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向平凡英雄致敬,三名摄影师眼中的抗疫之战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北方网 作者:津云·云窗工作室 编辑:张麒麟 2020-06-18 14:03:50

内容提要:近日,中国日报社联合中国画报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百名摄影师聚焦COVID-19》画册正式发行,本市三名摄影师曹彤、杨梦礼、董鑫作品入选,其中今晚报记者曹彤是继2008年《百名摄影记者聚焦大地震》画册之后,第二次入选“百名摄影聚焦”系列摄影画册。

编者按:近日,中国日报社联合中国画报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百名摄影师聚焦COVID-19》画册正式发行,本市三名摄影师曹彤、杨梦礼、董鑫作品入选,其中今晚报记者曹彤是继2008年《百名摄影记者聚焦大地震》画册之后,第二次入选“百名摄影聚焦”系列摄影画册。“百名摄影师聚焦”项目是由中国日报社创立的中国摄影界知名品牌,从2003年至今已出版20本画册,其中两本曾获评中国国家图书奖,深受海内外各界人士好评。《百名摄影师聚焦COVID-19》画册收录了全国268位摄影师的356幅摄影作品,凝聚国内摄影力量,全方位记录并展示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历史瞬间。云窗工作室近日走访了三位摄影师,听他们讲述拍摄期间的所思所想、所知所感。

曹彤:以前出门闺女都跟我说爸爸再见,这次说的是爸爸平安回来!

曹彤,今晚报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参与汶川地震、四川芦山地震、东非大裂谷科考、脱贫攻坚战等重大报道,获得天津市艺术摄影展金奖、赵超构新闻奖(摄影类)一等奖、天津市新闻奖新闻摄影奖一等奖等奖项。2020年2月7日至21日,曹彤在宝坻区疫情防控一线采访14天,后又投入天津市疫情防控报道,拍摄了大量富有感染力的新闻图片。3月17日,曹彤拍摄天津支援武汉医疗队首批732名白衣战士返津,在机场等候6小时。

曹彤入选《百名摄影师聚焦COVID-19》画册的作品之一,“2020年3月9日,市民在恢复营业的新华书店内挑选图书。”

曹彤:2月6日,接到海河传媒中心赴宝坻采访任务后,因为我是跑卫生口的,所以毫不犹豫请战。做好准备之后,2月7日一早记者们分赴宝坻。我和文字记者黄建高(2月13日,另一位文字记者胡智伟前来宝坻支援我们)一直在宝坻采访了14天,到2月21日撤离,当天下午我就去海河医院采访出院患者捐献血浆的新闻了。宝坻区人民医院是宝坻区最大的定点发热门诊所在地,也是疑似、确诊病例最多的地方,所有确诊病例都要从这里转运到海河医院。在宝坻采访的14天里,我专门去人民医院采访过五六次,最接近的时候,与确诊患者擦肩而过。2003年非典暴发时,我23岁,刚进入今晚报工作一年,当时去传染病医院采访的时候一点也不害怕,可是这次我经常会感到紧张、害怕。以前我出门,6岁的闺女都跟我说“爸爸再见”,这次去宝坻采访,我闺女却说了句“爸爸,平安回来。”年龄不一样,身上的责任也不一样,我最害怕的是一旦感染了会传染给家人。可是在离新闻最近的地方,又让我感到莫名的兴奋,好像一点也不感到累。总是想拍到最好的画面,又总是觉得拍得还不够好。

  2月8日,宝坻区人民医院进行全面消杀,每一寸地方都不能疏漏。工作人员背着消毒桶对发热门诊候诊区、预检分诊区、门诊大厅、住院楼大厅等中度危险区进行例行喷洒消毒。日常作业还包括对疑似患者留观区及检查区这些高度危险区域进行终末消毒,不留一个死角。曹彤摄

  2月9日,宝坻区首批解除隔离人员告别隔离点。曹彤摄

  宝坻区在2月11日下午做出决定:再次对全区24个街镇1个开发区进行全面排查,目标人群:所有1月19日至25日出入过区百货大楼的相关人员。要求:一户一人不能落。全区快速组成917个“三人小组”,每个“三人小组”都由一名区直部门或街镇干部、一名村居干部、一名医务人员组成。在24小时内对上万居民进行排查。曹彤摄

  2月13日,宝坻区人民医院的夜班医生庞辉走向红区。曹彤摄  

  宝坻区120急救分中心共有8辆120专用急救车执行疫情防控任务,包括15名司机、8名医生和2名担架员,承担着全区所有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发热人员、密接人员、隔离留观人员的转运任务,急救人员24小时运转,全力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把相关人员送达指定地点。2月19日,记者近距离拍摄了这些高风险工作者,记录下他们最细微的表达。曹彤摄

