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沧海:寄意笔墨丹青 不忘传承初心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郭方达 编辑:靳永锋 2019-10-11 16:51:01

内容提要: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坐落于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内一处幽静的小院之中,门前竹影摇曳,颇有一番古意。

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坐落于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内一处幽静的小院之中,门前竹影摇曳,颇有一番古意。这里是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哲学院书画艺术与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尹沧海进行艺术研究、创作与教学的地方。

在尹沧海所著《沧海意境》一书的序言中,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级研究员陈绶祥教授这样写道:初次接触尹沧海的人,会感到他也谈论禅佛,也上九华山参禅悟道,也穿中式绸褂并剃光头。但只要仔细接触并品读他的作品,就不会被许多时髦的表象所迷惑,就会发现他内心深处的努力追求。

(疏柳寒烟图,尹沧海2016年作品)

化古为今:在继承传统中探寻写意绘画新境界

说起自己与中国绘画的缘分,已经是著名书画家的尹沧海以平静的语调回顾起那段往昔岁月。

1966年,尹沧海出生于安徽省萧县,也是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的故乡。这片土地因春秋时期为宋的属地,故又有“宋人善绘”之说,渊源有自,人文荟萃。

受惠于小城厚重的文化底蕴,闻着笔墨香长大的尹沧海自幼就对中国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4岁起便开始接触书画的他,总是被人请来画“嫁妆”,因而对于凤凰牡丹、松鹤延年等图案在幼时便能都烂熟于胸、得应于手。家乡的积淀为他日后走上艺术道路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1986年,尹沧海考入了天津美术学院,在4年的科班学习中,他如饥似渴地吸取着中西绘画的丰沛养料。

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的大潮带来了西方思想与艺术的冲击,许多画家开始思考中、西绘画传统的差异问题,由此引发了中国艺术界对于国画的激烈讨论。这些讨论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艺术界的矛盾与挣扎。

面对这样一种时代语境,同时经历过中式与西式艺术教育的尹沧海曾经陷入过深深的困惑。他说:“我自幼接受了中国式的审美理念,但学校里教的基础理论很多又是西方艺术或者叫现代艺术潮流。西方绘画讲究造型、物理的光色与画面张力,旨在形成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中国画则讲究意境,注重内心表达,两种艺术的表现手法与创作理念上有着质的不同。有人说中国画会消亡,有人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的脑海里一边装着传统,一边装着现代,二者仿佛如水火在我脑海中激烈碰撞。”

在彷徨、迷茫之后,尹沧海遇到了恩师,时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的陈绶祥教授,而陈绶祥正是“新文人画”流派的发起者与组织者之一。

在老师的帮助下,尹沧海心中传统文脉的基因被再次激活,他也逐渐在艺术领域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随着时代的迁延,历史与现实认可的创新最后也终将成为传统,强调文化脉络的继承与艺术形式的创新,实质上并不矛盾。”尹沧海说。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获奖作品《雪韵清辉》反映了尹沧海融贯中西、自出机杼的艺术理念。“你从远处看,它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范畴,但你近了看,就会发现每根树枝都具备了造型以及立体效果,鸟类的毛发也都纤毫毕现”。这些中西融合的呈现方式,是尹沧海作品特有的风貌。

继承了先贤的艺术精神和风范,汲取了中西艺术创作与思想文化的精髓,尹沧海在人物、山水、花鸟等广泛领域进行了创作,并著有学术论文集、画集《复归于朴—写意花鸟画要旨》《沧海意境》《沧海一粟》《文人画写生日志》等。

尹沧海曾在国内外举办大型个展三十余次,作品被诸多机构收藏。他的作品融入了中国传统和谐主题,折射出儒、道、释美学精神,气势磅礴又深情细腻,备受人们的喜爱。

在文化艺术的大变革中,尹沧海教授没有在中西碰撞中迷失,而是坚持自我,将画风推向更高的艺术境界。“我应该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写意画家。”尹沧海教授对自己的艺术追求非常明确。

曾有著名书画家对他做出过这样的评价:“在尹沧海的画幅中看不到繁山复水,看不到锦簇花团,看不到金碧辉煌,看不到五彩缤纷。别以为这就无须过硬技巧,别以为这就无须十载寒窗。要知道‘大美配天而华不作’,要知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莽昆仑,尹沧海2016年作品)

生活即审美:追求诗意生活的栖居之所

中国绘画艺术的创作尤为重视生活的真实感受。尹沧海对于生活和自然有着特殊的偏爱,这也是他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

1999年,在绘画技法上日趋成熟的尹沧海,为寻求艺术突破踏上了川藏行的道路,却未曾想到这对他而言是一次“回归”的旅行。

“山腰以下梯田层层,庄稼已收割,一簇簇地垛在田野间,很入画。”回忆起那次旅途,尹沧海记忆犹新,“一个念头在我脑海中闪过,便马上定格——还有什么比这漫山遍野的庄稼更让我熟悉的呢?”

