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峥嵘岁月 献礼70周年】探访“渡江战役第一船”:听说这些事迹后,邓小平和陈毅决定乘它过江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陈庆璞 编辑:付勇钧 2019-09-03 14:58:17

内容提要:“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年4月21日,从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顷刻瓦解。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年4月21日,从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顷刻瓦解。

在整个渡江战役中,解放军以木帆船作为主要渡江工具,但其中也不乏铁壳蒸汽船的身影。“京电号”就是这样一艘英雄轮,在渡江战役南京段战事中,它先后运送了6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过江,更是邓小平和陈毅等解放军首长过长江的交通工具。

如今,这艘百岁“高龄”的英雄之船,静静地伫立在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广场上,用挺拔的身姿,向人们讲述着70年前那段英勇无畏的光辉岁月

斗智斗勇保住“京电号”

“这可是我们的镇馆之宝……”2019年夏季,渡江战役70周年,猎猎旌旗,隆隆炮声早已成为历史的记忆。长江岸边,渡江胜利纪念馆副馆长吴小宝指着广场上的“京电号”,不无骄傲的介绍。

能成为“镇馆之宝”,除了其在渡江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 成为那段历史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京电号”本身的一段传奇经历,也让其自身变成历史的一部分。

“京电号”小火轮原名“云泰轮”,1925年由上海船商赵章麟从英国人手中购入,是一艘钢制蒸汽船。1937年上海沦陷,小火轮落入日本人手中,1945年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首都电厂(因坐落在下关地区也称下关电厂)收购并更名为“京电号”,专门为电厂发电运送煤炭。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长江北岸集结,准备发起渡江战役。国民党守军为了阻止解放军渡江,不仅在长江南岸布置了坚固的防线,也几乎破坏了江北的所有可以作战的船只,稍大的船只全部拖往南岸,小一点的则就地烧毁。

“京电号”这样一艘钢制蒸汽船,在当时算得上是先进,自然成为国民党守军的重点“照顾”对象,也是我军志在必得的目标。

1949年2月上旬,我地下党组织接到上级指示,“要尽可能地保留一些吨位大、性能好的船只,并且必须泊在沿江一带,一旦解放军发起渡江作战,就立即运载渡江部队攻占南京”。于是,我地下党员和电厂工人想出了各种办法,将“京电号”留在了下关码头。

此后两个多月时间里,国民党江防部队多次要求把“京电号”开进惠民河(惠民河紧邻下关电厂,与长江连通,现大部河道被填平修建为道路),均被工人们应付了过去。4月中旬,国民党军队强行把“京电”开进了惠民河。紧急时刻,为了确保“京电号”停泊在电厂码头,以便解放军渡江使用,电厂工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们趁夜将发电用的煤倒入江中,以致电厂无煤发电,半个南京城停电,这样,国民党守军迫于压力才让“京电号”回到江中拉煤发电。直到渡江战役打响,“京电号”仍泊在长江边的下关码头。

小火轮大功劳

连续11小时送解放军渡江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斗打响后,解放军35军103师的5名侦察员乘着一艘小木船,来到南岸寻找能大批量运送部队渡江的船只,在下关电厂与厂内的地下党员取得了联系后,最终确定了由“京电号”执行任务。

“京电号”当时共有6名船工,驾驶员是黄兴发,轮机手是戴仁芳,司炉工是吴诚聚,水手和其他工作人员有黄纪发、缪金泉和钮其郎三人。接到通知后,已经待命近一昼夜的黄兴发等六名船工立即升火,开足马力驶向北岸。

据当时划着小木船运送侦察员过江寻找船只的陆连云回忆,率先登上“京电号”的解放军部队是第35军103师312团2营,由于船小,一次只能坐100多人,还要给战士们讲好安全注意事项,“船在水上,有安全重心,不能压在一边,所以必须慢慢地上,慢慢地下。

就这样,“京电号”开始在长江两岸来回摆渡运送解放军过江,从零时开始,一直到中午,连续摆渡了11个小时。据陆连云回忆,当时考虑到一次只能运送100多人的渡江速度太慢,后来就在“京电号”小火轮后面加挂了一艘运载量更大的驳船,这样一次就能运送几百名解放军指战员渡江了。

在解放南京的战斗中,“京电号”共运送了6000名解放军官兵过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总前委首长邓小平、陈毅等领导在了解了“京电号”的事迹后,放弃了本打算采用的轮渡,转而乘坐更有意义的“京电号”过江。

“像‘京电号’这样一艘蒸汽钢制小火轮,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先进的。”渡江胜利纪念馆副馆长吴小宝表示。陆连云老人几年前在录制节目时也表示,“‘京电号’看着不大,但就当时来说,这艘船各方面性能都很不错,在渡江战役中,小火轮可是立了大功劳。

胜利渡江,南京解放,“京电号”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誉为“渡江第一船”。

老骥伏枥

服务经济建设

“京电号”船身长23.1米,宽4.25米,排水量41.4吨,1925年上海商人从英国人手中购得时,“京电号”正在一家船厂大修,由此推测这艘船至今已有百岁高龄并不为过。

这样一艘英雄之船,在新中国成立后也没有休息,一直奋战在生产生活和抢险救灾第一线。

新中国成立初期,“京电号”更名为“京电1号”,继续为南京下关电厂运送煤炭。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123个县受灾,京广铁路中断达100多天。“京电号”先后执行了一些地方埋设电线杆以保证供电,以及马鞍山、南京等地的抢救物资、转移受困人员的任务。

“京电号”曾经服役的下关电厂,现被改造成工业遗址公园

1972年,“京电号”离开了南京,被调拨到淮阴发电厂,船号变更为“淮轮555”。在淮阴电厂服役4年多后,1978年,又被调拨给连云港市灌南县“灌南鸿远船舶运输有限公司”,执行水运任务。

据江苏省文化厅文物保护处处长束有春的研究,在灌南县服役的20多年时间里,“京电号”辗转在华东地区江河湖海众多港口间,运送农副产品、煤炭、建材等,累计为地方创造运输产值达1800多万元,并圆满完成了洪泽湖抗洪救灾、大运河破冰疏航等任务。 

光荣退役

成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1997年,“京电号”正式退役,并在第二年被列为连云港市国防教育基地,随后灌南县进行了相应的维护和修复。

与此同时,1983年,南京的文物工作者就在灌南县找到了“京电号”这艘传奇的小火轮,而且南京市在1984年就建设了渡江胜利博物馆,但由于场地条件所限,还不能将“京电号”运回南京。2009年,南京市易地重建了渡江胜利纪念馆,并最终迎回“京电号”,陈列在纪念馆广场。2011年,“京电号”被定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在渡江战役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这艘英雄之船,受到了更好的保护。“我们清除了船体表面的锈迹,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参照原来的照片进行复原,让‘京电号’保持原貌。还邀请专家,对其从外表到内部结构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开展化学监测和物理保护,现在前期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将开始施工”,渡江胜利纪念馆副馆长吴小宝介绍,为了避免日晒雨淋,减缓老化过程,纪念馆还将建造一个大棚来保护“京电号”。

陆连云等船工参观“京电号”(图据渡江胜利纪念馆)

如今,作为渡江胜利纪念馆的“镇馆之宝”,“京电号”处在广场最醒目的位置,与来来往往的人们共同回味那段激情澎湃的解放岁月。(津云新闻南京电 每日新报记者 陈庆璞)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