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中有了中医药一席之地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编辑:孙畅 2020-05-30 12:24:00

内容提要:“十年磨一剑。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经历十余年的建设,依靠科技创新及转化的重大成绩而获批,这也是全国中医药系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志着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中有了中医药一席之地,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有了国家级创新基地。”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对科技日报说。

  天津北方网讯:“十年磨一剑。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经历十余年的建设,依靠科技创新及转化的重大成绩而获批,这也是全国中医药系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志着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中有了中医药一席之地,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有了国家级创新基地。”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对科技日报说。

  此前,科技部公布了《关于批准建设省部共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天津市科技局为实验室主管部门,依托单位是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伯礼担任实验室主任。

  “传承与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两条主线,而真正做到传承与创新协调发展,必须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才能实现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技走向融合,才能将中医药原创思维转化为创新成果。”张伯礼认为,这需要国家重点实验室聚集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围绕中医药发展的关键基础性问题,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

  依托世界最大中药组分库,助力抗疫

  “中药组分,就是从传统中药中提取出有效成分群,可在细胞、分子药理水平相对清楚地揭示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张伯礼介绍,天津中医药大学拥有目前世界最大的中药组分库,1100平方米的组分库中现已储备了6万多份中药组分。而且中药组分库的数据库是目前国内中药组分数量最多、中药有效成分数字化模型最多、检索速度最快的。

  “过去筛查中药有效成分往往需要约半年时间,如今通过关键词在数据库中检索,很短时间便可得出结果,指导有针对性的实验研究,事半功倍。”张伯礼介绍,可根据不同病症优化配伍成方,成为具有良好成药前景的候选药物,同时也对剂型进行研究,如胶囊、片剂、注射剂等。

  据介绍,在此次抗击疫情的临床实践中,张伯礼团队发现虎杖的中药组分对新型冠状病毒有较强抑制作用;马鞭草中药组分对肺小支气道具有明显抗炎功效,可阻止形成包裹沉寂病毒的痰栓,从而有效避免患者“复阳”。张伯礼表示:“我们将经典名方、临床经验与有效组分筛选结果结合起来,制成‘宣肺败毒方’,实践证明,其治疗新冠肺炎疗效确切,药理证实,可对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炎性风暴起到有效抑制作用。”

  应用基础研究直指中药科学内涵

  “天津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研究方面有一定优势,特别是在组分中药研究方面处于引领位置,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能够在天津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形成更大的产业带动能力。”天津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区域发展的战略布局与区域特色,开展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天津市科技局将在实验室建设运行期内,提供专项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动实验室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促进产学研融合,强化成果应用贯通。

  据介绍,在三个国家“973”计划支持下,张伯礼院士带领团队历经20年的持续攻关,围绕方剂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开展研究,阐释中药为什么有效、怎么起效的科学内涵,形成了以“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两个相对清楚为特征的组分中药理论和技术体系,在现代中药创制、大品种二次开发、中药智能制造等领域得到推广应用。

  “用不稳定的药材生产出批次间质量一致的中药,关键靠科技。”张伯礼表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将推动中医药基础研究的深入,并转化为支撑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发展的科技推动力。组分中药理论的深入研究,有利于逐步打通阻碍现代中药创制的技术瓶颈。

  “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还将推动中医药走出以科技为引领的创新发展道路,在提升中药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也为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也为聚拢海内外有志中药现代研究的人才搭建了高平台,人才不拘一格,思路百花齐放,条件一人一策,共建开放、包容、协作、干事的创新团队。”张伯礼说。(津云新闻编辑孙畅)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