他说:“时间让我对泥土的熟稔变得无序,但这次旅行唤起了我童年的记忆。”体验过川西的风土人情,来到海拔五千米的甘孜高原上,牧民和僧侣们黝黑却又带着特有的高原红的面庞令尹沧海情不自禁地提起画笔。刻画生活中可见可感的场景,定格最平凡最真实的生活和自然,这是尹沧海创作的常态。

尹沧海认为,生活感受包括“感知—觉悟”,它不是面对生活素材不假思索、不去用心领悟就能凭空生发的,这其中包含亲见与体验,包含着长期思想的、生活的、知识的积累。

翻开尹沧海的画集,不难发现,作品主题与乡村生活存在广泛的联系。《稻熟江村蟹正肥》《少年趣事》等作品无不反映了当代农村生活的面貌。尹沧海教授说:“现在许多人在作画,比的都是技术,弱化了写意精神。”

尹沧海教授的中国画作品涉及现实人物、佛道鞍马、神灵怪异、名山大川、仙山琼阁、异域风光、花鸟虫鱼、果蔬案头、祥禽瑞兽等众多题材,大幅山水气势恢宏,人物、花鸟多见性情,体现出画中有诗、禅境入画的审美意趣,抒发了他于现实之外恬淡、安然之心境。

他的笔下常透露出浓浓的诗情。《疏柳寒烟图》《远岸依稀初月明》《闲听鱼读月》等作品,画境幽深而不晦涩,笔墨简逸而从容自然,充满勃勃生机,画中常有诗般的恬淡安然、豪迈洒脱,有时那几笔铮铮骨法的勾勒又透露出“沉郁顿挫”之风骨。

天津美术学院杨德树教授这样评价尹沧海教授的作品:“他的画在写意精神与传统文化精神两个方面都有很高的建树,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作品往往还体现了历史信息和当代风貌的结合。”

对“自然”之亲近,是尹沧海教授中国画创作的重要特征,他说:“画家在进入创作状态之前不仅要理性地、体察入微地观察所要描绘的物象,同时更重要的还应该被自然之‘大美’和谐秩序所感动。”他对自然的体察,是“以诗人之眼观物”,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挥毫泼墨间寄托着他对田园自然逸趣的向往。他以天真自然之笔,为自己找到诗意生活的栖居之所。

(九华秋莲,尹沧海2009年作品)

秉承师道:在薪火相传中培养写意精神的后学

南开大学书画艺术与美学研究中心里挂着一幅画作——《疏影横斜水清浅》,这是尹沧海在南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作品。尹沧海的博士生导师范曾教授在画作上写下了这样一段题跋:“此画有元人意趣,置诸清乾隆高手行列或不轻让。”

老师们的教导与引导是尹沧海艺术道路上的灯塔。他得益于师者的传承,也在为传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现在,曾经被点拨的青年学者,从前人手中接过了火炬,将传承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变成了自己的职责。

尹沧海告诉记者,如今在美术院校的人才教育和培养中出现了这样一些情形。学生在选择专业方向时会更多考虑到参展获奖、市场接受、工作就业等诸多现实因素,从而忽视了感受对象的真情实感,而仅仅依靠照片与模仿进行所谓创作,而真正代表着中华文化精神的写意画及大写意画近乎荒芜。尹沧海对此很是忧虑。

在书画创作之余,他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艺术教育事业。如今,师从于尹沧海的博、硕研究生已有二十余人,在为人、从艺等诸方面皆受到了他的指导。其中蒙妍、陈晨、陈志峰、尹枫、张琳、徐舒桐、蒯丰、徐洪彬、刘同彬、孙赟路、张晨、于露、刘光等都在国内获得诸多奖项,已是国内知名的青年画家。

从本科阶段一直到博士都在尹沧海的教导下成长起来的孙赟路告诉记者,尹沧海招收学生时并不强调一定要是写意画出身,但入门后,会从哲学理论、写意精神、书法功底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尹老师让我们了解了写意的内涵很广,没有相当的积淀无法支撑作品。”孙赟路说。

尹沧海还经常举办师生书画展,为学生们搭建弘扬中国绘画艺术的平台。他指导的学生作品风格迥异,皆力图探寻艺术创作与发展的巨大空间。采访中,尹沧海的博士蔡志伟说道:“老师在教学目标中要求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上应当齐头并进,在教学理念中要求兼顾中西、博采众长,摒弃抱残守缺的思想。”

考察、写生、读书是尹沧海的教学内容之一,他经常带领学生外出采风。2017年下半年的“文人遗脉、禅宗寻源”的考察写生活动让学生们印象深刻、收获颇多。蔡志伟说:“在考察中,老师在原作与古迹面前向我们讲授了文人绘画的历史,以及禅宗与文人画的关系问题,让我们受益匪浅。而在写生时,老师对于生活点滴的捕捉,以及对于艺术创作的专注与执着,也让我们获益良多。”

尹沧海的绘画植根于文人与禅宗绘画的深厚传统,注重个人心性的艺术化表达,几十年笔耕不辍,艺术积淀与造诣至精至深。他期望能将自己对于中国绘画写意精神的理解与研究传授给学生们,延续中国艺术的独特理念。

“让中国大写意绘画后继有人是我的责任,看到学生们成功是我最大的快乐。”尹沧海说。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