物馆,弘扬小站稻文化;

  ──规划兴建田园综合体,大力推进农游一体化发展。

  小站稻不负期待、辉煌再现:2018年,全区小站稻种植面积3.1万亩,平均亩产量550公斤,每亩增收3000元;口感大大改善,稻米基本达到国家一级优质大米标准。2019年,津南区小站稻种植面积增加到3.7万亩,在确保产量的同时,扩种优良品种,普遍采取配方施肥和统防统治技术,确保小站稻品质和口感再上一层楼。

  打造“天津智谷”

  发展绿色产业 培育战略新兴产业集群

  今年6月,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成功举办,中国华录集团科技成果一亮相,立即赢得业界一片喝彩,而华录集团在津南区就建有关键核心实体──华录集团津南未来科技园数据湖中心。

  现代人工智能巨头们深谙:谁拥有了大数据,谁就拥有了智能产业发言权。

  走进位于八里台镇的华录集团津南数据湖中心,一排排闪着绿光的机柜整齐排放,静默地工作。

  企业研发负责人何晓楠介绍,作为华录未来科技园的数据核心区──数据中心,采用基于光磁存储技术的城市数据湖概念,构筑了“以数据为中心”的新一代城市基础设施架构体系,具有海量存储、绿色节能、信息安全、数据原生态的特点,规模将达到8000个机柜,信息总存储量达到10000PB的规模。

  令人惊喜的是,八里台镇未来科技园以华录集团研发基地为核心,已聚集了华为、京东AI 、神州数码、网易等一大批高科技智能化企业,正在引领津南区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迅猛发展。

  为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现代装备等产业,津南区积极兴建占地面积100平方公里的“天津智谷”,将11个工业园区整合在一起,统一招商、统一管理,集约高效,破解园区围城顽疾。目前“天津智谷”已吸引华录未来科技园、华海清科、海尔互联工厂等一批高新企业落地,全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创新示范区”。

  建成博能康复医疗中心

  打造绿色人文 让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在津南区,有一个京津冀贫困家庭脑瘫患儿特别感激的地方──津南博能康复医疗中心,因为这里不仅能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康复治疗环境,还配备有专业教职医师训练指导。

  走进这家位于津南区残联大楼内的博能康复医疗中心,只见开放式训练区宽敞明亮,运动治疗室温馨舒适,复健提示牌色彩明艳。

  在一楼,记者看到,这里安装了医用慢速跑台,专门开辟300平方米儿童淘气堡,10多名患儿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在三楼脑瘫患儿康复室,指导老师林菱佩正在带领老师们对患儿进行物理训练。

  康复中心负责人赵凯丽介绍,中心属于精准扶贫公益项目,面向京津冀地区招收具备一定限定条件的贫困家庭脑瘫患儿,帮助孩子们早日回归校园、回归社会。

  多年来,津南区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工作的首位,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确保完成”的基调,精心组织筹划了一批民心工程项目。2017年至今,连续实施年度10项民心工程,共计123个子项,涉及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扩大社会就业、优化教育办学条件、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强化社会保障服务等众多方面。建设55万平方米葛沽棚户区定向安置房,满足3700户、10000余名村民的还迁安置需求。建设津南医院,开设病床达530张,预计年底竣工验收,明天上半年投入使用。新建5家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已取得办学许可并开园,提供了1890个普惠性学位。

  眼下,“自然之绿”绘染整个津南大地,“发展之绿”也以强劲之势铺展。不忘初心、奋力前行,津南区正大步奔跑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阳光大道上,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不忘初心 真抓实干

  努力开创津南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津南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津南区坚持在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中践行初心和使命,全区各项工作稳中有进,亮点频频,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打破思想桎梏,打好解放思想主动战。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到各项工作中,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坚守初心和使命,推动津南区绿色高质量发展”为题深入研讨,在学习中感悟初心,在讨论中思想交锋。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积极抢抓绿色生态屏障建设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围绕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形成了建设绿色环境,构建绿色产业,打造绿色人文,营造海晏河清、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三绿色一生态”的发展思路。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2.74亿元,同比增长2.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2.47亿元,增长29.3%;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2亿元,增长9.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58元,增长6.8%,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

