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实施小站稻振兴计划 让老品牌焕发新生机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广播电视台 作者: 编辑:张麒麟 2019-09-14 20:42:51

内容提要:晶莹甜糯,清香爽口,这是小站稻给人们留下的味觉记忆。随着小站稻振兴计划的实施,曾一度淡出人们视野的小站稻,正逐渐再现着人们记忆中的稻香。


天津北方网讯:晶莹甜糯,清香爽口,这是小站稻给人们留下的味觉记忆。随着小站稻振兴计划的实施,曾一度淡出人们视野的小站稻,正逐渐再现着人们记忆中的稻香。

小站挠秧号子在这片土地上已经传唱了上百年。新中国成立后,农业耕种关系着人民的吃饭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产量,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发展小站稻生产。相继在小站地区建起了4座大型扬水站,同时修复原有的桥闸涵洞。位于独流减河上的东闸,当时已经损坏老化,经过修复它重新投入了使用。

灌溉能力提升后,小站稻种植面积得以快速拓展。1965年到1971年,津南区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的30万亩,平均亩产量达到348公斤。

但令人遗憾的是,小站稻的辉煌持续了10年后,在上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上游水源枯竭,南运河的水不能再流到小站了。小站稻也失去了生命的根基,当时的平均亩产量下降到只有42公斤。

离开土地的村民中,李林森就是其中之一。改革开放后,他在农田旁开始了创业,从养鸡场到配件加工厂,10几年打拼下来,李林森的工厂有了规模,同时还带领一百多名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小站镇的工厂数量不断增加,最多时达到了1200多家。可这里的水稻面积却萎缩的越来越快。1990年以后,津南区小站稻种植面积只剩下一千多亩,真正的小站稻已经在市场上很难见到。从1960年的30万亩,到后来仅有一千多亩。近60年的时间里,小站稻面积减少了近300倍。

李志彬,天津小站稻科研项目负责人。他做的工作,就是帮助小站稻留住味儿、守住根。为此,他已经在田间地头守了10年。复杂苛刻的选种工作,在9年里没有实现突破。

随着绿色生态屏障的加快建设,小站稻种植环境也得到不断改善。过去分散独立的沟渠被打通,水域面积扩大,水质进一步净化,这让稻田成为人工湿地,受到河湖相连、野趣自然的生态反哺。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2018年,本市启动了“小站稻”振兴计划。李志彬的科研团队也随之迎来了改变,原来的7人科研团队,增加到了16人。尽快选育出优质的小站稻,成了大家的共同目标。

就在去年,李志彬团队的优质米选育工作实现了突破,有400多个试验品种已经通过了香味关的测试。下一步还将在产量、抗性等方面接受筛选。借助科技手段,从原来的靠天吃饭,到如今的产业兴农,小站稻的根和魂被留住了,原产地的招牌也被擦亮了。如今,津南区的小站稻种植面积恢复扩大到2.3万亩,主要以小站镇为中心,辐射葛沽、八里台等镇。全市的小站稻种植面积已达到70万亩。

成片的稻田又回来了,不仅水变清了,就连鸭子、螃蟹也都回到了稻田里。今年,小站地区的稻蟹混养就将迎来丰收。(津云新闻编辑张麒麟)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