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再看看这片眷恋的土地——津云采用第一人称视角推出短视频《沙漠之子》讲述扶贫故事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王辰兮 编辑:曲璐琳 2019-10-23 07:40:00

内容提要:10月17日,在我国第6个扶贫日到来之际,津云新媒体倾情推出短视频《沙漠之子》。该短视频历时三个多月拍摄制作,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力求真实还原席世明生前的奋斗场景,创新的形式和真挚的表达使该片播出后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津云新媒体倾情推出短视频《沙漠之子》

  天津北方网讯:10月17日,在我国第6个扶贫日到来之际,津云新媒体倾情推出短视频《沙漠之子》。该短视频历时三个多月拍摄制作,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力求真实还原席世明生前的奋斗场景,创新的形式和真挚的表达使该片播出后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截至10月22日,该微视频累计浏览量已超过1.3亿。

  2017年2月,母亲年逾八旬、儿子尚在年幼的席世明义无反顾地奔赴新疆,将所有的心血付诸于扶贫事业上。2019年1月6日晚,席世明突发脑卒中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经抢救无效于1月14日牺牲,永远闭上了双眼,年仅43岁。两年来,席世明先后帮助15家贫困户和5名贫困学生,陪150多名客商走过100多个村庄,与当地干部一起落实招商引资项目79个,带动当地1.5万多人实现就业。一次次风雨兼程地奔波,一天天废寝忘食地工作,席世明为了援疆不遗余力、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实现了援疆干部的誓言。2019年7月,席世明被中央宣传部授予2019年“最美支边人物”称号,并入选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作为无私奉献精神的践行者,席世明还被追授为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模范公务员。

  为了将席世明同志的生前事迹充分展现出来,津云摄制团队查阅了大量资料,但他的影像资料却少之又少。团队没有放弃,在坚持不懈的走访中,向席世明的同事、朋友了解了其生前往事,慢慢地,席世明的形象渐渐地变得丰满了起来,一个有情有义,憨厚朴实的温暖面孔已经真实地在大家的脑海中显现。幸运的是,团队得知了一段录音的存在,这段录音,成为了整部短视频的主要线索。

  在席世明的弥留之际,昏迷不醒的他的枕边始终有一只录音笔,日日夜夜,不分昼夜地呼唤着“席世明,你快醒醒”,录音笔里妻儿一声声泣血的呼唤,打动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团队几番周折,终于找到了这段录音,也成就了这部短视频。

  第一视角的拍摄

  津云摄制团队经过反复讨论研究,最终确定大胆采用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讲述席世明的生前事迹。

  病床上的席世明奄奄一息,医生们在紧张抢救,亲人们在声声呼唤,在他逝去之前,又会想起什么呢?可能是怀着对许久未见的妻儿的愧疚,可能是抱有对高龄母亲的牵挂,但更多的,或许是他在新疆未完成的扶贫事业,或许是纺织厂未建成的幼儿园,或许是还没有过两岁生日的小石榴,又或许是刚刚有了起色的澳湖多胎肉羊合作社。而这些,席世明看不到了,于是团队希望以镜头为眼,代替他再去看看那些他所牵挂的事情。

  团队仿照第一人称的视角,还原了席世明生前的三个故事:一是在新塔西纳纺织厂建设期间,席世明为了让四川投资人钟国金在于田建厂,四处带他实地考察。在这个部分团队通过第一视角,重走实地考察和挨家挨户敲门招工的路,表现席世明在招商引资工作上的良苦用心。二是代替他看看他牵挂着的新疆小姑娘“小石榴”,受他救助出生的“小石榴”马上就要过两岁生日了,席世明在生前还念叨着要去看看她,团队以席世明的视角代替他为小石榴过了生日,这个部分体现出了席世明非常关注贫困户。三是在引进天津澳湖多胎肉羊时,席世明向贩羊困难的农户一遍遍解释这种羊繁殖快、皮毛值钱,最后大家的积极性提高,不仅不耽误务工,将羊托养在合作社还能拿到分红,农户们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通过这个独特的视角,团队为受众还原出席世明生前的真实场景,带领大家走进这位致力于脱贫事业的干部的内心世界。

