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科学布局,这里将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活力之源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津云 作者:陈庆璞 编辑:靳永锋 2020-01-18 08:51:20

内容提要:2019年1月考察京津冀三地时,总书记来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沿途查看“城市绿心”植树造林地块,强调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要坚持规划先行、质量第一,要把公共建筑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天津北方网讯:2019年1月考察京津冀三地时,总书记来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沿途查看“城市绿心”植树造林地块,强调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要坚持规划先行、质量第一,要把公共建筑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使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这座千年古都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2020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传出了副中心“城市绿心”将在今年9月底实现开园的好消息。总书记曾视察过的这片城市森林,将成为城市副中心最具特色的“有生命力的地标”,成为“生机勃发”的活力之源。

“绿心”展画卷 人在画中游

雪后初霁的“城市绿心”,有居民带着孩子在雪中漫步,有建设者驾驶隆隆作响的车辆有序施工。虽是北国的隆冬时节,初见雏形的“城市绿心”,早已掩盖不住内在的生机和活力,千万棵树木蓄势待发,预备来年为副中心贡献一抹大绿。

一名建设者表示,他们正在为开春的植树造林做准备,“加上一侧的大运河公园,整个一大片都是‘城市绿心’。建成后,会有森林,喷泉,亭台,还会有人造小丘,高低起伏。将来这里会有很不错的风景,可以供居民休闲娱乐。

据官方消息,“城市绿心”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中重点功能区之一,其范围是西至现状六环路中线,南至京津公路中线,东至运河中部,北至运河中部,总用地面积约11.2平方公里。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2019年副中心“城市绿心”主体景观初显,园区内全长5.5公里的五角星形园路环已经全线贯通,乔木种植全部完成,绿化面积达到了8000亩,种植各类树木达114种9万余株、灌木41万余株。

五星环路是“城市绿心”规划建设的亮点。在道路沿线,重点种植白蜡、银杏、桧柏、油松以及其他乔灌木和低矮植物,形成高中低多层次搭配的绿化格局,营造出“春夏是林荫大道,秋季是彩色大道,冬季也有常绿树”的四季景观。

“附近的飞机航线比较多,五星环路全长5.5公里,造型鲜明,从飞机上往下俯视的话可以看得很清楚。”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城镇绿化处高级工程师丁洪兴告诉津云新闻记者。

昔日化工厂 变身生态保育核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绿心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生态核,将来建成后既是开放共享的市民活力中心,又是体现东方智慧与中华文脉的文化集聚区,同时也是生态治理示范区。

这里提到的“生态治理示范区”,背后是一个化工厂变身生态保育核,舍弃眼前经济利益、以人为本打造生态空间的故事。

“城市绿心”中一个片区,原址是北京东方化工厂,专门生产化工原料,虽然经济效益很好,可是和城市副中心的整体规划不符。在将化工厂搬迁后,北京市有关方面在工厂原址的重度污染地块实施了土壤修复和地下水专项治理,经过努力,一个建在化工厂原址上的生态保育核初具雏形。

丁洪兴表示,在这块“城市绿心”生态保育核里,他们要考虑生物多样性,“用低矮围栏进行围合,减少区域内人为扰动因素,部分可以实施预约参观。目的就是在城市里打造一片原生态的地块,让动植物自由生长,保留原状地被,用动植物的自然生长,实现生态的自然修复,并给刺猬等小动物、小昆虫留出生存空间。

副中心建设“城市绿心”,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这个片区曾经的“历史”。丁洪兴告诉记者,原来化工厂遗留下了好多大树,在绿心建设中都会保留下来,“这些树是北京的乡土树种,体型比新栽植的要大得多,更有气势,不像新栽的小树,保留下来,可以突出一种历史感。

 “化工厂的北门,我们也会保留下来,跟公园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工业遗址景观。”丁洪兴说。

活力副中心 民生样样都不少

记者获悉,已于去年11月开工的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预计将于2024年年底具备通车条件,届时,从副中心到达雄安新区仅1小时,到大兴国际机场仅35分钟。未来,北京轨道交通6号线、平谷线、M101线三条轨道交通线路和京唐铁路、城际联络线两条铁路线路将在这里汇集,成为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也是北京市继大兴国际机场后又一个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工程。

这一大型交通枢纽,位于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空间结构的交汇处,是副中心拉开城市框架,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定位为“四网融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支点,是副中心未来的交通中心,首都北京新门户,副中心的活力核心。

目前,城市副中心共有137条公交线路,全天公交客流总量约103万人次。公交平均出行距离18.7公里,平均乘车时间72.7分钟,均高于北京全市平均公交出行距离和乘车时间。从北京市两会上传出好消息,北京市将对城市副中心全部137条公交线路进行梳理和优化,居民出行时间将平均降低8到10分钟,总体换乘增加量不超过15%。

教育方面,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于2019年3月开工建设,计划2023年底建成并投用。新校区可容纳学生2万余人,计划大学本科段学生统一在该校区就读。建成后将对中心城区重点高校的人口疏解起到示范带头作用。高校之外,在基础教育方面,名校落户副中心项目也正平稳开展。

生态建设彰显着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城市绿心”洋溢着北京城市副中心蒸蒸日上的活力和朝气。而在教育、交通、社区建设等各领域,副中心建设的画卷正逐渐铺展,共同助力将副中心打造成北京这座千年古都的又一张靓丽名片。(津云新闻记者 陈庆璞 发自北京)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