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七十年 共筑中国梦·腾飞时代篇】默默耕耘 为“稻”痴狂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津云·尔城工作室 编辑:李松达 2019-10-05 14:40:00

内容提要:我是来自北方的一粒稻种,每一根青茎的柔韧,曾经却无法摆脱品种的低微,我敌不过风雨,敌不过虫害,我,只能靠天吃饭,民以食为天,农业育种是保障民生的底线,亿万中国人,在期盼着我。

  我是来自北方的一粒稻种,每一根青茎的柔韧,曾经却无法摆脱品种的低微,我敌不过风雨,敌不过虫害,我,只能靠天吃饭,民以食为天,农业育种是保障民生的底线,亿万中国人,在期盼着我。

  华泽田,这个已经年过花甲的老者,是国家粳稻中心主任,在他的以及记忆中,饥饿就是童年时的主题。从懂事时候起到成人,总是伴随着怎么能吃饱肚子的问题。而他和老一辈育种家,是有这种愿望,希望用自己的技术。要解决,科学技术生,来解决我们吃饭的问题。

  从上世纪60年代末,新中国第一批育种人,立下志向,要研究出适宜国家需要,人民需要的北方杂交粳稻。改变中国人依靠外国品种的历史。就是他们,这些科研育种人让我的生命,有了内涵。这些家伙儿,倔强得很,他们为了中国人能填饱肚子,一代又一代,开始了艰苦的研究。他们把我带到了海南南繁。

  “那个时候,海南,很原始的状态,生活物资非常奇缺,筷子都买不着,我们来了以后,烧柴,自己上山去看,非常辛苦,当时交通非常不发达,从沈阳到这边,那七八天。写信寄出去,最少一个月才能有回信”老专家们说起当年的故事,历历在目。他们,离乡背井,抛家舍业,培育着我,守护着我,我生命的方式,也在为了我们这个国家,而改变着。每日播种、插秧、护苗、杂交,记录,还要随时预防老鼠、鸟类、疾病、大风等等对我的破坏,稍有问题,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心血,就会前功尽弃。几十年代来,他们这些家伙儿,也从青丝熬成了白发。每到春节,都是育种最忙碌的时候,家总是回不去的。

  “那一年,大年三十儿,我们就爬上楼顶,遥望着北方,那是家的方向,可是回不去啊,老人、孩子,想起来很难受!”眼泪润湿了他们这些铮铮铁骨。这就是他们,离家乡,踏泥泞,涉水塘,刻满一生的沧桑,揉进稻田的芳香,青春的梦想,岁月的匆忙,是为了天下的粮仓,为了国家的希望。可成功,却不是轻易而来,失败是常有的事!

  “搞育种的每一个品种,也得经过十年,你人生能有几个十年!这是没有止境的。搞水稻育种的,比水稻生产,要辛苦得多,几千个品种,都是人工,我们老是在不断的种,不断的收,地里有成熟的,有刚播种的。”他们望着稻田,那是心里的牵挂,也是岁月的磨砺……

  我,摇摇晃晃,那是在学习站立。等到生命的果粒有了内涵,就会自然把脊背压弯,那含蓄的低垂是一种成熟的谦卑。我,就是他们留在人间的心血,是岁月留下的粒粒斑痕。一代又一代,为了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可敬的育种人,艰难前行,不折不挠,终于天隆优619等优质杂交粳稻品种研发成功,更是为天津小站稻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70年,我在成长,你在变老,这片金灿灿的稻田,正是你我的见证,我说,我要眺望远方,你说,我愿俯首躬行。我说,我要走入繁华,你说,我甘心脚踏泥泞。年年岁岁,耕耘寂寞的土壤。岁岁年年,守护希望的田野,收获的是人民的幸福。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