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迹 | 珍贵!天津有一张周总理的结婚照,时髦!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广播 作者:孙颖 编辑:付勇钧 2019-09-11 15:53:39

内容提要:每一个鲜红的故事,都在彰显同一种红色的精神,每一个动人心魄的历史节点,都有红色灵魂挺身而出。天津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存有许多珍贵的革命遗迹,形成了全市100多处红色旅游地。

天津北方网讯:每一个鲜红的故事,都在彰显同一种红色的精神,每一个动人心魄的历史节点,都有红色灵魂挺身而出。天津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存有许多珍贵的革命遗迹,形成了全市100多处红色旅游地。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天津广播与津云新媒体、天津教育报从9月9日开始推出“寻访红色印迹”系列报道,并联合市级机关工委、市文旅局、市教委、市社科联等单位推出“我心中的红色印迹”融媒体互动活动。

让我们一起开启一段红色之旅!

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恋人,拍摄一张如胶似漆的结婚照,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而在位于天津水上公园旁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内,就珍藏这样一幅100年前新婚夫妻的时髦结婚照:拍摄于1925年8月8号的周恩来邓颖超结婚照。照片上,邓颖超依偎在周恩来怀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样的照片,在100年前可以说相当新潮和时髦。

结婚照片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特别策划《寻访红色印记》,第三站走进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为您讲述这张100年前时髦结婚照。

周恩来和邓颖超相识于1919年。1925年8月8日,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广州举行了婚礼。从此,两人携手走过了整整半个世纪,成为近现代史上最让人敬重的一对夫妇。

时髦的结婚照

周恩来、邓颖超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天津度过的,他们在天津相识、相知、相爱并共同走上革命道路。两位伟人始终把天津作为第二故乡,生命尽头又将骨灰撒入海河。

1998年2月28日,在周恩来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前夕,位于天津水上公园风景区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隆重开馆。2008年5月,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被国家文物局命名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在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内,拍摄于1925年8月8号的周恩来邓颖超结婚照,总会让前来参观的人们驻足观看。照片上,邓颖超依偎在周恩来怀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今年82岁的周秉德每次来到周邓纪念馆,也总会在这幅照片前停留,感受伯父伯母当年的那份幸福:“我七妈跟我说,‘我们结婚的时候是20年代,男女授受不亲,走到路上都是男人在前面走,女人在后面跟着,连拉手都不行,我们这照片就是革命啊,那时候哪有这样的照片。’”

▲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德

周秉德是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她自12岁住进中南海西花厅,在周恩来邓颖超身边生活了十多年。因为伯父周恩来在家族里排行第七,周秉德就叫伯母邓颖超七妈。“我觉得现在这个照片看起来都是很新颖的、很时髦的。”谈起伯父伯母的爱情,周秉德说:“他们确实不是一见钟情,但他们诠释了真正的爱情,他们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就是热爱国家,热爱人民。”

▲天津广播记者孙颖采访周秉德视频

相识

邓颖超和周恩来,并非是一见钟情,他们相知相识于100多年前的天津。

1913年,15岁的周恩来随伯父工作调动,从东北来到天津,考入南开学校。初到南开,周恩来是个一说话就脸红的羞涩小伙子。

▲1914年,就读于天津南开学校的周恩来

在学校活跃的氛围中,周恩来加入了话剧团,因为男生校没有女生,相貌英俊的周恩来就在话剧中男扮女装饰演女主角。有趣的是,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邓颖超,因为直率开朗、外向活跃,在话剧义演中,穿上长袍马褂、戴一顶礼帽,扮演起了男新闻记者。

周邓纪念馆工作人员李琳介绍,周恩来和邓颖超对于当时的新剧,就是现在的话剧,都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南开学习期间,周恩来不仅创办了“敬业乐群会”等社团,还成为《校风》周刊的领导者和供稿人。

