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迹 | 南开人,你怎能不如此骄傲?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天津广播 作者: 编辑:付勇钧 2019-09-20 15:30:00

内容提要: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百年校庆。今年的1月17号,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开大学,首先参观了南开大学百年校史主题展。总书记驻足在一幅幅照片、一份份史料前,端详思考,感受着百年南开爱国初心、报国使命、为国担当的那份情怀。

天津北方网讯:每一个鲜红的故事,都在彰显同一种红色的精神,每一个动人心魄的历史节点,都有红色灵魂挺身而出。天津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存有许多珍贵的革命遗迹,形成了全市100多处红色旅游地。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天津广播与津云新媒体、天津教育报从9月9日开始推出“寻访红色印迹”系列报道,并联合市级机关工委、市文旅局、市教委、市社科联等单位推出“我心中的红色印迹”融媒体互动活动。

让我们一起开启一段红色之旅!

2019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将迎来百年校庆。今年的1月17号,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开大学,首先参观了南开大学百年校史主题展。总书记驻足在一幅幅照片、一份份史料前,端详思考,感受着百年南开爱国初心、报国使命、为国担当的那份情怀。

一百年来,南开大学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偕行。回望百年南开,“爱国奋斗”始终是主题主线,“公能日新”始终是核心价值。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特别策划《寻访红色印迹》,今天走进“南开大学百年校史主题展”,跟随记者一起感受百年南开爱国奋斗的生动故事与赤子之心。

南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2019年,南开大学将迎来建校百年。

南开大学由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学校南迁。1938年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组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回津复校并改为国立。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文理并重的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对外贸易学院、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相继并入,成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2015年9月新校区建成启用,初步形成了八里台校区、津南校区、泰达学院“一校三区”办学格局。2017年9月,入选国家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且为36所A类高校之一。

走进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第二主教学楼,南开大学百年校史展就设立在一楼。在500多平米的展览空间中,展览以时间为轴序,分为“育才救国、兴学图强”“扎根中国、服务中国”等7个版块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出200多幅珍贵照片。

▲南开大学百年校史主题展

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室主任肖光文站在主题展开篇的“红色序言”前向记者介绍:“南开大学百年校史展的序言实际上来源于2018年9月10号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时的讲话,当时总书记讲了六个下功夫,其中一个就是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当时,总书记举了一个例子,1935年,在中华民族危及存亡之际,著名的教育家、南开大学的老校长张伯苓在南开大学的开学典礼上问新生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三个问题看起来很朴素,但在当时民族危亡的时代背景下,着实振奋了南开师生的爱国斗志,这就是著名的爱国三问。所以,总书记讲这三个问题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一代一代问下去,答下去。”

▲南开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校史研究室主任肖光文

创办

主题展的第一个篇章就是“育才救国、兴学图强”,主要介绍了南开学校的创办离不开两位重要的教育家:张伯苓严修。

 

▲张伯苓与严修(左)

1904年,张伯苓和严修两位先生到日本考察教育,从日本回来之后就建立了南开中学堂,当时叫私立中学堂。南开大学实际上是在南开中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诞生于五四运动大潮中的南开大学,于1919年开学。

南开大学在创办之初,严修就勉励南开学子:勿志为达官贵人,而志为爱国志士。张伯苓也反复的讲:为国家办教育,办以国家为最高目的教育。两位创办人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深深的影响着一代代的南开学子。

南开创校校长张伯苓在《四十年南开学校之回顾》中写道:“南开学校系因国难而产生,故其办学目的旨在痛矫时弊,育才救国。”南开的存在、南开的创办就是为了爱国,挽救民族危亡而存在的,所以南开的价值从一开始来讲,它又要倡导爱国的这种情怀,所以他培育人一定要融入爱国情怀,并且把爱国放在首位。