曹彤:这次疫情采访让我深刻感受到我们国家的凝聚力、决策力、执行力,一句“不放弃每一个患者”的诺言,以及全民联防联控效率之高,让人体会到祖国之强大。医疗队员们义无反顾的奔赴红区,他们的精神感动着每一位国人,看到他们出发时的坚定,工作时的自信,凯旋时的激动,团聚时的泪水,无不打动着我,让我多次落泪。我看到了和平时期的“钢铁”战士,看到了他们纯真的“战友情”。我努力用镜头记录他们呈现出的感人情景,利用情绪、光影来完成一幅幅具有感染力的照片。  这次采访我最遗憾的是没能进到红区拍摄。

 3月15日,天津市本地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全部出院,实现“清零”。曹彤摄

 杨梦礼:我作为摄影师经历了非典和新冠两次疫情,每一次都被新闻现场巨大的感染力包围着、感动着

杨梦礼,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图书馆负责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2019年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评委会推荐作品、全国卫生计生系统摄影大赛全国总决赛金质收藏奖等奖项。从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开始,杨梦礼就像非典时期一样,住在了医院的办公室里(仅有一条长椅),既是为了不把危险带给家人,也是为了能够更专注的从事摄影工作。这一住就住了四个多月。在这期间,杨梦礼不仅在医院拍摄,还奔波在机场、隔离酒店、疾控中心等地方,记录下医务工作者在这场疫情中的点点滴滴。 

 

  杨梦礼入选《百名摄影师聚焦COVID-19》画册作品,“2020年2月26日,天津市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内,工人们加班生产防护服,支援前线抗击疫情。”

  杨梦礼:2003年非典时我就是传染病医院(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前身)的摄影师,当时传染病医院是非典定点救治医院,记录疫情是我的责任,我进入红区拍摄相对容易。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定点医院是海河医院,我不能进入新冠患者所在病房,就必须思考得更多,有时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才能拍到最有价值的照片。在非典拍摄过程中,我进入病房前不害怕,进病房后看到病房环境的压抑和感染病人死亡后我开始害怕了。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我在我们医院发热门诊和收治疑似病例的隔离病房外拍摄过医护人员工作时的身影,也在海河医院拍摄过医疗队员的培训和考核,多次往返机场、车站、隔离观察点拍摄医疗队员们出发、凯旋、解除隔离时的历史瞬间,自始至终我都没有害怕过,而是被置身于新闻现场的巨大感染力包围着、感动着。

1月26日晚7点40,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颖还在自己的办公室内工作,因其在流行病学调查方面展现的强大专业能力,张颖被喻为福尔摩斯-颖。疫情发生以来,张颖带领团队24小时坚守岗位,先后开展现场处置120余次,派出现场处置队伍深入“红区”400余人次,在远远短于规定时间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疫点终末消毒和密切接触者判定与追踪,有效遏制疫情蔓延与播散。4月,张颖入选天津市第二批“最美逆行者”。杨梦礼摄

2月4日,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发热门诊送来一位发热病人,护士朱振杰第一次进入红区,心里有些忐忑,护士长在窗外给她安慰,虽然隔着玻璃,但能感受到温暖的力量。杨梦礼摄

  3月17日,天津市支援武汉医疗队首批732名队员圆满完成任务平安返津。天津市公安交管部门派出铁骑护卫队进行全程护驾。图为铁骑护卫队队员与白衣天使互相致意。杨梦礼摄

  在3月31日天津支援湖北医疗队解除医学观察庆祝仪式现场,一个大个子格外引人注目。他叫赵宝伟,是天津支援湖北第一批医疗队的联络员。医疗队出发那天,赵宝伟开始蓄须,52天武汉抗疫加上14天医学观察,他的胡须整整留了66天。他说:“我要等到凯旋那一天,摘掉口罩再让大家看。”3月31日,赵宝伟终于摘掉了口罩,他深情地向与自己生死与共的队友敬礼,很久很久才将手臂放下。杨梦礼摄

  战“疫”组照,记录了医护人员们戴口罩穿防护服的瞬间。杨梦礼摄

杨梦礼:“战‘疫’组照”是我最满意的作品之一,它反映了医护人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悲壮情景,每当我看到这组照片,就会想起医疗队员们以生命来捍卫人民健康的英勇精神。医护人员戴口罩穿防护服时的那股劲儿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觉得把他们记录下来是抗击疫情中的大美。应该说逆行与坚持是我这次新冠疫情摄影的真实写照。每逢危急时刻,总要有人逆向而行,站在第一线,扛起希望。拍摄中我的取景框中时常浸湿着泪水,我手中的镜头也充满了人性的光芒。17年前,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我在本院非典疫情摄影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今天,当疫情再次来袭,我依然是“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铁军。肩负着责任与担当,大疫当前我必须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2003年6月29日,传染病医院红区内,护士推着输液车去给病人输液。杨梦礼摄