1917年6月,周恩来以文科考试第一名的毕业成绩,结束在南开学校四年的课程。之后,他像同时代的许多年轻人一样,到日本学习。

邓颖超当时也连跳两级,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在这里,接受了全新的教育,15岁时就成为天津学生运动的骨干力量,参与发起成立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组织演讲队,宣传爱国思想。

1919年4月,21岁的周恩来从日本回到了天津,不久五四运动爆发,周恩来以其在天津学界的影响,成为天津学生联合会的组织者之一,并担任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的主编。

《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以“敢言”闻名,被誉为“全国的学生会报冠”。周恩来的才干使得这份报纸很快就创造了日发行量超过2万份的销量,还远销北京、上海等地。

▲周恩来在天津

而在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年仅15岁的邓颖超,则成为“女界爱国同志会”的讲演队长,在演讲、组织等方面展现才干。邓颖超后来在文章中形容当时两人“彼此都有印象,是很淡淡的”。那时,天津的男女学生组织实际是分开的,周恩来与邓颖超并没有深入接触。

直到1919年9月16号,在周恩来主持下,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女界爱国同志会骨干共20人在河北区三戒里4号成立了觉悟社,打破男女界限,建立统一的组织,加强斗争力量,21岁的周恩来和15岁的邓颖超在这里相识了。

▲1919年9月16日,邓颖超参与创建的天津进步青年团体觉悟社成立,前排右三为邓颖超、前排右四为张若名、后排右一为周恩来

在觉悟社,周恩来对有着一双炯炯有神大眼睛、极具演讲才能的邓颖超印象深刻。尽管他们经常探讨沟通问题,但此时爱情之花并没有在两人之间绽放,因为抱有满腔爱国热情的觉悟社成员已经约定,男女社员之间不谈恋爱。严于律己的周恩来成了坚定的独身主义者,邓颖超更是对婚姻有着悲观的理解,因为那时女人一旦结婚,一生就此蹉跎。可以说,当时这群立志救亡图存的年轻人,某种程度上将爱情与革命对立起来。当时,他们热烈地讨论着各种主义,但都没有一定信仰,他们热情地探索着各种道路,但也都没有明确的方向。

多年以后,周恩来想起初见场景,告诉自己的妻子:“还记得当年在天津开大会吗,你第一个登台发言,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两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周恩来欣赏邓颖超谈起革命运动时的神采飞扬,在他眼里,那是一个女子最美的模样。

▲就读于直隶天津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邓颖超

相恋

为了探寻真知,1920年底,周恩来作为197名赴法勤工俭学的留学生中的一员从上海出发,乘坐“波尔多斯”号邮船前往欧洲巴黎,邓颖超则留在国内负责觉悟社及与周恩来的联络工作。

临行前,邓颖超给周恩来织了一件毛衣,领子内侧绣了一行隽秀的小字:给你温暖——小超。

赴法留学,对于周恩来此后的人生道路至关重要,因为在此期间,他明确了两件事:一是人生信仰,二是终身伴侣。1921年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他和赵世炎等组织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也就是后来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周恩来担任了支部书记,成为中共旅欧支部的领导人。

人生信仰明确了,终身伴侣的择偶标准也日渐清晰。此时,从法国巴黎到渤海之滨的天津,周恩来邓颖超始终保持书信往来,确立共同的革命的理想,但他们之间仍是革命同志关系。

邓颖超生前曾说过,当年她知道周恩来在法国有一个漂亮的女朋友,因此对于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多想。这个漂亮的女朋友就是在觉悟社代号为36,化名“衫陆”的张若名。张若名比周恩来小2岁,一起投身五四运动并共同前往巴黎勤工俭学。

周恩来为什么没有选择张若名,而是将邓颖超作为自己的人生伴侣?周秉德回忆说:“周恩来和张若名是天津学生运动的男生领袖和女生领袖,他们到了欧洲也一同加入了少年共产党,一块儿学习法语。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张若名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更加追求学术。伯伯说,‘我要找的终身伴侣,别的都不重要,就是要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要经得住革命的艰难险阻和惊涛骇浪。所以我就找了你七妈,我就给你七妈写信了。’”