从1904年至1937年,南开人经过30多年的努力,逐步构建起一个包括大、中、小学在内的完整的南开系列学校教育体系。

周恩来是南开中学优秀毕业生、南开大学首期学生。张伯苓多次称赞: “周恩来是南开最好的学生。”周恩来到了南开大学之后就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和马俊发起了成立觉悟社,后他们被捕入狱,出狱之后又受到南开大学范孙奖学金的资助,于1920年11月赴法勤工俭学。在延安时期,周恩来接受当时华北明星报记者的一个访谈,他就讲,我在天津南开读中学大学,学校教学严格,课外活泼,我以后参加革命是南开教育影响的,就是说他以后走向革命的这种道路,他的人生的发展实际上南开教育对他影响很大。

▲1919年9月25日,南开大学开学纪念留影,后排左一为周恩来

磨难

南开百年校史主题展的第二和第三个篇章的主题是:“扎根中国、服务中国”“抗日爱国、刚毅坚卓”。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日寇步步紧逼,南开人成立东北研究会,开展东三省实地调查;创办《大公报·经济周刊》,撰文揭露日本转嫁经济危机的做法;推动应用化学研究所与民族企业密切合作,打破了日本对中国酸碱工业的垄断……

1937年7月29日凌晨,日军野蛮炮轰南开学校,妄图“去其史、灭其魂”。一时间,美丽幽静的校园变成一片废墟,南开成为抗战全面爆发后第一所被日寇炸为焦土的大学。

▲被日军炸毁的木斋图书馆

▲被日军炸毁的秀山堂残迹

▲被炸毁的南开校舍

当年,张伯苓在接受采访时说:“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被迫南迁的南开,与北大、清华合组西南联合大学,刚毅坚卓、弦歌不辍,谱写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光辉篇章。自1919年建校以来,南开大学有名可考的烈士就有36位,其中,马骏、于方舟、陈镜湖、郭永怀堪称杰出代表。

郭永怀,1929年考取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后转入本科,学习物理专业。1938年春,郭永怀听闻南开、北大、清华三校在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合大学,便马上前往求学,并主动放弃了原来的光学专业,转入航空工程系学习流体力学,开始了航天救国之路。

▲郭永怀

1940年8月,郭永怀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留学,成为该校第一批中国留学生。在此后的16年时间中,郭永怀凭借出色的成绩进入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学习,在破解了声障这个世界难题之后,他也因此跻身世界知名科学家行列。之后郭永怀受邀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执教,并成为康奈尔大学的终身教授,月工资高达800美元,相当于2000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他的稿酬、科研酬劳等收入。那个时候在美国,他们一家三口居住在四层花园别墅,闲余时间骑马、乘游艇,生活富足而安逸。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为国效力,这一下就在郭永怀的心中点起了一团熊熊的火焰。他曾经说过:“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作为中国人,我有责任回到祖国。正是抱着这种赤诚之心,郭永怀决心返回祖国。”

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2016级本科生、南开大学“爱国奋斗精神”宣讲团成员辛琦告诉天津广播记者,考入南开大学物理系之后,这位知名学长就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影响。“当时美国法律规定,没有公开发表过的科研论文手稿,即便是自己的研究成果,也不允许带出美国。当时郭永怀先生为了能顺利返回祖国,在一次同事为自己准备的欢送晚宴上,拿出了自己积累了十几年的讲义和科研手稿,把它们一页一页地投入炭火中烧成了灰烬,在场的所有人其实都震撼了。因为这些东西是郭永怀先生十几年来的心血,几乎是等于他的生命,但为了回到祖国,他甘愿舍弃这一切。”

▲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2016级本科生辛琦接受天津广播记者采访

回国之后,郭永怀忘我地投入到“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中。高海拔、超低温、喝碱水、住帐篷,年过半百的郭永怀和其他科学家一起奋战在青海高原上。家人完全不知道他的去向。

1968年,正值中国热核导弹实验关键时刻,在青海已经待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发现了一组全新的、关系到实验是否成功的数据,1968年12月4号,郭永怀带着在实验中发现的重要数据文件紧急返京。在12月5号的凌晨六点,飞机终于到了抵达北京机场,谁也没有想到,在距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猛然向下坠去......“当时现场的人都惊呆了,因为他们看见有两具遗体紧紧地抱在一起,他们将两具遗体分开以后,赫然发现他们中间夹着一个公文包,绝密资料就紧紧地夹在其中,也正是凭借这份资料,我国的第二枚热核导弹的实验也成功了,但是郭永怀学长却再也没有机会看到这次的成功的实验。”辛琦介绍。

