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复工员工心理调适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学习强国 作者:刘丽庆 编辑:李松达 2020-02-28 12:48:41

内容提要:近日来,复产复工的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结束了居家隔离的员工们,重新回到了熟悉而又略显陌生的工作岗位……

近日来,复产复工的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结束了居家隔离的员工们,重新回到了熟悉而又略显陌生的工作岗位。从家庭到工作岗位,从居家隔离到工作中的人际交往,这种转变,不免会引发人们的担忧。出门上班怎么保证安全?跟同事接触会不会感染?我会不会把病毒带回家?传染给孩子老人怎么办?面对疫情,各种各样的担忧和焦虑情绪是人之常情,也在所难免。但是当个体产生过度的焦虑情绪,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总是担心自己被感染,不能集中注意力工作的时候,就需要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了。

面对复工中容易产生的焦虑情绪,个体应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首先,要正确认识焦虑。焦虑是指个体认知到危险刺激对自我价值产生威胁又自感乏力应对,产生压抑、紧张、担忧、害怕等负性情绪体验。焦虑发生在个体自我意识之后,在面临内外威胁情况下作出自我能否应对评价时产生。因此,面临同样的威胁,不同的个体会对自己产生不同的评价,因此体验到的焦虑程度也是不一样的。面对疫情之下的复工,适度的焦虑具有激励作用,为个体做好防护、积极应对提供动力。如果在做好防护的同时仍过度担忧,可能主要源于对自我应对能力的评价过低。因此,基于对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和传播的科学认识,个体要客观评价自己应对疫情的能力,提高应对复工挑战的信心,从而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

其次,适当运动,保证健康的饮食和睡眠。心理学中的具身情绪理论认为,人们的身体姿势和情绪体验是联系在一起的,个体的身体姿势可能会对情绪体验产生反馈效应。个体有意识地努力保持舒展的身体姿势、微笑的面部表情,使身体处于一种较为积极的状态,也容易使个体体验到积极正性的情绪。研究也表明,适当运动,坚持体育锻炼,对于缓解焦虑状态以及改善应对方式都具有较好的作用。疫情之下,下班之后,在家里进行平板支撑、跳操、打太极、瑜伽等室内的锻炼,可以放松压力、调节情绪。适当运动的同时,保证健康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使身体保持在最佳状态,不仅可以提高对疾病的免疫力,对缓解焦虑情绪也是有好处的。

再次,积极做好个人防护,减少焦虑来源。复工期间,个体的焦虑情绪主要来源于工作期间,不可避免地会与人接触,从而担心自己无意之中会被感染。要缓解这种焦虑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好个人的防护工作,减少自己与人密切接触的概率,也就相应减少了焦虑来源。比如勤洗手、戴口罩,错开高峰上下班、用餐时间,自备餐具,办公室做好通风并经常消毒,等等。如果每个人都能首先做好个人防护,感染病毒的概率就会非常小,同时大大缓解焦虑情绪。

另外,转移注意力,由关注疫情转向专心工作。在前一段居家隔离期间,正值疫情快速扩散之时,人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疫情信息报道上。现在新增病例已经大幅减少,疫情逐渐缓解。因此复工之后,员工应该把注意力放到工作上来。单位工作期间,尽量控制减少对疫情消息的关注,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合理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逐步进入正常工作状态。专注于工作,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增强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带来正性的积极的情绪体验。

最后,寻求社会支持,适度倾诉和宣泄焦虑情绪。面对疫情,面对复工的挑战,要认识到焦虑情绪是正常的。当个体体验到较高的焦虑情绪时,要接纳自己的情绪,不要压抑或者否认焦虑情绪的存在。研究表明,有效且高效的社会支持和亲密关系对缓解焦虑有较好的作用。个体在感到十分焦虑时,可以向家人或者亲密的朋友倾诉自己的焦虑,也可以和谈得来的同事进行分享。找不到倾诉对象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的情绪写下来或者画出来,对情绪进行释放。如果情绪反应强烈,也可以通过听音乐、看电影、运动等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宣泄。如果个体对自身焦虑情绪产生困扰,并感觉已经影响到自己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的时候,就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  “学习强国”天津学习平台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