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发挥南北比较优势 持续推进协调发展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作者: 编辑:邓坤伟 2021-02-09 15:23:29

内容提要:我国南北区域经济差异具有较强的历史背景因素,往往与政策、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等密切相关,其背后有三个层面的原因值得关注。

【南北经济,都挺好】

核心观点:展望“十四五”,区域协同和区域平衡发展的任务更为艰巨、更为紧迫。未来,应立足区域特色、市场化改革和营商环境优化,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在新发展格局中补齐短板、发挥比较优势。

我国南北区域经济差异具有较强的历史背景因素,往往与政策、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等密切相关,其背后有三个层面的原因值得关注。

一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分化。由于历史沿革和资源禀赋差异,北方城市以传统制造和重化工业为主,随着资源枯竭和产业升级,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早期南方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但依托经济特区政策和出口导向型经济而逐步崛起。目前,从创新投入看,北方创新投入增长趋缓,南北创新投入差距扩大。在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方面,2009-2017年,北方、南方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别由1387.9亿元和2390.8亿元提高至3870.7 亿元和8142.3 亿元,北方与南方创新投入差距由1006.0亿元扩大到4271.6亿元。数字经济和新基建时代,如果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补短板”,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未来的南北区域竞争分化格局将更为突出。

二是制度与市场化发展的分化。从经济类型看,北方大部分城市以国有经济为主,民营经济占比相对较低,市场化发展程度相对较低。南方城市如上海、深圳、广州等,位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以开放型经济为主,民营企业较为集中,创新创业氛围更为浓厚。未来,北方城市应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大力提升政府服务效率。

三是资源集聚能力的分化。由于经济分化,近年来北方城市人才流失较为严重,投资增速出现下降趋势。南方城市经济活力较强,加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智库等大量集聚,产学研体系更为健全,更能吸引海内外各类人才。根据2017年末常住人口数据,南方省份人口持续净流入,在人口增量超过30万的11个省份中,除山东、河北和新疆属于北方以外,其余8个均来自南方。伴随而来的还有资本增速分化。2007-2016年间,南方资本形成总额增速从20.3%下滑至10.9%,但仍能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期北方资本形成总额增速从23.6%下滑至-0.4%,出现负增长。资金和人才从北方流向南方,反过来又不断侵蚀未来的发展空间。

展望“十四五”,区域协同和区域平衡发展的任务更为艰巨、更为紧迫。未来,应立足区域特色、市场化改革和营商环境优化,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在新发展格局中补齐短板、发挥比较优势。

第一,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打造区域发展特色。一是尊重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律,强化产业优势互补,紧跟数字经济、新基建等新兴产业发展机遇,赋能传统制造业、重化工业等产业,进一步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二是依托区域产业基础,突出主导产业,形成以东部—创新中心+金融中心+消费中心、西部—能源输出中心+高科技数据中心、中部—制造业中心+消费中心、东北—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区的区域新版图,打造区域特色经济,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三是统筹规划北方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以重点城市、省会城市等为据点,以自贸区、经开区为依托,更多依靠产业集群效应,拓宽产业链和经济辐射范围,进一步拓展区域经济增长新动能。

第二,坚持市场化方向,重塑要素集聚能力。一是聚焦国企改革,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用市场化方式选人用人,增强国有企业经营活力。二是加快推进要素体制机制改革,建议率先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三是围绕地方金融资本多层次改革,统筹省一级城商行、农商行整体改革,引进更多战略投资者,广泛拓展资金融通渠道,改善投融资环境。四是借助总部经济进一步促进区域协同,引进更具竞争力的总部企业,吸引海内外高素质、高科技人才,增强北方城市资源集聚能力。

第三,加快“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进一步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构建诚信政府、服务型政府。二是加快数字政府和智慧政务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质效。三是积极推动南北优秀干部任职交流,不断完善南北城市对口合作机制,形成人才资源优势互补,不断激活北方城市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作者: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副总经理、首席研究员 唐建伟,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邓宇)

   原标题:专家:发挥南北比较优势 持续推进协调发展

下载津云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推荐新闻

关于北方网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 关于小狼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23602087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举报平台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津B2-2000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20509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