  落实新发展理念,打好转型发展背水战。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津南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面对全区85.1%的土地用于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抢抓重大历史发展机遇,走出津南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大讨论活动,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发展信心,以绿色生态保护倒逼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五个一”工程,高标准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精心打造“天津智谷”,加快推动国家会展中心建设,打造海河中下游高端服务业发展带,落实小站稻振兴计划,以“一屏一谷一展一带一稻”畅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聚集未来发展的持续后劲。全面营造大开放环境,制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50条”措施,落实引聚海河教育园区人才创新创业就业政策措施,建设阿里云创新中心、海棠众创大街等一批“小而专”“小而精”的创新载体,着力提升引资引智水平。瞄准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大力推进“放管服”和“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形成“舒服、便捷、痛快”的办事环境。

  树牢为民情怀,打好补齐民生短板攻坚战。紧紧抓住“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民生问题,扎实办好十项民心工程。升级打造智能就业创业“超市”,依托国家会展中心、众创空间等项目平台,加大扶持创业力度,提升就业质量。围绕百姓关心的“一老一小”问题, 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持续提高未整合村老年人生活补贴;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提升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和教学质量。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上半年,全区民生支出占到财政总支出的94.3%。

  抓实党的建设,打好全面从严治党持久战。建立完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第一责任、监督责任和“一岗双责”的“四级递进”责任体系,推行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述责述廉、定期约谈、履责评价等制度,督促“一把手”种好“责任田”,推动各级党组织层层加压加热,保持足够“热度”,以责任链条倒逼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到位。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兴学习调研之风,提倡“一线工作法”,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包保制度,深入群众当中,深入矛盾集中、问题多发地方,听民生、大接访、解难题。严格执行净化政治生态重点工作,落实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十个方面39项任务,大力倡导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庸俗腐朽文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断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推动党内政治生态净化修复向深度掘进,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亮点1 拥抱“智慧” 打造自主创新策源地

  津南区深入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加强创新创业工作,深入推进创新发展与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深度融合,让人民群众在创新环境中享受创新文化的美味芬芳。

  作为国家智慧城市第一批试点城市,津南区在全市率先启动“智慧津南”及数据湖(一期)PPP项目,与阿里云联合建设的区域经济大脑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建成阿里云创新中心(天津津南)基地。启动运营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海棠众创大街,吸引了中科国际科创园、海棠空间、智创工坊、科锐国际等4家平台孵化公司入驻,引进50余家智能智慧产业方面的优质孵化企业和加速器企业,涵盖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人力资源服务等多个领域。

  目前,津南区已形成了一批“小而专”“小而精”的创新孵化平台和载体,2018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2.83%,位居全市第2位,津南区成为了自主创新的策源地。

  亮点2 启动天津首个城市综合开发类PPP项目

  葛沽镇城市综合开发项目是天津市首个城市综合开发类PPP项目,涉及全镇域44.1平方公里的城市综合开发,投资额188.2亿元,项目涵盖葛沽镇专项规划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智慧城市、海河沿线生态防护绿带(含海绵城市)、民俗文化特色小镇建设运营、产业导入与升级等方面工程。

  目前,葛沽镇城市综合开发PPP项目的首个施工项目──葛沽生态防护林建设目前已全部完工,总面积达到1212亩,绿化种植面积达62万平方米,河湖面积17万平方米。整体规划上遵循了绿色生态理念,贯彻大水大绿、适地适树的原则,着重体现观景、休憩等多种功能,结合项目内部生态系统,最终使整个生态防护林内部与外部形成系统性的生态循环。 

  葛沽镇城市综合开发PPP项目的首个公建项目──葛沽城市规划展示中心正在进行地下主体结构施工,预计2020年竣工。(津云新闻编辑李松达)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