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中国教育史一个里程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今晚报 作者: 编辑:孙畅 2019-10-14 11:00:53

内容提要: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国沿海地区的一批高校辗转内迁。其中,南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奉命到长沙组建临时大学,继而再迁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这一时期,也是南开大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1937年10月25日,长沙临时大学开学。

  南开校园内的西南联大纪念碑。

  天津北方网讯: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国沿海地区的一批高校辗转内迁。其中,南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奉命到长沙组建临时大学,继而再迁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这一时期,也是南开大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1937年10月25日,长沙临时大学开学。11月1日,学校正式开课,共设文、理、工、法商4个学院,17个学系,学生人数总计1716人,教职工148人。学校行政体制实行常务委员会制,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任常委,总理全校重大事宜。

  1938年1月中旬,教育部批准学校迁址云南。师生分路入滇,主要有两条路线,其中一条是湘黔滇旅行团路线,成员共计300余人,同行教师11人组成辅导团,南开大学教师有黄钰生和侯洛荀。黄钰生担任湘黔滇旅行团指导委员会主席。2月20日,湘黔滇旅行团慷慨辞别长沙,登上漫漫征程。师生们翻山越岭,晓行夜宿,终于在4月28日抵达昆明。这次行军历时68天,辗转湘、黔、滇三省,行程3000余里,完成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壮举,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无畏精神和强大凝聚力。

  1938年5月4日,西南联合大学开始上课。校训为“刚毅坚卓”;校徽为三色三角形;校歌是由罗庸作词、张清常谱曲的《满江红》。学校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是由三校校长及秘书主任组成的常务委员会,学校大政方针实行合议制,充分体现了集体领导与民主精神。联大设有校务会和教授会,还有许多聘请教授参加并由教授任主席的常设的或临时的专门委员会,体现教授治校原则。

  西南联大的教师们严格自律,教书育人,在艰难困苦中坚持为国家、为民族培养雪耻复兴之才。他们身上表现出的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精神,实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西南联大继承和发扬了三校的学术民主精神,形成兼容并包和学术自由的氛围。联大汇聚了众多名师巨匠,开设课程之多,学术领域之广,教师阵容之强,科研成果之丰,在国内堪称首屈一指,在国际学术界赢得了很高声誉。

  在中华民族面临存亡绝续的危急时刻,西南联大师生于困厄中坚持学业,教学相长,于悲愤中养浩然之气,以知识人的肩膀承载起时代与历史的使命,在风雨如晦的大时代,西南联大的存在,就是一种民族精神的标注,也推动了南开教育理念创新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津云新闻编辑孙畅)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