1923年,邓颖超突然收到周恩来从法国寄来的一张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画像的明信片。

周秉德说,这其实是一封求爱信:“这个明信片是一个很著名的油画,油画上是两个即将上绞刑架的革命者。伯伯在明信片背面写了一句话:愿我们两个人将来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

邓颖超非常明确地答复了周恩来:“我们思想相通,心心相印,愿相依相伴,共同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

▲周恩来寄给邓颖超的明信片

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就这样开始了,是一种有着共同理想的,真正的爱情。

结婚

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周恩来奉命回国负责两党之间的统战工作。当年秋天,周恩来从欧洲归来,但他并没有到天津去看望分别了4年之久的恋人,而是直接前往广州,着手广东区委和黄埔军校的工作。

在此期间,周恩来邓颖超的感情日渐深厚,邓颖超同意了周恩来的求婚,远赴广州拍摄了这张时髦的结婚照。

周邓纪念馆工作人员李琳介绍,邓颖超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当年夏天,邓颖超被调到广州工作,在广东区委担任妇女工作部部长。为了革命工作也是为了结婚,邓颖超乘船于1925年8月7号抵达广州,但那天周恩来正忙着指挥省港大罢工,把接新娘的任务交给了秘书,秘书拿着照片在码头没有认出邓颖超,回去以后发现邓颖超已经按照地址,自己找到了地方。转天,也就是1925年8月8号,他们邀请朋友在广州广卫路太平餐馆里吃了顿饭,就算把婚结了。当天拍摄了在当时看起来非常新潮时髦的那张结婚照。

如今,这张黑白照片就陈列在周邓纪念馆的西花厅陈列区当中。虽然已经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但依旧难以掩盖这对新人当时的甜蜜与幸福。

相守

事实上,在51年的婚姻生活中,由于各有各的工作,周恩来与邓颖超经常处于分离状态。历经无数磨难与诱惑,他们对彼此却更加眷恋与忠诚,聚时匆匆,别时悠悠,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属于国家和人民的。

他们时长通过书信来维持对彼此的思念与爱恋,周恩来与邓颖超写于上世纪的“情书”,现在读来依然泪流满面。

1942年7月3日 周恩来致邓颖超↓↓

1944年11月12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

1944年12月1日 邓颖超致周恩来↓↓

1951年3月31日  周恩来致邓颖超↓↓

长久革命生涯的分离让他们的爱意更深,婚后茶米油盐的陪伴也被他们过的温馨而有趣,就算临终时,周恩来还是对妻子呢喃说“我肚子里还装着很多话没有说”。

1976年1月8日9点57分,总理走了,病房里原本隐忍的哭声顿时成了一片号啕,邓颖超哆嗦着双手摸着周恩来的面颊,轻轻地吻了一下他的额头,无限哀伤地哭着:“恩来,你走了……”

1988年4月,84岁高龄的邓颖超在中南海西花厅海棠盛开之际,邓颖超睹花思人,写了一篇散文,题为《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怀念逝去12年的周恩来。她写道: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你不是喜欢海棠花吗?解放初期,你偶然看 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二十六年了,我比你住得还长,现在已经是三十八年了。

从拍摄这张新潮又时髦的结婚照时起,周恩来、邓颖超就成为生死不渝的革命伴侣,他们共同经历了白色恐怖下的丧子之痛;一起走过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不论经历怎样的艰难险阻和惊涛骇浪,他们的感情始终不变,相亲相爱、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携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了整整半个多世纪。

天津是周恩来邓颖超始终眷顾的第二故乡,如今,记录和展现周恩来邓颖超光辉一生和伉俪深情的珍贵展品就陈列在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当中,这里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两位政治家、一对夫妻并建一处的纪念馆。

读了周恩来与邓颖超的故事,您有着怎样的感受?深入感受印刻在红色印迹里的初心、故事与使命,您有什么话想说呢?欢迎留言与我们交流,我们每天将集纳和展示大家的精彩留言。(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