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区做好水稻文章 打通产业融合发展 让稻田代代飘香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广播电视台 作者:冯可可 编辑:唐淑倩 2019-09-02 10:01:27

内容提要:宝坻区是天津最大的水稻主产区。水稻种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晚期,当年引浙稻入宝坻,在黄庄洼一带劝农兴稻,成了天津水稻种植最早的地区。做好水稻文章,打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直是宝坻区发展的一个着力点。

如不能正常浏览请选用IE浏览器

天津北方网讯:宝坻区是天津最大的水稻主产区。水稻种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晚期,当年引浙稻入宝坻,在黄庄洼一带劝农兴稻,成了天津水稻种植最早的地区。做好水稻文章,打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直是宝坻区发展的一个着力点。

宝坻是天津种植水稻最早的地区,但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宝坻十年九涝,水稻种植产量很低。中央随即决定开挖潮白新河,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宝坻北部基本告别了洪涝灾害。

1971年,潮白新河治理作为根治海河工程项目之一,再度动工。

此后,蓟运河裁弯取直、引青入潮等多项水利工程相继实施,进一步为解决农田旱涝提供了保障。然而到了改革开放中期,宝坻南部60万亩的中低荒地,还不具备恢复种植水稻的条件,这部分大洼荒地占全区耕地的50%以上,“荒改稻”成了此时宝坻农业发展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兴建水利设施,是宝坻水稻发展的新需求,通过10年的时间,宝坻利用大洼区水多的优势,把低荒地改造成了水稻种植区。从1997年起,水稻种植面积开始大幅增加。

进入新世纪,天津经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宝坻区也确定了一二三产融合的农业发展思路。然而,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要迈过去的“坎”。土地流转,村民入股成立合作社,在黄庄大洼陆续上演。2009年,在外打工的村民李永军回到了欢喜庄村,决定带头进行示范。

土地流转也让社会资本闻风而来,北京绿北谷科技、河北冀良农业科技、中粮集团等30多家知名公司纷纷落户,从事优质农业项目的开发。社会资本的到来,也带来了新理念、新标准、新技术、新品种。“博士米—津川1号”也被称为“寿司米”,专为高级寿司店供米。它是天津农学院教授崔晶博士带领数名中日水稻专家历经10年9代培育成的优质品种。早在十年前,崔博士从日本归国就选定了宝坻的林亭口镇试点种植。

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发布,宝坻区位列其中。水稻种植折射出的一代代变化,让宝坻农业呈现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新气象。(津云新闻编辑李彤)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