改革

穿越时间隧道,跟随历史的脚步,我们走进主题展的第四和第五个篇章:“开国继兴,革故鼎新”“改革奋进,科教兴国”。

新中国成立后,南开大学在党的领导下对旧的教育体制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并且经过1952年院系调整,南开大学开始承担起建设综合性大学的使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原校长杨石先响应“勇于承担国家任务”的号召,毅然放弃深耕几十年的药物化学研究,转入农药化学等国家迫切需要的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杨石先、陈省身、吴大猷、何炳林、申泮文、母国光、李霁野、杨敬年、谷书堂……一大批南开人为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做出了卓越贡献,也让我们感受着这份爱国情怀的薪火相传。

▲陈省身为本科生讲课

传承

在主题展的第六和第七个篇章:“四个服务,矢志强国”“牢记嘱托,立德树人”中,一组头像照片引人注目——那是南开大学的两位工程院院士和11位科学院院士以及5位社科类代表人物的照片。其中唯一的女性就是今年已经95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

1924年出生的叶嘉莹,现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执教于台湾大学,并赴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讲学。1969年迁居加拿大温哥华,受聘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91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首位中国古典文学院士。作为在海外传授中国古典文学时间最长、弟子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华裔女学者,2016年,她获得“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叶嘉莹先生

海外漂泊流离数十载,叶嘉莹爱着中国的古典诗词,而她的心一直只有一个方向。1978年春天的一个傍晚,叶嘉莹独自穿过温哥华市郊的树林给祖国寄信,希望回国教书,这是她与命运最后、也是最坚决的抗争。叶嘉莹先生说:“我结婚不是我的选择,去美国也不是我的选择,留在加拿大温哥华,也不是我选的。只有回国来教书是我唯一的、我一生一世的自己的选择。”

1979年,叶嘉莹第一次站在南开大学的讲台上。没有教材、直抒胸臆,让学生们耳目一新,常常听到不肯下课。“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一时传为佳话。

2019年,南开大学将迎来百年华诞,也是叶嘉莹先生在南开执教的第40个年头。不久前,叶嘉莹先生把对于祖国全部的爱都投入到古典诗词的研究和推广中,在为南开和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传统文化人才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毕生积蓄总共三千多万全都捐给南开用于古典文化研究。但谁曾想到,作为中国古典诗词研究领域中的第一人,已经95岁高龄的叶嘉莹至今还有一个心愿:“中国的诗词是以吟诵为主的,我曾经录了几十个小时,把所有中国的诗词歌赋、元曲杂剧都朗诵过了,我希望中国的吟诵不要失传,我下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把我当年的吟诵请人整理出来,留给后面年轻的学生们。我还要为国家、为后代的人,留下一些我们中国几乎失传的吟诵,希望能够上对得起古代的诗人,后对得起来者的学生。”

▲叶嘉莹先生

站在“南开大学百年校史主题展”当中,回望南开大学100年波澜壮阔、开拓奋进的光辉历程,仔细观察着一个个珍贵的历史瞬间和成就数据,一以贯之的是南开人初心不改,生生不息的爱国精神。而此时耳边响起了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在面对新百年之际考入南开的本科新生时,发出的“爱国三问”↓↓

你是中国人吗?

是!

你爱中国吗?

爱!

你愿意中国好吗?

愿意!

愿祖国繁荣富强!

百年南开史,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气节。新时代新征程,南开人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矢志爱国奋斗,奏响时代强音,将“爱国三问”一代一代问下去、答下去,在砥砺前行、接续奋斗中,谱写南开大学改革发展新篇章!

读了百年南开校史展背后的故事,有着怎样的感受?深入感受印刻在红色印迹里的初心、故事与使命,您有什么话想说呢?欢迎留言与我们交流,我们每天将集纳和展示大家的精彩留言。(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