  践行四力的实践

  经过周密的行程规划,紧张的拍摄安排,津云摄制团队决定奔赴新疆,重新走席世明走过的路,见席世明见过的人,切身实地体会这位扶贫干部的援疆生活,通过观察实践、深入调查,深度思考,将对席世明援疆工作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尽量将大家所看不见的经历真实还原。

津云摄制团队把GoPro衔在嘴里拍摄

津云摄制团队在棉花地里拍摄

  8月份,在新疆最热的季节,津云摄制团队踏入于田,来到席世明生前为之奋斗的这片热土。茫茫沙漠中的于田格外干燥,风沙滚滚更是常态,为了拍摄沙漠落日的壮观场面,体现“沙漠之子”的主题,团队携带沉重的摄像器材,徒步走进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每人身上仅仅携带了两瓶矿泉水,在烈日当头时进入沙漠勘测环境,于夕阳落下后拍摄完成才走出。眼前的沙漠一望无际,常常踩下去一脚便是流沙,团队齐心协力,互相帮助,靠着指南针,翻越了数个沙丘,最终将沙漠落日完整地呈现出来。

津云摄制团队在羊场拍摄

高温中津云摄制团队爬进葡萄架下进行拍摄

  为了使得第一视角更加真实,摄制团队将GoPro固定在摄像师身上,经过头部、胸部、颈部等多个角度的测试,最终发现嘴部是拍摄效果最好的部位,是更符合普通人视线的角度。为了使得片子真实感更强,摄像师将相机衔在嘴里,完成整部短视频的拍摄。10多天下来,摄像师的嘴里磨出了血泡。

津云摄制团队徒步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

津云摄制团队在50度高温的馕坑拍摄9个小时

  为了体验最真实的生活、了解更详细的内容,摄制团队就住在村民家里,半夜醒来身上都是跳蚤咬的包,又疼又痒。为了拍摄一个制馕的镜头,摄制团队在高温炉前整整待了9个小时。摄制团队正是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才能拍摄出这样独特的表达视角,生动的扶贫工作。 

席世明结对亲戚图尼萨汗与记者分别时依依不舍

  津云摄制团队在拍摄过程中,采用高清画质的佳能5D4和便于操作的GoPro作为主要设备,还全方位运用了无人机、运动摄影机等设备,运用电影化的第一视角,将席世明的扶贫故事生动真实地还原出来。在后期包装上,运用了动画技术、3D技术、粒子技术、光效技术、抠像技术和追踪实拍摄像机等技术。在片尾运用3D技术,把席世明的扶贫数据“雕刻”在办公桌上,也埋藏在于田的沙漠里,更牢记在人们的心中。整部作品情节铺陈有序,情感起伏跌宕,情绪张力十足,整体逻辑清晰、真情细腻。短视频后半部分再现席世明牺牲的情景,以及受帮扶户、援疆干部的真情讲述,达到了升华的高潮,引无数网友在泪目中向扶贫干部致以崇高的敬意。

  传播感动的力量

  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当天,该短视频在津云客户端、北方网、津云双微等平台推出,随后,学习强国总平台、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央视客户端、中国日报、共青团中央新媒体等中央媒体平台进行转发。凤凰网、凤凰客户端、今日头条、抖音、快手、B站、新浪、搜狐等商业平台,上观、界面、闪电、海报、橙视频、时刻等新闻客户端,千龙网、东方网、江西网、红网、大河网、长城网等超过百家地方主要新闻网站,加拿大维多利亚传媒、英国侨报、瑞士欧亚时报、德国热线、阿根廷华人网、爱尔兰华人圈等十余家海外华文媒体广泛转载。同时,天津电视台卫视、新闻、都市、科教和公共5个频道连续3天播出。截至10月21日,该短视频累计浏览量已超过1.3亿。

  网友们被席世明的事迹所感动,纷纷留言热议,网友“小小鱼”说:“援疆干部把自己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都献给了那片热土,感人至深”。网友“云之舞”表示“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广大网友被席世明这种将生命奉献给援疆事业的精神所感动,认为席世明是一位值得让人钦佩的好干部,表示通过这部短视频更加了解援疆事业,更为所有奔波在扶贫第一线的工作者们而感动,向所有的扶贫干部致敬。(津云新闻编辑曲璐琳)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