董鑫:只有眼睛透过镜头时我的内心才不会恐惧

  董鑫,武清区融媒体中心特约摄影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荣获天津市十佳青年摄影师称号,作品曾获得第十八届天津摄影艺术展纪录类金奖等奖项,作品入选中国文联以“艺”战疫主题作品专题展。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董鑫带病坚持在武清区疾控中心、隔离点、复工复产、春耕备耕等重点点位采访,同时与支援武汉医疗队员连线,采写编辑了大量鲜活生动的摄影、视频报道,在线上线下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他曾三次进入核酸检测实验室、20余次进入隔离区,并多次进入区发热门诊、重症ICU采访拍摄,自己也因为太接近病毒而做了核酸检测。

董鑫入选《百名摄影师聚焦COVID-19》画册作品,“2020年2月22日夜,天津市武清区王庆坨检查站,工作人员为进津人员测量体温并扫健康码。”

董鑫:我从1月23日开始报道与疫情有关的事件,回想起1月26日报道首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离家时,迷茫的我思考着该做些什么?奔赴红区的医护人员,我很担心她们的安危,更担心英雄被遗忘,我能做的就只有用影像对抗遗忘。一个关于以“镜”致敬的影像计划在二月初开始启动,用镜头致敬身边所有战“疫”参与者,与参与者合力完成一部摄影作品,它将成为我们共同的财富,帮助我们记录当下,对抗遗忘。

  2月19日,武清区疾控中心实验室内,技术人员在做核酸检测。董鑫摄

  3月19日,武清区疾控中心,技术人员正在穿戴隔离防护服,自我检查防护密封性,为进入实验室做准备。董鑫摄

  3月19日,武清区疾控中心,技术人员为检测者提取咽拭子。董鑫摄

董鑫:庚子新年势必成为人类历史中无法抹去的一笔。温馨团聚的幸福时刻,国人却要面临前所未知的隔离与恐慌。疫情蔓延时,我二、三两个月几乎每天都在拍摄记录,也只有眼睛透过镜头时我的内心才不会恐惧。疫情之下一个真实又多元化的世界,人们的惶恐与无助,乐观与温情。这些影像除了媒体作用,更关乎我内心深处的感触。面对无数碎片化的信息,我与编辑就成为“串珠子”的人,将记录的信息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编织起来,将感人至深的瞬间凝固。希望所有经历疫情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还会记得某个拼搏的凌晨或坚守的寒夜吗?还能记得武清有九位姑娘驰援武汉、两位帅哥支援恩施吗?还会想起各地卡口风中的舞步吗?还能想起被迫出门全副武装采购物资吗?想不起没关系,看看照片吧,重温影像中那不屈的永恒力量。

  2月20日,武清区一处隔离点门外,一名志愿者与自己的妻子短暂相见。董鑫摄  

为缓解天津支援湖北医疗队武清队员与家人的思念之情,董鑫策划编辑了一组“隔空合照”作品,传递爱与信心。 

隔离点是人们容易忽略的点位,实际上这里的工作人员也十分辛苦,眼镜腿折断了,鞋磨破了,脚趾甲淤血了,24小时守候,累了睡在储物间等等,这样的小细节被董鑫一一搜集起来,编辑出一组组反映平凡英雄的作品。

董鑫:最后想感谢能有机会在这次疫情中以记者和编辑的身份进行记录,首先自我治愈了恐惧。回望100余个全民抗“疫”的日子,每天遇到的事令人沉思,心情也随之泛起波澜。然而当我一头扎进记录的影像中,自己又再次被温暖、鼓舞上路。感动于生命,感慨于生活,爱与被爱……灾难面前,没有一个人能够置身事外,从素昧平生到永记心间,彼此得以见证人性的光辉。

  2月8日,一天跑“30单”,春节也没休息,1985年的快递小哥为抗击疫情奉献力量。董鑫摄

 

  2月26日,中国电信京津冀大数据基地项目在武清开工。董鑫摄

  2月29日,阴转雨夹雪,一名驰援武汉护士的家属突发疾病,武清方面给与最好的医疗救治,你去守护武汉,我们守护你的家人。董鑫摄

  2月22日,武清区千余名医学观察人员解除集中隔离,当日,碧空如洗,天空中盘旋的信鸽不时组成笑脸。董鑫摄

董鑫:这世上最强的力量,来自面对灾难积极应对的平凡人,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希望所有苦难都借过。我很庆幸,在这场疫情中未曾缺席,记录平凡也见证自己。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